我眼中的俗與雅

說到了“三俗”估計大家腦子裡一併出現一個民間團體德雲社,自從06年出現這個詞就沒離開過德雲社。我呢也沒多大文化,就談談我自己的看法,大家有不同看法可以發表,也不用和我這個俗人抬槓。

德雲社的相聲估計喜歡的人也不在少數,我接觸郭老師相聲大概是在04年,聽收音機。那時候在外邊打工,三班倒,下午休班就聽,租房子住,沒有別的娛樂,只有郭於二位老師的相聲陪著。一切工作上的不開心在聽完相聲後一掃而光,估計和我一樣的不在少數。05年郭老師火了,德雲社也火了。後來我有了孩子沒有時間再聽了,大概到了16年,終於又開始聽了,每天晚上聽相聲入睡。在聽到郭老師相聲之前,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偷公司》《虎口遐想》那一類的,真不知道相聲還可以這麼說。我不明白為什麼郭老師的相聲就三俗了,老百姓喜歡不就好了麼?相聲存在著一百多年,就是從撂地開始的,主要受眾就是普通老百姓,你說的太高雅文縐縐的老百姓能聽的懂麼?後來侯寶林大師把相聲搬到了人民大會堂,相聲有了改變,去除糟粕保留精華,這是時代的進步促成了相聲的改革,但是它還是相聲,根本是沒有改變的,不是說改革了就不要練習基本功了。相聲就是一門曲藝,包含太多的東西,只有在好的基礎上才能創新。

郭老師的相聲俗麼?俗,俗的怎麼就那麼招人喜歡呢?現在這個社會節奏快壓力大,人們聽相聲就是為了一笑減壓找個樂呵,一天天的工作挺累的看個相聲還得受教育麼?你我皆俗人裝什麼高雅,想高雅的去看崑曲,看芭蕾舞聽交響樂,幹嘛自己找不痛快呢?我家我和兩個孩子聽相聲,我是德雲社誰的都聽聽,我倆孩子一個十二歲一個不到三歲都喜歡張小辮兒,有時候一塊兒看,演員說了內涵的哏,我笑了,老大問我笑啥,我說沒啥。這說明啥,孩子根本聽不懂好不好,還教壞孩子,他要是聽懂了他就不是孩子了,拿這個說事兒打壓一個民間傳統曲藝團體,真不知道腦子怎麼想的。

中國傳統曲藝文化現在真的是特別的弱勢群體了,多少種都已經是非遺了,好多的年輕人連聽都沒聽過,現在出現這麼個團體宣傳這些不是挺好麼?非要挑出錯來恨不得一棍子打死。非要挑錯誰不會呢,京劇《探陰山》不要演了,宣傳封建迷信;評劇《花為媒》宣傳近親結婚;黃梅戲《女駙馬》宣傳男尊女卑。電視劇電影床戲吻戲一律禁止,教壞小孩子啊。這樣一視同仁,都肅清了也就沒有誰誰誰三俗了。

一個民間團體迎合市場需求有錯麼?他們要宣傳傳統文化首先得能吃飽飯吧,國家又不給發工資,就是一門吃飯的手藝也被說成銅臭氣侮辱了傳統。也就是一些人的不作為把中國曲藝一個個的弄成了非遺,非遺說明這個曲種真的要完了。

我就是一個俗人,吃五穀雜糧,鄰居之間聊天也是俗語滿天飛, 那又怎樣,生活就是這樣,誰又比誰高雅了?你喜歡吃西餐,我就喜歡吃烙餅蘸醬卷大蔥;你喜歡喝咖啡我就喜歡喝碎茶葉沫。我不強迫你跟我一樣,你也不要罵我俗,過自己的日子,喜歡就看,不喜歡就看自己喜歡的去。

我眼中的俗與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