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石嘴山大武口:“一網”系民生 枝葉總關情

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藉助“互聯網+網格”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實現了社會綜合治理從單兵碎片化作戰到智能信息化調度的跨越,構建起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的社會綜合治理新格局——

1008平方公里、30萬人口、1鎮10街道62個社區(村),整個大武口區被囊括在一張巨大的立體圖畫中,管理者以鼠標點擊圖中任何一個點,隨著畫面不斷放大,每一條街道、每一個社區、每一幢樓、甚至每一戶都能被找到。

以街道、社區為單位,退休人員、空巢老人、殘疾人士、困境兒童、退役軍人、社區矯正人員、刑滿釋放人員等相關人口信息均登記在冊。想要查找其中一類信息,只要輕點鼠標,人員分佈情況、家庭情況、工作人員走訪情況等一覽無遺。

這張巨大的立體圖畫猶如一個龐大的三維座標系,索引每一類登記在冊的信息,具體到每一個人都能找到相應的座標。這聽起來很科幻,但是在大武口區,藉助“互聯網+網格”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這一切變得輕而易舉。那麼,這樣一張巨大的立體圖畫是如何繪製出來的?它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又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

“一張網”聯通“信息孤島”

“以人口為基數,以樓棟、村組為單位,按照每個網格300戶至500戶的標準,將轄區1008平方公里劃分為318個網格,在每個網格內配備一名專職網格員,他們既是各種數據信息的收集者,也是發佈者。”大武口區委網信辦副主任馮志偉解釋道,網格員負責對網格內人、房、物、事、情、組織等進行全面信息採集管理;社區負責整理彙總、歸類分析、分流處理網格員收集上報的各類信息;街道負責督促社區及時回覆各類事項的辦理結果;社會綜合治理中心負責對網格員實行統一管理,履行任務指派、綜合協調和監督督辦職能。如此,龐大的信息網絡便通過“中心——街道——社區——網格員”四級組織體系構建起來了。

馮志偉告訴記者,“互聯網+網格”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設置有智慧城管、智慧教育、特殊人群管理等16個網格化系統模塊,通過信息收集發佈、網絡在線服務、線上即時溝通、後臺推送流轉,實現各類事務信息在前端和後端動態交互式管理。通過數據整合交換,將23個部門93個分散、獨立的信息系統整合為一個互聯互通的網絡平臺,各部門可隨時接入共享使用,打破了“數據壁壘”,聯通了“信息孤島”,實現了轄區內基礎數據和有關信息的共享共用,破解了轄區多個部門多頭管理、職能交叉、信息不暢等問題,為大武口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和精準解決問題提供了可靠參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為全面掌握疫情信息,大武口區設計開發了“大武口區重大疫情聯防聯控網格化管理信息系統”,通過系統大數據綜合分析、動態管理、實時更新,做到對重點地區和境外來石人員等網格化管控。轄區11個街道(鎮)重點防控人數有多少?分佈在哪個社區(村)網格內?採取了哪些管控應對措施?在這個信息大平臺上一目瞭然。

藉助“互聯網+網格”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使用者既可以根據需要創設“菜單”,也可以提取平臺既有“菜單”信息,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物資成本。

“以前教育招生、控輟保學等要組織人員從假期開始到各社區摸底核實,耗時費力,數據還不一定準確。通過‘互聯網+網格’平臺大數據,綜合分析轄區學校、教師、生源分佈現狀,一次抓取數據,以往需要近2個月時間完成的工作,現在1天就能完成。”馮志偉說。

社區綜合治理“神器”

手機握在手,平安我來守。如今,在網格員的手機上,“社區E通”APP已成為助力社會治理的“新寵”,安全隱患、城市管理、矛盾糾紛通過手機實現快捷上報、高效處置、精準化解。

4月14日,人民路街道辦事處文明社區網格員卜靖日常巡查時,在文明院前衛巷23棟1戶門前停住了腳步,住戶門前的生活垃圾引起了她的注意。她拿起手機拍了幾張照片,通過“社區E通”上傳到“智慧城管”。

“社區內環境衛生問題屬於社區自治範圍,待我們社區整治後再上傳照片。如果是路燈不亮、井蓋破損問題,我上傳照片,待平臺審核後由市政部門來處理。”卜靖說,過去在社區巡查走訪時遇到問題,都要先手寫記錄,回來後再打電話向相關部門反映等待解決,過程緩慢。自從用上了“社區E通”APP後,網格員只需將巡查到的問題信息通過“智慧城管”模塊錄入系統並上傳照片,具體位置會自動定位,相關部門能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受理、派遣、處置、結案。

“有了‘社區E通’,網格員、社區居幹工作效率提高了,有更多精力為居民開展代理代辦、雙向郵遞等便民服務。”卜靖說。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大武口“互聯網+網格”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設置教育、民政、殘聯、工會、文旅等16個部門對接系統,精準高效服務群眾。318名網格員日常工作中行使信息員、服務員、安全員、調解員、監督員等職責,將收集上來的社情民意通過“社區E通”及時反饋平臺,相關部門及時辦理,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變為現實。同時,有針對性地聯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及時消除不安全不穩定隱患,實現了矛盾糾紛不上交,安全隱患不出“格”。

馮志偉介紹,利用“互聯網+網格”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還可實現案件線索和安全隱患上報、信息發佈、防範宣傳等功能,拓寬了群眾舉報渠道,提高了警方破案效率。依託數據支撐,科學指導轄區民警巡邏防控,處置糾紛求助類警情,大大降低可控性案件發生。

努力打造智慧城市2.0

在推動市域社會治理中,大武口區盯住各部門和轄區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以信息化推進社會治理為抓手,在充分學習借鑑外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本土化的社會治理方式。把“互聯網+網格”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充分運用到社會治理實踐中,實現了社會綜合治理從單兵碎片化作戰到智能信息化調度的跨越,構建起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的社會綜合治理新格局,使“共建、共治、共享”的轄區社會綜合治理防控體系步入“高鐵時代”。

目前,大武口“互聯網+網格”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已完成框架搭建、模塊填充和27.9萬人的基礎數據採集,日均化解辦理80餘項城市管理及民生服務事項,構建了社會治理1.0。下一步,將全面聯通部門信息數據,加快便民服務等功能模塊建設,努力打造智慧城市2.0。

“與圖控工程等對接融合,將智慧小區建設因素全部納入該信息平臺,進行可視化展示和管控,使視頻監控在偵查破案和服務群眾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讓居民享受到智慧城市安防帶來的安全感。”馮志偉說。

“大武口區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城市試點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嘗試有效的治理方式,努力為全市社會治理貢獻新時代大武口版的社會治理樣本經驗。”大武口區政法委負責人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