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可能会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这一点因素是关键


要说到当前热度最高的电影,那一定非迪斯尼的真人电影《花木兰》莫属了。当地时间3月9日,电影《花木兰》在洛杉矶举行世界首映礼,主演刘亦菲、甄子丹等人悉数到场。这部讲述中国古代人物的电影虽然是由外国人拍摄,但是因为主演都是中国演员,特别是刘亦菲的加盟,使得《花木兰》在国内也备受关注。

《花木兰》可能会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这一点因素是关键


目前《花木兰》已经放出几支预告片,但小编看了之后,感觉这部电影可能要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了。

首先不得不称赞迪斯尼的用心,为了拍摄好这部中国风格的电影,全部启用了华人面孔的演员。而片中的布景、道具、服饰和人物打扮,也尽量参考了中国古代的场景。对于一个外国制作方来说,能做到这些,已经实属不易了。

《花木兰》可能会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这一点因素是关键


但是,外国人拍摄的中国电影,难免在风格上会走偏。外国人吃不透中国元素,在吸收后,表达出来的往往失之千里,最终变得不伦不类。早年间,凡是涉及到中国古代元素的外国电影,基本都吃过这个亏。为了讨好中国观众而增加的中国元素,往往会让国人尴尬不已。

《花木兰》可能会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这一点因素是关键


电影《花木兰》已经力求原汁原味了,但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却丢掉了,那就是人物的语言。明明是中国古代的事情,结果所有演员一开口,全是英文,不免让人出戏。比如电影中花木兰在回答将军的时候,如果是中文的话,那就应该说“是!将军!”。结果刘亦菲一开口就是“Yes!Sir!”把小编雷到外焦里嫩。

《花木兰》可能会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这一点因素是关键


或许制作方考虑到这是一部面向全球的大制作,所以全员使用了英语,便于对海外推广。但是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谁能接受几个古人,一开口全是现代化的英语口语。明明是在看中国古代战争电影,演员一开口,观众却穿越到了外国警匪片,这种空间上的撕裂感实在太难以接受了。

《花木兰》可能会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这一点因素是关键


小编觉得,虽然刘亦菲出演花木兰很值得期待,并且又有实力功夫巨星李连杰和甄子丹的加盟,电影在画面和故事情节上可圈可点。但是对于电影原音这个漏洞,中国观众可能会十分反感。即使后面引进时采用译制形式,另行配成普通话,但是又失去了电影本身的原汁原味。这个严重缺陷可能会导致《花木兰》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