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跳舞吧(《喬喬的異想世界》影評)


那麼,跳舞吧(《喬喬的異想世界》影評)

《喬喬的異想世界》電影海報

“這個世界,文明雖然不同,但人心總是相通的。”2月16日,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在哭牆為中國祈禱。也許,只有同樣經歷過流亡苦難的人們之間會更加沒有距離。看過《喬喬的異想世界》,我更能想起那些無數次被提起的戰爭畫面。

尼采說過:“悲劇是最崇高的藝術。”影片從一個德國男孩喬喬的角度敘述,看似講述的是一個喜劇故事,可喜劇之下卻蘊含著二戰期間的民族歧視和戰爭壓迫。喬喬從小受到的教育是“希特勒萬歲”,他狂熱地追捧希特勒並渴望成為希特勒的朋友,他也認為猶太人就是希特勒說的那麼可怕。但是,當喬喬第一次發現那個被母親藏在牆裡的猶太女孩時,他糾結了。正是他糾結的這個情景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孩子永遠是善良的。即使受到的教育讓他相信猶太人會吃人、長魚鱗,可面對一個無助的女孩和自己母親時,喬喬還是在尋找餘地......塔伊加·維迪提導演就這樣為我們編織了一個“喜劇”。看著喬喬的糾結、試探,卻讓我們也體會著戰爭的心酸與無奈。

“我們不需要戰爭。”二戰血淋淋的歷史一次又一次地被撕裂開來擺在我們面前,看著納粹們折斷一隻兔子的耳朵並且歡呼“好球”,看著納粹們說“女孩的義務是生孩子”......只有在戰爭中才明白和平的意義。影片沒有多深刻的道理,只是讓我們記得那段“只有自由的人能跳舞”的歲月,自由的我們為何不珍惜每一次起舞呢?


那麼,跳舞吧(《喬喬的異想世界》影評)

劇照


回到影片的製作上,這部影片有很多讓人稱讚的部分,而我最感興趣的是影片的色彩和音樂。影片的整體色彩基調復古感強烈,讓觀眾彷佛回到了那個年代。與此同時,每個角色也各有不同:喬喬的世界永遠在媽媽的保護下顯得那麼明亮,而猶太女孩從一出場就是沉鬱的、寂寞的。後來,隨著情節的展開,我們看到光鮮亮麗的母親羅茜、逐漸放下的喬喬還有那個變得學會信任的猶太女孩......影片的色彩一直在變化,在每個人身上都能找到自己的性格色彩。同時服裝上也別出心裁,喬喬一直穿著的那身軍裝象徵著他對希特勒的崇拜,母親羅茜穿著靚麗讓人難以分辨她是不是“叛亂”,包括那隻引著喬喬跑到死去母親身邊的藍蝴蝶,給人希望也讓人絕望。


那麼,跳舞吧(《喬喬的異想世界》影評)

劇照


影片的音樂也是一大亮點。定位是喜劇,影片沒有像其他戰爭電影一樣選擇那些低沉的音樂,反而更多選用輕快的曲調。例如影片開頭的背景音樂是披頭士的“Komm gib mir deine hand”,配著當時德國人對希特勒狂熱追捧的畫面,將當時的荒謬隱藏在音樂裡。之後是喬喬作為少年團一員在訓練的場景,配的音樂是“I don’t wanna grow up”。尤其是他們把書放在火堆裡燒的那一幕,音樂告訴我們:“我不想長大”,此刻被納粹蠱惑的孩子們也並不是那麼熱愛戰爭,可他們又能做什麼呢?站在納粹中間的喬喬還不是被迫接受嗎?“音樂無國界”,音樂也最扣人心絃。輕快的音樂讓我們試著重新理解這些孩子們的世界。正如很多人說的那樣:“猶太小孩不會長犄角,德國小孩也不是生來就是納粹”。

突然想到影片的最後,喬喬問:“那我們該做什麼了?”

那麼,跳舞吧。


那麼,跳舞吧(《喬喬的異想世界》影評)

影片結尾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