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衣妹妹”劉仙:從一個人的稱號,到一群人的符號

最近,“雨衣妹妹”劉仙有點忙,她忙著與來自天南地北的志願者開會。

這些人裡,有疫情期間募集了上百斤豬肉的成都人何敏大姐,有眾籌了5300只活雞的廣元小夥羅遠平,也有才為西昌森林火災運送了8車物資的年輕人廖偉……

最近,他們多了一個身份:“雨衣公益”志願者。

“雨衣妹妹”,正從一個人的稱號,悄無聲息的變成一群人的符號。

“雨衣妹妹”刘仙:从一个人的称号,到一群人的符号

最珍貴的援鄂回憶

去的時候騰空了後備箱裝豬肉,回來的時候騰空了後備箱裝回憶。

劉仙口中的回憶,指的是她從武漢帶回的珍貴小物件:33天沒換,被消毒液噴得褪色的黑色長褲;每天剁300多斤豬肉,嚴重崩口的菜刀;江夏民警祝明君大哥送的執勤帽,荷花池小學彭琬洋畫的“雨衣妹妹”肖像,以及那件上鏡率很高的橘黃色毛線帽和白色雨衣……

現在,這些物件都被陳列在劉仙門店的櫥窗裡,一旁的白牆上還貼著劉仙最愛的座右銘“上下同心者勝,風雨同舟者興”。

“雨衣妹妹”刘仙:从一个人的称号,到一群人的符号
“雨衣妹妹”刘仙:从一个人的称号,到一群人的符号“雨衣妹妹”刘仙:从一个人的称号,到一群人的符号
“雨衣妹妹”刘仙:从一个人的称号,到一群人的符号

4月8日,武漢解禁。劉仙興奮得半夜不睡,守著電視看了直播。

和我們剛到武漢的情景完全不一樣了。那時候街上空無一人,鳥都直接飛到我的店裡覓食。但現在人多起來了,街上也是車水馬龍,武漢是真的過來了!

回憶起2月初,自己在幾乎毫無防護裝備的情況下,帶著4名志願者逆行奔赴武漢,克服重重困難為醫務人員送盒飯、募集物資,最後意外“走紅”的經歷,劉仙恍若隔世。

說實話,一開始真的很難。但除了困難,武漢這座城市留給我的全是感動和正能量。而這樣的感動和正能量,在劉仙回到成都後依然在延續。

最善良的“惡意訂單”

4月6日,劉仙解除隔離後第一時間回到了位於成都市高新區的店裡。她驚訝的發現,玻璃門上密密麻麻的貼滿了留言條。

小身材、大能量!無愧中華好兒女!

哪有什麼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你這樣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年輕人的旗幟,我們最好的榜樣

……

“雨衣妹妹”刘仙:从一个人的称号,到一群人的符号

原來,媒體報道了“雨衣妹妹”的事蹟後,很多網友們找到了她的門店,自發留下這些紙條為她加油打氣。

聽說我隔離那十幾天,店裡的門檻差點被網友踩破了,他們還說揚言要買空我的盒飯。劉仙說,恢復營業後店裡生意一直很火爆,最近甚至收到了幾百個來自外地網友的訂餐單。

外地訂單是無法送貨的,我們只能在第一時間退款退單。在行業內這種情況被稱為惡意訂單,但這一定是我收過最善良的惡意訂單網友的這份熱情,讓劉仙既感動又有點哭笑不得。

雖然想笑,但經過這次援助武漢的經歷,也讓劉仙理解到聚沙成塔的力量。

我決定把在武漢期間認識的好心人匯聚到一起,成立一個公益組織,長期為各地的突發事件提供援助。說幹就幹,劉仙為組織取名“雨衣公益”,成員稱為“小雨衣”。目前,“雨衣公益”已經建起了9個微信群,一萬多位志願遍佈全國各地。

“雨衣妹妹”刘仙:从一个人的称号,到一群人的符号

劉仙的想法很簡單,“雨衣公益”不需要日常捐款,參照這次援助武漢的模式,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出動。前方需要怎樣的物資,志願者們第一時間從各地募集和捐贈。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中國人從來不缺安心,只缺一個組局者劉仙說,自己願意來當這個組局者。她相信,當“小雨衣”們匯聚在一起,就會成為一把足以遮風擋雨的大傘。

最堅定的公益初心

很長一段時間裡,劉仙並沒有“做公益”的概念,她管自己做的事叫“幫人”。而幫人的初心,來源於父親和爺爺。

他們都是村裡的老黨員,父親更是基層幹部,不管哪家有矛盾,他都會主動去幫忙調解,村裡的老人遇到難題,他也會去幫著解決。耳濡目染下,劉仙19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到現在,她依然記得入黨誓詞中那句

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宣誓了,就要做到。是黨員,就要衝在前面。劉仙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學生時期,她常到學校後山的敬老院幫忙洗衣服、削土豆,也曾經幫助經濟困難的同學申請助學金、找兼職崗位。創業成功後,她把幫人的習慣堅持了下來,逢年過節都會帶著師傅去為老人們做一餐團圓飯。遇到某地農產品滯銷,她會帶隊前去收購不壓價。為了呼籲社會關愛外賣小哥,她自掏腰包搞了一場“騎手節”,請小哥敞吃小龍蝦……

“雨衣妹妹”刘仙:从一个人的称号,到一群人的符号

從一個普通的大學畢業生,到身價百萬的成功創業者;從逆行武漢的“雨衣妹妹”,到聯動全國的“雨衣公益”,劉仙始終堅持著敢拼敢闖、真誠不套路的初心。

“做一次好事很簡單,難的是一直做好事。”劉仙說,她正在努力活成自己心目中青年黨員該有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