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安全]勇敢正在取代恥感,凌星


[校園安全]勇敢正在取代恥感,凌星


在高校性騷擾防範機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一次又一次,曾經位於權力結構下層的高校學生,或者說女性,已經開始意識到社交媒體的自我賦權功能。

12月6日,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一名女生通過自媒體舉報副教授錢逢勝性騷擾,指控錢將其鎖入車內進行猥褻,大量言語曖昧的微信聊天記錄與音頻證據曝光。

大學生的課堂成績很大程度上與任課教師的態度掛鉤,教師掌握出題和給分的權力,多名上財在讀碩士也對外透露,錢逢勝對女學生舉止親暱,她們忌憚錢期末考試“掛人很多”,甚至還有請他吃飯、打好關係的傳統。

公開資料顯示,錢逢勝是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在12家上市公司擔任獨立董事,目前,多家公司已陸續發佈獨立董事錢逢勝的辭職公告。12月9日,當事女生通過社交媒體表示,已經正式報案。當晚,上財通報處理結果,撤銷錢逢勝副教授專業技術職務與教師資格,時間不超過三日,處理迅速,得到輿論好評。

不論是在高校還是在其他領域,性騷擾已經不是新鮮事,得益於全球女性運動與社交媒體的發展、社會整體性別意識提升,勇敢正在取代恥感,平權正在取代壓迫,問題得以不斷浮出水面。單在中國,去年就已經曝光了數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次的上財性騷擾案裡,上財當事女生在微博呼籲,有過類似受害經歷的女生可以給她微博私信,“你可以不用出面,由我和我的代理律師來負責一切事宜。”這幾句話也折射出了一些隱含問題。

不僅是在權力面前被迫忍氣吞聲,女性面臨的恥感文化也會影響她們發聲,東亞國家尤為嚴重。以BBC紀錄片《日本之恥》主角、《黑箱》作者伊藤詩織為例,她在與首相安倍晉三傳記作者、電視臺局長山口敬之會餐時遭遇性侵,訴諸法律併成為首個公開承認受到侵犯的女性,日本司法和社會輿論卻並未給予她支持,有些人甚至質疑和羞辱她,認為她不該將性侵擺上檯面。受害者不僅舉證困難,還要面臨來自權力方的侵犯名譽權的指控。

另一更為棘手的問題,是部分輿論對“完美受害者”的要求。在崇尚貞潔的東亞社會文化氛圍裡,有些人甚至會轉而指責被騷擾者,製造所謂的“蕩婦羞辱”,間接造成更多潛在受害者選擇沉默。上財性騷擾案也不例外,仍有網友對當事女學生挑錯,發表諸如“蒼蠅不叮無縫蛋”等評論,繼續維護過時的性汙名觀念。

社會觀念與法制總會同步更新,受過教育的女性已經開始有現代權利意識,對父權制的運作也有清醒認知,社會文化的變革只是個趨勢與時間問題。但權力結構無處不在,人性難以挑戰,在這個階段,選擇發聲者正在為性侵與性騷擾受害者不斷消除恥感,另一端,中國高校和社會性騷擾防範機制的建立還任重道遠。

來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