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延期,语文复习如何弯道超车?正高级教师支招

2020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近日也发布消息表示,将结合北京实际情况,尽快拿出明确方案,经教育部同意后,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今年是北京新高考首次落地。为了帮助考生熟悉考试流程,北京市于三月初举行了“高考适应性测试”。目前,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查分系统已经全部开放,参加了此次适应性测试的考生可以查询自己的成绩。

如何充分利用这次测试进行试题分析,提高复习质量?虽然高考延期,但复习冲刺时间依然有限,在居家战“疫”的备考状态下,如何提高语文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今天,我们邀请了两位正高级教师分享语文学科的备考经验。

明方向重基础知变化补缺漏

康珺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高考适应性测试帮助高三考生了解了一段时间以来的复习效果,接下来就应结合考试状况,做好下一步备考计划。为此,我们可以深入研究试题,找出考题变化,从中感知方向;找出复习短板,从而查补缺漏,进而提高复习质量、保证复习效果。

根据阅读类试题难度稳中有降的特点,做好巩固性基础复习

本试题大多题目延续了之前高考试题的特点,尤其是阅读考查类试题,呈现状态均比较平稳,甚至,难度似乎还略有下降:多文本阅读考了5道题,4题选择,1题简答;文言文阅读,基本是近年来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常见形态,即1题实词选择,1题虚词选择,2题翻译和理解类型的客观选择,其中后面2题,三项正确内容,还可以辅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意,最后是简答6分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诗歌鉴赏题、现代文阅读部分也基本和以往考题趋于一致。

基于这样的特点,同学们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备考心态,针对这几类题型进行巩固性复习,踏实地按以往的解题方法,重视基础题型,做连续性复习。

此类题中,有个变化值得注意:主观翻译4分题去掉了,这到底是不是2020年高考的方向,不敢妄言,但这几道大题的整体难度在“稳”中略有下降,这个特点还是可以感受到的。

研究新增的语言基础知识运用题,明确其复习方向和重点

语用题,在本试卷中被安排在第五大题,分值为5分;位置居于现代文阅读与写作之间,形式为主观题;考查重点为“语句连贯”和“病句修改”。无论本题将来是否呈现在高考试题中,它都是目前备考的新增重点。

明确了新增题的考查方向和基本题型,同学们就可以在老师的安排指导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了。

有一点想提醒的是:针对病句修改的“语言表述”,还是要做好复习训练。本题是“修改为无歧义的句子”,虽有字数要求,但还比较容易处理,一旦变为“请说出病句所在,并做修改”这样的题干要求,那么,如何清楚精准地表述出问题所在及修改方法,就很重要了。

以往的做题状况表明:很多同学出现了“判断准确,表达不清”的问题,所以建议在“如何清楚准确表达”方面,做一下应对训练。

结合微写作考查更趋具体实用的特点,备考要更为细致全面

微写作考题,第一题结合名著内容对书名进行赏析;第二题给书店起名并陈述起名理由,贴近生活,强调实际运用;第三题以“根”为题写现代诗或抒情文字,并做间接抒情的具体要求。

根据这样的命题特点,我们的备考中,除却要了解名著的具体内容,还要注意内容与其他诸多因素的关联,扩大认知范围,强化对名著整体全面的把握。比如作品内容与书名、与作家经历或性格品质,与当时创作的时代特点、与当今社会时代特点的关联等;还要注意了解时事要闻中一些具有文化特质的内容,比如疫情时期的标语、宣传语中的诗词文化及深厚内涵等;另外,对于善用“抒情”表达方式的同学,还要更加精准地把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特点,这样才能灵活运用,稳拿高分。

强化对必考篇目的复习,重视基础,做好“横纵”式复习

以《论语》为例,2019高考题考查了“孔子的仁道思想”和对句意的两种理解。本测试题,《论语》考查了两种不同断句情境下,同一个词语的意思,并要求分别解释句意;还考查了对颜回的人物分析。这些考试内容,都是在灵活的考查角度中,指向文本最为基础具体的理解层面。

根据这样的特点,建议大家备考的重点,还是要回归基本内容。仍以《论语》为例,建议重视“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的基本内容:横向,重点篇章的基本含义,即理解层面,要加以把握;纵向,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作品内容,对一些基本主题进行梳理强化。例如“仁义礼智信”专题、孔子对一些人的评价及他的教育教学思想等;还有他几个重要弟子如颜回、子路、子贡及曾参的言行与性格特点等,对于这些知识,还是要给予重视、有所准备的。

一些在当今时代社会生活中仍可以沿用继承的思想或言行等内容,也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此外,本题中的分值为7分,引人注意。高考试题中,未必本题是7分,但是分值的提升,除去偶然因素,还是能够传达出一种“希望强化复习”的信号的。

本测试题中,与《红楼梦》相关的试题,考查“诗句和小说中诗作者身世和命运的关联”,也是指向人物身世经历、命运结局等最基础的内容,囿于篇幅,不做赘述分析。

根据作文命题特点,重视素材积累,提高认知思辨的深广度

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复习,一向以“关注时事、积累相关素材、掌握基本观点;联系现实、表达自己的看法见解”为重点。本次作文命题折射出来的备考方向和重点,也不例外。

其实,近一年来,无论是我们国家70年间走过的发展之路、国庆阅兵中展现出来的令我们顿生自豪情的大国风范,还是现今这抗击疫情特殊时期中我们国家从上至下的各种举措和表现,即便不是为了高考,作为青年学生,我们也应该融入其中并加以深入体会的。

例如战“疫”期间,涌现出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英雄事迹,很多都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独有的美好品德和精神内涵。家国情怀和英雄义举、八方支援与众志成城、诗文标语与传情达意等,这些品质或事迹,不应该仅仅是我们复习的重点,还应该成为促进我们成长的动力或榜样。

此外,我们的视野还要更为广远一些:要懂得“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之理;知晓“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更要懂得非常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跨越国界互助的伟大。当然,我们也要在了解人间万象的同时,辨得清真善美、假恶丑,懂得审辨是非的重要性。这些,都可以在思维层面上增加我们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希望同学们以本次考试为契机,明确复习方向,找出复习短板,及时查漏补缺,以从容沉稳的心态,成竹在胸的自信,踏实备考,渡过难关,决胜高考!

快手即高手高考作文这样练

管然荣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近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题阅读量加大,整个试卷的总读写量往往在万字左右。在这种情势下,高手常常不如快手,快手常常就是高手。如何提升答题速度,尤其是作文写作,已成为考生当务之急。

写作有自发写作和被动写作两大类,其流程一般是:产生写作动机(自发的、外加的);搜索、提取记忆库中的材料信息;选择、激活业已形成的写作模式;确定写作意图,明确文章主旨,圈定题材范围;谋划篇章结构,组织语言表述;回看成文,修改完善。考场作文显然属于被动写作。在考场上,从立意构思到布局谋篇,从遣词造句到书写成文,写作过程的种种矛盾往往在极短时间里一起涌现,考生容易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加之时间紧迫,有的考生索性敷衍了事。

下面以议论文为例,为考生提三点建议:

其一,学会一材多用

任何文章都需要一定的材料来支撑,没有材料支撑的文章只是毫无意义的空壳。考生若平素材料储备丰富,那就不存在问题。限于相对狭窄的生活阅历与知识储备,很多同学都苦于写作材料的匮乏,搜肠刮肚,左右无源,以致严重影响写作自信心。对此,不必过于烦恼。世事洞明皆学问,留心处处皆材料。在你学过的教材中,在你读过的课外书籍中,在你每一次收听观看的时事传播中,在你耳之所闻、目之所见、身之所触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可资选用的材料。读了这么多年书,肯定有一定积累;只要打开各自“记忆闸门”,总会有属于自己或大或小的材料“储备库”,总会有自己所熟悉的材料;就看你能不能及时地把它唤醒、激活、挑选、整合,化作文中内容了。

如果在紧张的考场上,万一突发记忆“短路”,大脑一片空白,怎么办呢?此时千万不要着急发懵,冷静下来,总会想起一些材料的。这时候,就要善于“一材多用”。同学们之前所积累的每一则材料,尤其是社会现实材料,往往截取概述的就是一段社会生活(或现实或历史),而这些生活材料一般都辐射着多重意义。这就为“一材多用”提供了保障。比如,几乎人所共知的“鸿门宴”的故事,就不止一次地被不同年度不同考题下的考生采用过:谈诚信的题目,有考生以项羽的诚信来反衬刘邦的虚伪;讲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题目,又有考生用刘邦的虚心纳谏与项羽的刚愎自用来对比。各取所用,“各自为证”,都做得很精彩。

其二,快速提炼观点

近年来高考议论文命题大多属于“新材料作文”,即提供一定的材料情境,让考生由此联想言说开去,引申成文。很多同学在由“材料”而提出观点的过渡环节,常常显得生硬,缺乏提炼的自然过程。

观点的提出,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环节,下面以读“东施效颦”小故事后写文为例:

引:西施捧心皱眉的样子被认为很美丽;而东施的模仿却让众人倍感丑陋;议:同样的动作神情为何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效果呢?那是因为西施本来就很美,因“心病”而皱眉捧心,益显楚楚动人。而东施容貌本就丑陋,且并无“心病”而盲目模仿西施病态,无病呻吟,让人觉得更加丑陋;提:由此可见,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模仿。

“引”是扣题的需要,就是在文章开头用尽量简练的语言概述“材料”;“议”是最关键的环节,是针对前面所述材料的具体分析,要分析梳理出其中或显或隐的因果、条件关系;“提”则是明确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论点是在前两个环节基础上自然而然提炼引申而出的。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处理恰切,则为全文的缜密论证打下一个有利的逻辑起点。

其三,学会辩证分析

文章是一种充满着辩证智慧的精神生命,只有在富有辩证智慧的巧手那里,才能尽现风采。正与反,曲与直,虚与实,巧与拙……写作中存在的一对对既矛盾又统一、既相反又相成的辩证关系,也为作文辩证思维提供了种种实施可能。比如议论文写作尤其适合的“正反”辩证,如果文章的思路是“正向”推进的,则可伴随着反向的呼应和印证,使自己的立论更全面。如果文章的思路是“反向”推进的,就可以凭借“正向”的支撑,使自己的立论更周全。《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古今中外,闪烁着这种辩证智慧之光的议论名篇举不胜举,皆可借鉴。

高考作文并不高深也不神秘,同学们只要针对写作的一些关键环节做好训练,再辅之以惯用的论证方法或推理方式,就一定能够写好分值最高的这道作文题。

同学们,越到紧要关头,越需要坚韧的意志。人生的一次大考即将来临,一定要埋下头,沉住气,全力冲刺,胜利一定属于你!

本文选自《现代教育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