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14亿人“口粮”危与机?

疫情让全球范围内超市出现粮食抢购现象,粮食出口大国纷纷采取保守粮食出口政策。作为粮食进口大国,叠加14亿人口,国人也加入屯粮行动。

在居民大批采购下,超市存货供不应求,北京城运送粮食的大货车也开始多起来。莫非人口大国口粮真的出现危机?

如何看14亿人“口粮”危与机?

口粮成全球刚需

其实早在新冠肺炎肆虐之初,很多人就产生口粮危机感。在疾病面前,人的欲望也将至最低,“一箪食,一瓢饮足矣”。

然而本以为国内疫情消停了,一切都会安好。未了国际疫情又起来。我们能想象在海外自由主义至上盛行下,各国政府对疫情管理的失控画面。

这种失控让疫情时间变得不好掌控,长时间的社会活动停止,又让人类基本需求,粮食变得格外中重要。

基于对疫情影响的不确定性,多个海外国家已经决定禁止粮食出口。

例如,一直在向中国推销自己大米的越南在2020年3月24日,突然宣布禁止以任何形势出口各种大米产品。

越南是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国,在其带动下,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哈萨克斯坦宣布禁止出口小麦、土豆,塞尔维亚、埃及、俄罗斯等国加入……

全球各国对粮食的过激反应,容易形成一股“踩踏”效应。危急之下,联合国发出预警,各国粮食政策或将引发全球粮食短缺。

中国14亿人口需要担心吗?

中国一向是粮食进口大国,步入2020年中国人口规模也达到14亿之巨,随着两极增长,以及进口受阻下国内粮食危机?

近来官方一直在辟谣,这里我们也摘取央视财经给出的一组数据,来了解国内粮食现状。

央视财经表示,目前中国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至18%的安全水平。

其中,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库存量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库存充足,意味着中国小麦、稻谷主食早已实现供给平衡,所以群众大可不必过分担忧。

中国粮食出口已经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19年粮食产量达到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

以人均占有量看,自2010年以来,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水平。2019年人均超过470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在成品粮产能方面,中国粮食应急加工企业有5388家,截至4月4日已经复工4750家,复工率88.2%。

已复工企业每天可以加工小麦和稻谷96.2万吨。按照每天每人吃一斤计算,足够14亿人吃一天多。

粮价会涨吗?

粮食短缺是一方面,人们背后屯粮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担心粮价会上涨。

全球范围看,据金十数据显示,2020年3月下旬泰国产大米价格涨至550美元/吨(约合人民币3898元/吨),创下六年半来的历史新高;越南产大米价格也超过400美元/吨(约合人民币2835元/吨),达到2018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国外相比,国内粮食价格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这一方面与国家以最低价从农民那里收购粮食,有成本价优势外,也是国家给予全体国民的一项福利。

3月以来,中国大米零售价每公斤6.6元,面粉零售价每公斤3.95元,价格暂时保持稳定。

客观上讲,随着疫情持续影响,粮价未来上升是大概率事件。

万联证券认为,国内疫情对春耕有一定影响,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来势汹汹,主粮作物产量预计受到影响。叠加需求端需求强劲,粮价上涨有一定预期。

大豆等经济作物价格也将上涨。中国大豆对进口较为依赖。光大证券研报显示,中国大豆年需求超过1亿吨,年进口需求约9000万吨。

巴西、美国、阿根廷等主要进口国被疫情扰乱国内供应链,或将导致中国大豆供应不足。

但国内社会活动、生产已经复苏,餐饮业、饲料业回暖带来的需求将导致大豆价格预期上涨。

粮食股“扬眉吐气”

在经济之上的时代,粮食重回全球视野,这让长期被低估的粮食股开始“扬眉吐气”。

Wind数据显示,2019年估值长期处于底部的北大荒,终于在2020年初重获“自由”。公司股价近两个月涨幅56.43%。

让人错愕的是,资本市场的“抬爱”,竟然是在北大荒2019年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业绩之上。

财报显示,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31.11亿元,同比下降4.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09%。

与北大荒一样,苏垦农发近两个月股价涨幅也达42.72%。中国粮食系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金健米业近五日涨幅61.01%,近两月股价上涨超1.3倍。

除了粮食股在资本市场走强,疫情也让全球对农业增加危机意识。

目前中国稻谷、小麦两大口粮品种种植面积稳定在8亿亩,较为安全。但谷物在2019年进口1468万吨,占消费量2%,这个进口主要是丰富国内粮食品种。

而经济作物玉米稳定在6亿亩,产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大豆亦是如此。

疫情触发的全球粮食危机,让各国检视自己的农业生产。虽然中国形势独好,但危情之下,仍要注意保护粮田、耕地,防范城市化进程以及建筑用地审批权下放带来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