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行錄丨清素之行·通慧禪師,不畜衣糧


崇行錄丨清素之行·通慧禪師,不畜衣糧

安貧守道,心如芷蘭。供圖/沈圻先生。

唐通慧①,三十出家,入太白山不齎糧,取給草果,渴則飲水,息則依樹,坐起禪思。經於五年,因以木打塊,塊破形銷,廓然大悟。晚年一裙一帔②,所著麻鞋至二十載,布納重縫,冬夏不易焉。


【註釋】

①唐通慧:據《續高僧傳》及《禪關策進》所載,通慧應是京師律藏寺通達禪師。

②一裙一帔:裙,古時比丘穿在腰部以下的一種衣服,乃沿襲印度僧人的裝束。帔,即披在肩背上的衣。類似袈裟。


【譯文】

唐朝京師律藏寺通達禪師,三十歲出家。曾入太白山修行而不攜帶糧食,肚子餓了就吃草籽和野果充飢,口乾了就喝山泉解渴,困了便靠在樹旁休息,醒了就立即端坐禪思。這樣過了五年,有一天用木棍打土塊。因見土塊破碎而不成形狀,當下豁然大悟。晚年只有一裙一帔,一雙麻鞋居然著了二十年之久,還有一件粗布衲衣,縫縫補補,無論冬天、夏天,都這麼穿著。


【說明:選自《緇門崇行錄》,明代袾宏(蓮池大師)輯。本書作者因慨嘆末世出家沙門之墮落,故撰輯本書,內容簡述自佛世至明代,百數十位有德行之出家沙門。選錄/弘一大師。註釋、譯文/演蓮法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