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許可馨”走紅網絡,辱罵國人三觀不正,背後家教引人深思

文|香媽育兒日記

在這個,全球人民都緊張疫情的時期,中國疫情經過嚴格的管控,已經全面好轉,很多外國的留學生,是移居國外的中國人,以及海外僑胞,甚至是有些外國人,都想回到中國,畢竟中國才是最安全的。

而有這樣的一個留學生,卻在疫情期間因辱罵國人,坑害父母,發表不良言論而走紅網絡,並且被國人指責,沒教養忘本,這個人就是“許可馨”。許可馨就讀於美國匹茲堡大學,是世界百強大學之一,能進入這樣的大學就讀,可見許可馨也是貨真價實的“學霸”,當然除了成績好,自實的素質和經濟實力也不容小覷。

學霸“許可馨”走紅網絡,辱罵國人三觀不正,背後家教引人深思

可是許可馨近期卻在社交賬號上多次發表了,一些不正當的言論,例如:中國人喜歡把過苦日子當美德,賤骨頭。還有自己作為留學生不想回國,說回國像犯人一樣,在中國的臭旅館喝有雜質的水等等,還說自己能有今天,一考父母的人脈,二靠錢和人脈以及蘇州的平臺這也致使了她的父母因她而被全國的網友議論,生活和工作也受到了影響。

學霸“許可馨”走紅網絡,辱罵國人三觀不正,背後家教引人深思

許可馨說的這些不正當的言論,其實和他父母的教育是有一定的關係的,很多孩子的品行都來自於父母的教導,而從這件事上也能看出,素質教育面前生活水平的高低,學歷的高低,並不意味你的品德就有多麼高尚,從“許可馨”這件事情中就能看出這一點。

學霸“許可馨”走紅網絡,辱罵國人三觀不正,背後家教引人深思

家庭富裕生活環境優越的許可馨,因受到父母的溺愛,家庭教育的缺失,才會被國人所憤恨和唾棄,所以,“慣”孩子永遠是變相坑害孩子的一種方式,當初你如何慣著孩子,孩子長大了就會用同樣的手段坑害自己的父母。

學霸“許可馨”走紅網絡,辱罵國人三觀不正,背後家教引人深思

父母的溺愛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1. 孩子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隻有付出而不求回報,而有求必應也造成了孩子無法無天,失去獨立過分依賴父母的性格,因為什麼事,只要一開口父母就能幫助解決,孩子漸漸的就會失去獨立性,並且沒有禮貌不懂的在乎其他人的感受。

學霸“許可馨”走紅網絡,辱罵國人三觀不正,背後家教引人深思

2. 私自不懂得分享

很多溺愛下長大的孩子都不會分享,甚至是拒絕分享,因為孩子從小的時候開始“自我保護”意識就特別強烈,當父母把好的東西都給自己而不去分享的時候,孩子也就拒絕和其他朋友分享東西和食物,這樣孩子將來長大了會越來越自私,也會被其他人孤立。

學霸“許可馨”走紅網絡,辱罵國人三觀不正,背後家教引人深思

3. 做什麼都要講條件

很多父母在哄孩子吃飯的時候都會說:“吃完飯給你看電視”或者去玩等等之類的話,這也表現了,父母在對於孩子不吃飯這件事的溺愛和妥協,當你開始妥協孩子就會變本加厲的和你談條件,從吃飯這樣的小事,再到其他大的事情都要談條件。

4. 失去勤儉節約的美德

據不完全統計,獨生子女亂花錢佔的幾率60%,而非獨生子女僅佔5%這說明了,那些花錢如流水的富家子弟,都是平時父母溺愛的產物,不僅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還讓大部分的孩子失去了勤儉節約的美德。

學霸“許可馨”走紅網絡,辱罵國人三觀不正,背後家教引人深思

5. 容易叛逆

很多嬌生慣養的孩子,長大了都很叛逆,而相反那些從小家教嚴格的孩子,往往都走向成功,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因為父母小時對孩子的縱容,等孩子長大了,就會形成叛逆放蕩不羈的性格。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著名音樂家貝多芬曾經說過:把“德行”交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德行,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1. 從小事做起樹立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無論事情的大小都要起到榜樣作用,培養良好的道德思想,教會孩子禮貌謙遜,做人做事都如此,只有這樣孩子長大了,在遇到問題上才不會偏激,叛逆。

學霸“許可馨”走紅網絡,辱罵國人三觀不正,背後家教引人深思

2. 建立良好的溝通

與孩子的相處中,溝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孩子的行為和言論出現了問題,家長應該第一時間與孩子取得溝通,發現問題的跟本,並且以正確的態度,和教育方式,幫助孩子糾正自己的錯誤,而不是一味的支持,和寵溺孩子。

學霸“許可馨”走紅網絡,辱罵國人三觀不正,背後家教引人深思

3. 批評教育很重要

很多家長不懂得如何批評孩子,當孩子發生了嚴重的錯誤父母習慣性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進行批評教育,這樣孩子永遠也認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以為自己無論做了什麼父母都能幫助解決,這種觀點就是不正確的,父母在孩子犯錯誤後一定要嚴肅批評,孩子才能不犯類似的錯誤。

學霸“許可馨”走紅網絡,辱罵國人三觀不正,背後家教引人深思

4. 從小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從小培養孩子的人生觀,對於孩子將來的成長大有幫助,孩子的觀念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父母可以通過培養孩子多讀書,更多的興趣愛好,以及去外面的世界多看看等的方式,讓孩子從中感悟其中的價值。

育兒寄語:

老話說“慈母多敗兒”,溺愛是以一種失去理智並且變相摧殘孩子心理健康的“愛”,很多家長都分不清愛與“溺愛”,把溺愛當做愛孩子的一種表現,其實正是因為父母的溺愛才導致了孩子不良習慣,和不良行為的形成,所以作為家長你對孩子的溺愛是“愛”還是傷害,請你們深思。

最後,作為家長你怎麼看待“溺愛”孩子,你認為家庭教育有必要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感受。

我是香媽育兒,願與你共同分享育兒知識,和孩子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