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的五个冷知识,每一个都颠覆我们的认知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有很多有趣的典故和冷知识,爱学知识的你怎么可以不知道呢?今天,我们来看一看你不知道文学史上的五个冷知识。

中国文学史上的五个冷知识,每一个都颠覆我们的认知

拍马屁是怎么来的?

中国文学史上的五个冷知识,每一个都颠覆我们的认知

一说是元代蒙古人有个习惯,两人牵马相遇,要在对方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

二是蒙古族好骑手遇到烈性马便拍拍马屁股,使马感到舒服,随即乘势跃身上马,纵马而去。

三是蒙古人爱马,如果马肥,两股必然隆起,所以见到骏马,总喜欢拍着马屁股称赞一番。

“知识就是力量”出自东汉王充

中国文学史上的五个冷知识,每一个都颠覆我们的认知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最早并不是英国人培根说的。早在东汉时期,王充就曾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论衡·效力篇》。

为何称日本侵略者为“鬼子”?

中国文学史上的五个冷知识,每一个都颠覆我们的认知

清朝时期,日本某位记者出了一个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李鸿章随即给出下联: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从此有了“鬼子”这个称呼。

屈原不姓“屈”,姓芈

中国文学史上的五个冷知识,每一个都颠覆我们的认知

屈原生于楚国贵族家庭,芈姓(发米音)屈氏,名平,字原。司马迁曾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楚国国君姓芈,至少在春申君黄歇代楚自立之前,楚的国姓就是芈。屈是屈原的氏,当时姓与氏分开。

中国古代作诗最多的人

中国文学史上的五个冷知识,每一个都颠覆我们的认知

不是李白、杜甫、也不是陆游,他的名字叫作爱新觉罗·弘历(清代乾隆帝),写的诗有四万余首,唐代2536位有名有姓诗人加起来存诗不过两万多,诗坛“劳模”陆游诗作也仅是乾隆的四分之一。

中国文学史上的五个冷知识,每一个都颠覆我们的认知

如果你也喜欢这些文化类的知识,欢迎关注聊文化,我们一起聊文化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