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古代名人:仲,由

仲由(公元前542-480年)字子路,又名季路,春秋时鲁国卞邑人(今山东泗水东),小孔子九岁,为孔子主要弟子之一。


百里负米

仲由少时家贫,常与人佣耕,但天性纯孝,且忠厚正直,力大勇武。一次他外出做工,担心家中无粮父母挨饿,于是就仗着自己年轻力大,不顾百里之遥背着一袋米回家探望。此时二老正苦于无米下锅,看到儿子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既高兴又感动,随将此事告知邻里四舍,致使仲由孝名远播。于是子路连同其百里负米的故事被后人收入中国古代二十四孝。

长垣古代名人:仲,由

仲由随师周游,爱好武术且为人豪爽,年轻时撩袍佩剑,四处行侠仗义。他曾对孔子无礼过,但孔子以礼教导他,子路就心悦诚服地拜孔子为师,并随孔子周游列国。

公元前四九六年,子路随同孔子从卫国去陈国,途径匡邑(今长垣境内)。在此之前,鲁国人阳虎曾施暴于匡人。而孔子之相貌酷似阳虎,且说话也是鲁国口音。因此,匡人将孔子误认作阳虎,将孔子一行团团围住,说什么也不放他们过去。这时子路心头火起,手执长矛,跳下牛车就要与匡人拼命。孔子急忙拦住他,然后平静地说:“我们与匡人无冤无仇,他们为何要加害于我?只不过是他们不明就里,缺少教化,将我误认作恶人阳虎。”说罢一边命弟子颜回前去说明情况并同匡人协商,一边命子路取出琴来。孔子安坐抚琴,众弟子和之,三阙告终,匡人自散去大半。

长垣古代名人:仲,由

子路

一次,孔子与随行弟子再次来到蒲邑(今长垣境内),在邑北十里处的岗村被大雨所阻,无奈只得到邻近的一农户家中避雨。谁知雨越下越大,师徒们只得暂住下来,并在此讲学七日。一天,孔子与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四弟子围坐在一起闲聊。孔子说:“假如有人了解你们,要任用你们,你们按照各自的志向,谈谈打算怎么做。”子路第一个站起来说:“给我一个千乘之国,哪怕是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到侵扰,或易遭灾荒,但只要给我三年时间,我就可以使人勇敢,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军队也能战无不胜。”夫子笑而不答。由此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有远大志向且对政治特别感兴趣的人。


子路治蒲

公元前四八七年,子路被卫国聘为蒲邑宰,此为长垣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首任县令。上任前,他请教于孔子:“如何才能把蒲邑治理好?”孔子告诉他:“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对人必恭必敬,可以摄服勇气;行政宽和正大,可以折服刚强;爱众而恕,可以使民勤劳;断狱明察,可以抑制奸邪。如果是这样,治民有什么难处呢!”

子路做了蒲邑宰,勤政爱民,亲自视察全邑区域。很多地方地势低洼,遇到久雨,田中积水很深,农作物被水淹死,造成水灾。常常是庄稼颗粒无收。历届邑宰,对此漠不关心。他们荒疏水利工程,等到造成了水灾,农民闹饥荒,才请赈救济。非但农民受苦,并且公家的税赋也收不到。子路召集乡民代表开座谈会,拿出了兴修水利工程的方案。对于浅沟小渠,加深加阔;没有沟渠的地方,重新开挖河道;大的河道设一闸门,可以随时启闭。工程方案议定之后,分段派各地少壮乡民开挖,派老者指导监督。不给工钱,只给饭食。由于工程很大,耗资很多,子路为促使各富户认捐,首先捐廉,每人每日给一箪食,一壶浆。子路治蒲三年,大见成效,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今城西北的文明渠,就是当年子路率领民众开挖的河道,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长垣古代名人:仲,由

文明渠

后来孔子过蒲邑,入境对子路三称其善。子贡问之,孔子曰:“入其境,田畴尽易,草莱甚辟,沟洫深治,此其恭敬以信,故民尽力;入其邑,墉屋完固,树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宽,故民不偷;至其庭,庭甚清闲,诸下用命,此其明察以断,故其政不扰。”

长垣民众为纪念子路的功德,先后在南街、北街修建有子路专祠。在城东有子路坟。在新建的仿古商业街北口西侧,立有高大的汉白玉先贤仲子像。

子路结缨

公元前四八零年,子路治蒲离任后,被卫大夫孔悝用为家臣,守戚城(今河南濮阳北)。是年,子路在卫国贵族内讧中死于孔悝之难。

长垣古代名人:仲,由

事情的起因和经过是:公元前四九三年,卫灵公归天, 逃往晋国的卫太子蒯辄继位,史称卫出公。卫出公当了国君后,自己不理政事,把大权交给其表兄孔悝掌控。公元前四八零年腊月,出公之父蒯聩联合孔姬将孔悝劫持,子路知道后急入城相救。至戚城台下大呼孔悝,孔悝藏而不敢应。于是,子路就纵火焚台。蒯聩害怕,急令兵士用石头往下砸,又令家将盂厌迎战子路。子路身被刺伤数处,并被砍断其头盔上的冠缨。面对死亡,子路慷慨说道:“君子死,冠不免。”随挣扎坐起,整其衣冠,结其冠缨,壮烈而死。后人有诗赞曰:“举火焚台战戚城,但凭忠勇报主公。君子纵死冠不免,留得结缨豪气雄。”

长垣古代名人:仲,由

长垣子路墓祠


附:古代歌颂子路诗词:

李符清 嘉庆八年知州

谒仲夫子墓

食禄焉逃难

高贤此结缨

一杯坟在蒲

千载气为城

古郁松楸色

悲凉鸟雀声

我司俎豆事

瞻拜敬心生

登古蒲城作

落日催归骑

停鞭上蒲城

此时犹雉堞

当日最刀兵

外围盖茅藜

高台感结缨

我因城邑志

访古动遥情

张同堂 清咸丰年间举人

谒仲子墓

浩气行行镇蒲城

墓门展拜尚如生

千秋俎豆临周道

万古琴书晋卫兵

俗美仍留蒲邑化

碑残莫考汉家评

苍松翠柏凌风雨

犹作当年剑佩声

录自宋广民主编 《长垣古代名人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