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繁榮 工業化成熟期股票的社會意義

走向繁榮 工業化成熟期股票的社會意義

序章

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在工業化的起飛階段經歷牛市,但是隨後會有高度的動盪,然後在工業化的成熟階段會迎來真正的股市長期牛市。中國即將進入工業化的成熟期。

做股票的人應該知道股票的社會意義是什麼,我們的社會意義是什麼?是教科書上說的調配資源?是企業融資的工具?這些理由和闡述只是股票最開始的一種賦予形式,當年荷蘭人開闢大航海時代的掠奪行為的時候開創了股票的先河,是按照風險投資的方式在運作,經過 400 多年的發展,公開上市的公司股票早已經不是社會融資的重要部分,當我們中國一年社會融資達到 19.2 萬億,股票融資是 1.9 萬億,然而這點股票融資能解決多少企業問題呢?真正好的企業也許並不需要多少融資,至少我們沒有看到格力、美的、茅臺的大規模融資。

我一直認為,股票市場是最乾淨、最簡單的市場,是一個資金、籌碼比較交易的市場,是一個日交易額4000億元、交易額數萬億元的巨大市場。沒有任何聲音或想法能夠改變“估值鐘擺”的趨勢。甚至國家隊和國家意志都不能改變。情況就是這樣。一個需要“12塊金牌”才能吸引回頭客的市場,也是一個需要多次“小心謹慎”才能防止下跌的巨大市場。這是一輛重型卡車,不是每個人都能隨意安排事情的。其內在的運行規律需要數萬字的信息來闡述和解釋,所以我們不應該用簡單的信息來闡述如此複雜的邏輯背後,也不應該賦予市場太多的社會意義和國家意圖。股票市場是一個簡單的股票市場,它的漲跌就是全社會資金和籌碼交換下來的一個數學符號,不代表任何的事情和任何的目的。

居民財富儲蓄銀行

我做過很多國家過去幾十年的數據,在全球百年計的時間裡面,所有國家所有時期只有兩項東西能稱為居民財富儲蓄器,第一個是房地產,第二個就是股票。( 我並不把債券列在這裡面,因為債券等同於定期大額存款,無非是在上面增加了風險溢價因子,並不是居民直接接觸的市場 )

我們將在後面討論住房與股票轉換的問題,這必須伴隨著國家的生命週期(工業化進程來闡述的事情)。

通過居民資產負債表的份額和資金配置,我們也可以發現居民在達到一定規模後會增加股票的配置。

1980年,美國房地產資產的比例呈上升趨勢。在後工業時代,房地產資產所佔比重逐漸下降。股票、基金、保險和養老資產均有明顯上升趨勢。

日本居民的主要資產為房地產(2016年34%)、現金和存款(2016年32.5%)、保險和養老金(2016年17.88%)、股票和基金(10%)。

美國的證券化率為167%,而在2019年初,我們只有44%(43萬億元相當於2019年估計的97萬億元名義GDP)。

股票市場就是資金籌碼交換的一個產物,那麼社會財富程度決定了股票市場的漲跌和估值的情況,這個就能解釋為什麼港股始終會比 A 股存在折價和仙股氾濫,因為香港的證券化率是香港 GDP 的 1200%,大大超過了香港本土社會的資金承載力,只有依靠海外和大陸的資金在香港進行資產配置,所以註定著港股的股價折價和中小市值公司大量仙股化,只有 3、5 倍估值也並不一定會漲得起來。同理新加坡、加拿大、俄羅斯的證券市場的低估值也就能夠理解了。

巴菲特曾經認為,當一個國家的股票市值超過其GDP的120%時,就代表了這個國家的股市泡沫。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值在那一年是比較高的,只有日本在那一年超過了這個值,這是我們都知道的。

但是隨著國家居民財富的積累,證券化率的低值和高值是不斷提高,最終美國目前的證券化率僅次於 2000 年的互聯網泡沫時期達到 160% 以上。

中國巨大的社會財富和對股票市場籌碼的限制(審批制度和國有企業不減持大股東),在2007年我國工業起飛的過程中,創造了一個不尋常的泡沫。我們A股的6124點泡沫已經被用了近10年的時間來消化,這個矛盾一直影響著我們的股票市場近10年,造成我們每一次股市上漲都出現泡沫,然後用更長時間去消化這種泡沫,例如我們在 2015 年 5178 點,當時的證券化率已經接近了當年 GDP 的 100%,所以才有了後面的股災和三年熊市來消化當時的泡沫。

財富分配加速器

從分工體系社會形成那一天起,人類的分配不均衡就一直在延續,貧富差距就一直在擴大,從農業社會開始到現在工業社會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人類收入分配不平衡和貧富差距就在不同朝代和年份中不間斷地發生,全球分工體系中又多了一種——從一國向另外一國轉移,貧富差距的擴大化是無法避免的,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在當今社會,農業社會需要一個長達一個世紀的週期,這將通過金融,尤其是股票,在幾十年內加速。金融(股票)是財富分配遊戲的超級加速器。

除了這一事實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消費在全球工業化體系,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股市和金融市場加速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日益擴大,這是進一步加速了中央銀行採取的量化寬鬆政策結束的時候工業化進程。

房地產和股票被列為居民財富的兩大儲蓄工具。當居民的財富達到一定水平時,必然會導致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的重新估值。而這個過程就是周金濤先生在 2005 年中國證券界剛經歷完最黑暗的 4 年熊市時候寫的《繁榮起點》這篇經典報告所蘊含的道理所在,那一年也確實是中國資產價格啟動的元年。

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是不一樣的特性,房地產是一艘無比巨大的巨輪,只要你上了船,他就能把你安全的送達彼岸;而股票市場是一群顛簸的小船,要面臨隨時被甩下來的風險,同時還要面臨上錯船把人帶到死亡之海的窘境,一旦上錯船進入死亡之海就有可能喪失在財富分配遊戲中積累財富的權利。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