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山區江南特色水鄉村落整體改造項目”獲評江蘇省“節地”典型

近日,“錫山區江南特色水鄉村落整體改造——以談村為例”被評為全省“十大節地模式(技術)先進典型案例”

獲省自然資源廳通報推廣。

“錫山區江南特色水鄉村落整體改造項目”獲評江蘇省“節地”典型

“錫山區江南特色水鄉村落整體改造項目”獲評江蘇省“節地”典型

“錫山區江南特色水鄉村落整體改造項目”獲評江蘇省“節地”典型

“錫山區江南特色水鄉村落整體改造項目”獲評江蘇省“節地”典型

改造前

“錫山區江南特色水鄉村落整體改造項目”獲評江蘇省“節地”典型

改造後

談村位於無錫市錫山區安鎮街道,行政村範圍面積68.17公頃,通過“整村規劃、逐步推進、因地制宜、保留風貌”的整體改造方式,談村從一個人均居住面積小、環境散亂差的城邊村變身為一個看得見發展、留得住鄉愁的花園式江南水鄉。

“錫山區江南特色水鄉村落整體改造項目”獲評江蘇省“節地”典型


在談村整體改造過程中,錫山自然資源規劃分局堅持“四個突出”,統籌村莊周邊生態景觀優勢和區位優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優化村莊空間佈局,改善村民居住環境。

突出鄉村風貌,統籌規劃佈局

立足“看得見發展、留得住鄉愁”,高水平編制村莊規劃,做到城鄉規劃與國土規劃相互融合,實現土地資源與空間資源的統籌配置。在充分保障生態與居住用地基礎上,規劃建設相配套的科教文衛體、商業、休閒等服務設施,道路及綠化等基礎設施,沿春豐河打造1000米風光帶,形成具有歷史特色、人文特色的發展模式。

突出產業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堅持發展的前瞻性、長遠性,堅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談村靠近“雲林商圈”區位優勢,發掘村莊產業發展潛力。通過盤活低效用地,集中安置村內老舊企業至區標準廠房,為生態農業旅遊,商業服務業發展留出空間,增加農民增收渠道,為村莊長遠發展搭建平臺。

突出以人為本,探索整村翻建

談村翻建過程中,始終秉持自下而上的推進方式,在建設模式選擇、單體建築設計、平面佈局等規劃各方面,通過村民問卷及座談、村民小組溝通、村民代表大會彙報決議等方式,廣泛徵求各個層面意見。根據村民報名意願和經濟能力合理安排翻建區域,目前已完成建造150戶,房屋已拆農戶在過渡期內由村委提供每戶3萬元租房過渡費。

突出多審合一,創新審批模式

創新宅基地規劃用地審批流程,整合簡化宅基地和規劃許可手續,通過多部門聯審聯辦,實現從建房申請到開工建設“一次申報、一次領取”,讓老百姓少跑腿,大大提高了審批效率。日前,談村村民朱泉林拿到了全市市區範圍內新農村建設的第一張宅基地不動產權證。

目前,談村已完成第一階段建設,建設用地總量由44公頃減少為41公頃;盤活低效工業用地及邊角地約3.2公頃;村民住宅建築面積增加約1.66萬平方米,村莊綜合容積率由0.95提高至1.5;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提高約20.9%,為廣大農村改造建設尤其是江南地區農村發展提供了高水平、高質量、可操作的參考樣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