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性婚姻率高達50%,還有救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不結婚,或者只是以結婚的名義來各過各的生活,其實出現這種現象並不難理解,我們應該理性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至於怎麼解決還要看社會大環境的發展狀況。

首先,我們看下社會學家對無性婚姻的定義,夫妻間如果沒有生理疾病或意外,卻長達一個月以上沒有默契的性生活,那就是了。

無性婚姻率高達50%,還有救嗎?

接下來,讓數據來說話。

根據性學專家潘綏銘教授在2009年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夫妻中,無性婚姻佔比25%。

換句話說,每四對夫妻裡,就有一對正在經歷“無性婚姻”。

11年過去,數據以成倍數增長。太太看過某婚姻諮詢師的說法,無性婚姻諮詢問題的發生率趨於50%,是不是比想象的可怕?

無性婚姻率高達50%,還有救嗎?

當然,“無性婚姻”並不是中國特色問題,它早已成為一個全球的熱搜關鍵詞。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穀歌搜索統計揭露了一個婚姻的真相:

相比搜索“不開心的婚姻”和“無愛婚姻”,“無性婚姻”每個月的搜索量竟有驚人的21000人,它已然成為夫婦們對婚姻的首要抱怨。

無性婚姻率高達50%,還有救嗎?

看到這,也許有些人已經開始對號入座了。

先別慌。太太必須做個聲明,性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不存在絕對的統一標準。

需求旺盛一天3次也好,性冷淡一年10次也罷,如果夫妻雙方溝通達成一致,那就沒什麼可說的。

無性婚姻率高達50%,還有救嗎?

太太針對的,主要是以下兩類非自願無性的群體:

想而不能要。

要而不能得。

可怕的是,婚姻中被迫“守寡”的一方,何止是抱怨,每一天更遭受著無形的傷害和折磨。

正如英國知名兩性關係學家安得烈· G . 馬歇爾所說:

無性婚姻率高達50%,還有救嗎?

缺少性生活,首先會對雙方感情帶來傷害。

如果夫妻一方渴望親密,而另一方拒絕,很容易給對方帶來心理上的挫敗感。

其次,還會對身體健康帶來一定影響,長期沒有性生活可能導致性器官早衰、激素不穩定。

無性婚姻率高達50%,還有救嗎?

當夫妻伴侶性和諧時,性就不是個問題。當性不和諧時,性就會變成全部的問題。

首先,得不到滋養的女人,自我攻擊是常態。她們潛意識裡會認為是自己的錯,是不是自己沒有魅力了?

其次,當自身不滿情緒無法發洩出來,她們會變得莫名地憤怒,轉而攻擊身邊的伴侶。你憑什麼對我這麼冷漠?

無性婚姻率高達50%,還有救嗎?


如果說婚姻由感情、性、責任三部分組成,那麼,沒有性的婚姻豈不也是在耍流氓?

要知道,我們都不是聖人,只是一個有著七情六慾的普通人。

性不是洪水猛獸,它是伴侶感情的潤滑劑,就跟我們每天吃飯睡覺一樣正常。

我們之所以常常把“床頭吵架床尾和”這句話掛在嘴邊,正是因為,在我們無數次想掐死對方的瞬間,看破婚姻也就那麼回事的時候,最後由一曲生命的大和諧重新捂熱感情。

無性婚姻率高達50%,還有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