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垃圾堆裡“撿”到唐代文物後,平水這位村民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在建築垃圾中挖出古物,“撿寶者”沒有想到私藏或變賣,而是第一時間給政府打電話報告。今天上午,記者聯繫到平水鎮岔路口村村民周永金,他講述了一番“意外發現”。

周永金是個蘭花愛好者,平日裡愛四處“淘寶”,在被丟棄的盆盆罐罐中,挑出有眼緣的帶回家洗淨種花,也算是“回收利用”。“4月13日,我像往常一樣來到附近新橫溪村的垃圾回收站內,正想為新採的蘭花找個盆時,一隻古樸斑駁的壺闖入了視野。”他回憶說,“平時對文物知識也有一定了解,感覺像老祖宗的東西,就趕緊給市長熱線打了電話。”

从垃圾堆里“捡”到唐代文物后,平水这位村民的做法堪称“教科书”

區博物館獲悉後,立即派人前往周永金家“鑑寶”。“此壺為盤口,短頸、溜肩、鼓腹,平底內凹。肩部按一對復系,器身施青黃色釉,釉不及底,部分剝蝕。”區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經初步鑑定,此物為唐代文物,系越窯青瓷雙復系盤口壺,距今約1000餘年,對研究我區越窯瓷器的發展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實物資料。

“平水是柯橋區地下文物埋藏區,歷史上,也分佈過一些越窯青瓷窯址,你看,此盤口壺造型清秀,頗富有生活情趣。”區博物館工作人員對周師傅在文物方面的疑惑,也進行了講解。

从垃圾堆里“捡”到唐代文物后,平水这位村民的做法堪称“教科书”

“遺落在古越大地的文物應該上交給國家,我們對文物應該抱有愛惜的心,而不是貪財的心”。周永金認為撿到文物就應該主動上交,絕不能私賣,賺昧心錢。為表彰周師傅的善行義舉,區博物館在肯定了上交文物的真實性後,出具了文物入庫收據,鼓勵更多群眾向他們看齊。

近幾年,我區不斷加大文物法宣傳和文物普查力度,也發動村民參與文保工作,先後發展30餘名群眾組成文保員隊伍,保護區周邊群眾文物保護意識明顯增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