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战疫增长模式”下如何评估我国经济表现?专家这样说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陈伶娜、余蕊)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1日主办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改革走势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认为,我国经济或转入相当长时期的“战疫增长模式”,要合理调整、科学务实地制定增长目标,宏观调控政策应未雨绸缪,着力稳定内需,应对外部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未来一段时期疫情对经济影响将延续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相对于1-2月份明显收窄,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但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延续。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指出,随着国际疫情的蔓延和发展,有必要考虑中国经济形势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以及宏观政策如何调整,如何用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来破解当前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疫情不仅在短期影响经济金融表现,在长期也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变化。”中银国际研究董事长曹远征指出,当前的疫情冲击是继发性的,对经济的预测也需根据情景、形势变化不断更新。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认为,海外疫情蔓延带来的冲击在时间上将会更长,带来的增长减值可能更大。我国将面临从常规增长模式转入相当长时期的“战疫增长模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晋平也认为,疫情全球蔓延对全球经济和我国经济的影响是一个“时间函数”。如果疫情在两三个月内能得到有效控制,影响程度会小得多;但如果持续半年以上,则必须有底线思维。

“疫情并不只是‘按下暂停键’,而是会改变消费者行为和政府行为,这两个改变合起来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基本面。”法国巴黎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或负增长2.5%,美国或负增长5.7%,欧洲或负增长8.3%,日本或负增长4.2%,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或负增长2.2%。

此外,国家发改委区域开放司司长肖渭明指出,海外疫情快速蔓延也加大了“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过,疫情对“一带一路”境外项目的影响总体可控。

经济增长目标和增长评估方式应合理调整

在此背景下,多位专家建议,应合理调整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和对经济增长的评估方式。

刘世锦建议,在“战疫增长模式”下,对增长目标的评估也要相应调整。可采取“相对增长率”的评估方法,用中国增长速度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的比值或差值,评估中国经济的增长状况。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可采取“中央提要求,地方提指标”的办法。

“用相对增长率的方式来重新评估目前的经济形势,这种思路调整对推进经济运行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赵晋平认为,要把稳增长的预期目标转向稳份额,只要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是上升的,便可说明中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同样认为,要合理调整2020年经济增长速度目标,根据疫情冲击影响的力度和持续时间,2020年经济增长目标可确定在3%左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性、综合性目标,经济增长速度只是其中一个数量指标。

此外,曹远征建议,把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稳定在3%左右。

警惕供应链风险 着力扩大内需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当前疫情对经济形势的影响体现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其中,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值得警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名誉会长高尚全提醒,要保障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劳动力短缺,各行各业的停滞和无法复工,导致各国的供应链中断。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也认为,中国经济恢复面临三道“关卡”,包括疫情下的阶段性供给冲击,全球疫情蔓延带来的外需冲击和后疫情时期产业链转移风险。

赵晋平指出,下一步的应对政策应从供应链角度讨论如何应对疫情挑战,谋划今后的供应链布局,这也是我国经济实现长期向好稳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曹远征提出,从稳外贸、稳外资的角度应重视“小六保”,其中,“保企业”是重中之重,此外应“保员工”“保就业”“保订单”“保资金”“保研发”。

同时,专家认为,当前扩大内需应该是第一位的。曹远征指出,要素市场改革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如何形成内需扩大的体制机制,尤其是最终消费的体制机制。

刘世锦也认为,稳增长的重点是稳消费。2019年,按支出法计算的我国GDP增量中,投资比重已经降为17.2%,消费比重则上升到66.9%,居民消费比重为49.5%。现阶段要稳增长,重点是稳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