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被離職的第 11 天,運營狗終於要寫些東西

回憶起上個月的 30 號,即使已經下班,也硬要幫我辦完離職的公司和同事,我的內心常懷感動(手動狗頭)。

01

離職其實是早就有的想法,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一直賴在這兒沒走。是上司老陽的堅持,還是本著負責任堅持到底的態度,又或者是不想逃離舒適圈的潛意識,我也說不清,不過好在,現在我離開了。

雖然只有短短一年時間不到,能經歷一個項目從 0 到 1 再到 0,也是蠻有趣的。

在這期間,從前期的項目調研、產品設計、普及推廣;到中期官網設計、包括公眾號在內的各平臺搭建宣發、挖掘客戶資源;到後來的日常社群維護、每月活動排期、圖片視頻材料產出,甚至是自己寫微信機器人邏輯、公眾號前端代碼、開發者模式後端代碼、自己開發小程序等等,可謂收穫頗豐,雖不敢說達到了頂尖水平,但還是可以不要臉地說各項能力都超過了 80% 的同行玩家,所以即使是看起來雜了些,也還算是在哪裡都拿得出手的真本事。

而承擔這一切的,本職是一位運營同學。

02

要說從這段時間的工作中收穫了什麼,除了各項能力的飛速提升,最有價值的,我覺得是關於運營的思路有了變化。

之前覺得,運營門檻低、天花板高,即接地氣,與用戶親密連接,又運籌帷幄、指點江山,把「賺錢」,也就是「最大化榨取用戶剩餘價值」這事兒,看得太齷齪不堪,碰都不想碰,覺得都是人間煙火,我高大上的運營不管這茬兒。

現在?賺錢真香!

小錢錢當然是香的,更香的是賺錢的過程,過程中的運營思路。作為一個運營,所思考的應該是從產品設計、驗收交付、推廣宣傳、激活維護、活動促銷、精準營銷、用戶體驗、後期客服的每一個階段。說得不全面,看個大概就好。

剛開始覺得,賺錢應該是銷售同學的事兒,我作為運營,為他們穩定提供好線索、提高線索質量就 ok 了。到後來覺得,銷售這個環節,只是我運營項目整體中的一環,只是到這一步精力有限,需要專門負責銷售的同學來配合我的工作。

運營思路的變化,讓我從原來的運營專員,變得能夠對整體運營負起責任來。具體來說呢,就是從寫軟文的,變成了能負責各個項目,從計劃到實施推進,再到結果總結、覆盤分析的,擁有大菊觀的運營人才。

03

其實也不難看到,越來越多的與「互聯網」搭邊兒的業務,開始逐漸地出現一些運營與銷售結合的崗位,比如一些教育行業「新東方」、「好未來」、「跟誰學」、「VIPKID」等等,這些崗位往往被稱為社群運營新媒體運營(我新媒體運營真是一個通用詞彙呢

),他們要負責銷售業務,但僅有傳統的銷售能力是不夠的;反過來,這些寫明著「運營」的崗位,實際上是傳統銷售的線上升級版,沒錯,本質上還是幹銷售的,只不過你手機玩得更溜一點。這類崗位需要有互聯網運營的思維,做好用戶的轉化、維護、續費,而這一切都是在網絡上(更多是微信上)進行的。

想做「GQ實驗室」、「小聲比比」、「星球研究所」等等公眾號的硬核真運營,腦暴選題、腦洞寫文、花式互動、硬核排版、坐接廣告、爆文10w+?要認真看清崗位職責、瞭解好公司經營模式喲同學們!當然剛進入職場的運營同學們 duck 不必,先做好手頭的工作,得空再來思考怎樣提升進步。

順便吐槽一下,能想到這些,也得益於我的銷售同學。他們並不願參與裂變拉新、社群維護等環節,只想坐在那裡等著資源送到手上,開始聊天,推發廣告,聊到被拉黑為止。作為一個主打線上課程的教育項目而言,用戶體驗可以說差得一比。雖然有在慢慢進步,但提升速度實在是沒趕上項目的死亡速度,so。

04

說回「被離職」,其實也是預料之中的,況且還有老陽提供的精準小道消息,甚至比項目總監更早地知道了結局。項目要黃其實是肉眼可見的,小眾且未教化的市場,做出目前的成績其實已經算不錯,奈何入不敷出,再加上疫情的特殊情況,著實難以為繼。

要說後續的計劃,其實也沒有計劃,性格使然,不喜歡對自己的未來進行規劃(不過還是很擅長寫計劃表的!)。正好有時間能把這個號慢慢撿起來,更新一些自己的成長曆程,以及亂七八糟的腦洞思考。短期內沒有再找一份工作的打算,且浪且珍惜。

對了,關於被離職的感受。

爽!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被選中的同學(chooseme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