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卫星电话会诊

南极考察散记(四)

四、卫星电话会诊

——潘刚志

在人们的心目中,科考队员必定个个年轻力壮,虎虎生威。其实不尽然,好些课题的承担者是一些五六十岁的科研人员。虽然南极没有污染,多项环境指标都远远超出疗养圣地的标准,可是南极毕竟是南极,没有四季,没有草木,有时甚至没有白天黑夜。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孤寂枯燥的生活,容易诱发各种疾病。而在南极,身体一出大毛病可就麻烦了。

极地卫星电话会诊


我们这个越冬队里就发生过队员病倒的事。那时,度夏队早已回国,长城湾蓝色的海面不再涌动,进入冰封期;通往其它考察站的路也被厚厚的冰雪封盖。偏偏这时队里一位负责调试设备的50多岁的高工病了,他整日昏昏沉沉,不思茶饭,辗转难眠,队医诊断为高血压。这是老先生的旧疾。他开始服用自己带来的降压药,按老经验服用三二天,病情必定好转。可这一次,“灵丹妙药”并未药到病除,相反,他小腿和脸部开始浮肿。然而,他照样坚持工作,还说:“再迫我休息,我就搬到值班室睡。新设备不调到最佳状态,就会为日后留下隐患!我怎能休息呢?”

极地卫星电话会诊


站长和队医都急坏了,决定向邻近的考察站求助。

菲尔德斯半岛的国际间合作相当默契,仿佛是几个兄弟,分居东南西北,守望相助。例如,长城站第九次越冬队每月体检需要化验的个别项目,由俄罗斯站帮助完成;而俄站两名队员的外伤,则是由我站的队医治好。然而,这次我们高工的病,超出了我队及俄罗斯队医生的专业范围。我们求助智利的马尔什基地,那里医疗设备比较齐全,还配备了各科医生。他们经过一番检查,还是不能确定高工的病因,只好通过卫星电话,向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某医院内科专家请教。通过卫星电话会诊,我们高工的病情终于查清——他的肾脏也有毛病。由此,他得到了准确和及时的治疗。

极地卫星电话会诊


在南极,没有国界。邻近不同国籍的考察站来往、交流很密切,而且,彼此相助绝不讲任何条件。

南极,是一个纯洁、高尚的国际主义乐园。

原载1996年4月27日《南方日报》

极地卫星电话会诊

2020年4月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