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武汉封城76天:如何面对心底的恐惧?又看到了哪些温暖与光芒?

因为疫情,不少人的生活被迫按下了暂停键,有人看到这世界有黑暗的角落,也有人看到透过乌云照进来的阳光。我们采访了

7位家在湖北的复旦管院学生,邀请他们与我们一同“复盘”这76天。


1分钟vlog

他们在封城76天中看到的小美好


在停滞的时间里

除了调整心态、发现美好

他们也在成长与思考


武汉停摆的时光中,他们如何面对心底的畏惧?他们看到了哪些温暖与光芒?他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对生活与未来进行了怎样的思考?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们的回答。


复盘武汉封城76天:如何面对心底的恐惧?又看到了哪些温暖与光芒?


李芓漪 复旦管院金融硕士项目学生

封城后10天里都是比较害怕的,因为1月18日回武汉时就是在汉口站下车,离华南海鲜市场只有1公里,周围也有人被确诊,再加上疫情初期爆发很快、防疫物资极其短缺,所以那段时间心里很慌。当时主要是靠转移注意力来放松,比如看剧和运动,后续武汉情况好转、家里人身体都无大碍,心态就好很多了。


郑佳妮 复旦管院DDIM项目学生

实不相瞒害怕过,最担心的一阵是除夕夜,一边是春晚的喜气洋洋,一边是患者们在社交平台上的呼救,当时内心沮丧又不安。好在朋友们的鼓励安慰和理性分析,才让我觉得没那么糟,还是得乐观面对。


宗紫来

复旦管院DDIM项目学生

当然害怕过。我1月18日从广州回到家,回来的一路上根本没有人戴口罩,虹桥火车站人山人海的春运场景,我至今还记得。当时还觉得很幸福,大家奔忙了一整年终于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刚回家那几天,觉得自己胸闷、喉咙痛、浑身乏力,再一看不断更新的新冠肺炎症状,觉得自己大概是中招了,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自我隔离,每天晚上躺在黑暗里就在重新规划人生,每天都在痛苦和恐惧交织而成的牢笼里活着。


有一天晚上我终于崩溃大哭,妈妈开门进来和我谈了好久,恐惧感慢慢消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管院的密凯老师发了一条跟替代性创伤相关的朋友圈,我评论“我好像就是这样”,没想到老师秒回我,他说发这条朋友圈就是希望我能看到,希望我能调整好心态,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当时真的觉得很感动,觉得不能再任由恐惧和痛苦填充生活。于是开始振作起来改简历、找实习,重新捡起阅读的习惯,顺利入职开始线上工作……当生活变得一点一点充实和忙碌起来时,那些负面情绪自然就消退了。

张如谦 复旦管院硕博连读项目学生

疫情严重的时候当然害怕过,最好的方式还是听听纯音乐让自己的情绪舒缓下来。慢慢地,随着每天看到的新增确诊数字减少,一直到后来的0,我也不再害怕了。


复盘武汉封城76天:如何面对心底的恐惧?又看到了哪些温暖与光芒?


何为 复旦管院硕博连读项目学生

那肯定是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对于湖北省的驰援和帮助,每天都能在新闻报道中看到他们的身影。3月23日我在老家湖北仙桃市参加了欢送山西省援鄂医疗队的活动,近距离接触这些前线战士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她们的脸上有些浮肿,但是摇着小国旗微笑的时候她们丝毫不显疲态,让在场的市民都感到非常温馨。


李芓漪 复旦管院金融硕士项目学生

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疫情发展初期,防疫产品非常紧张,一位居民主动拿出2L消毒水免费给大家分发;前几天,一位居民在群里发起接龙帮助草莓农户解决滞销问题,大家都积极购买,有人甚至买了100斤分给同事吃。


许思卓

复旦管院金融硕士项目学生

最大善意和温暖是各省市的援鄂医疗队,来自全国的鼎力相助确实让武汉人都倍感温暖。


张如谦 复旦管院硕博连读项目学生

我感受到最大的善意和温暖是吃到了来自其他地区支援的爱心菜和爱心鱼,我家领到了好几颗生菜,还有一条大鱼。为了住户的方便,小区的志愿者还帮忙把活鱼送到各个住户家门口。生菜很甜,鱼肉很鲜美,给单调的生活带来了一丝亮色。


郑佳妮 复旦管院DDIM项目学生

最多的温暖和善意来自朋友们的关心。每次武汉的最新通知,都是朋友们第一时间转发给我。


复盘武汉封城76天:如何面对心底的恐惧?又看到了哪些温暖与光芒?


何为 复旦管院硕博连读项目学生

参加了一些小的社区分发援助物资等志愿活动,而且报名了复旦大学的“鹅旦梦”志愿项目,在疫情防控期间也算是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宗紫来 复旦管院DDIM项目学生

我应该是较早意识到疫情严重性的那批人。1月20日,我就通过各种途径开始四处购买口罩,拿到口罩后,就自己戴上了一个,跑到爷爷奶奶家给他们送口罩、演示怎么戴。那几天,家里人的态度从不屑、无奈逐渐转变为警觉和重视。最初家人的不理解让我觉得十分痛苦,但所幸我的“小题大做”最后保护了他们。


武汉封城以后,物资紧缺,医院甚至需要发公告向社会求助,我也通过可靠途径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捐赠,每天关注和转发各种求助信息。疫情中大部分人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少了,我觉得可能在保护自己之余、护好身边的人周全就是一件很骄傲的事了。


张如谦 复旦管院硕博连读项目学生

武汉停摆后我做过最骄傲的事情其实就是守住家门。疫情从严重到如今的逐渐平稳,这是无数人努力的成果,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能做到的最大努力就是管好自己,尽管这是一件小事,但正是每一个人的自律才让如今的境况好转。


许思卓 复旦管院金融硕士项目学生

因为一直待在家中,最骄傲的应该是自己做饭吧,有时自己炒出了一盘很好吃的菜,就感到很自豪。


复盘武汉封城76天:如何面对心底的恐惧?又看到了哪些温暖与光芒?


张如谦 复旦管院硕博连读项目学生

从封城到现在也有超过两个月了,我从一开始的惊慌失措,到情绪逐渐稳定;从一开始困在家里不知道做什么,到现在学会利用时间,享受平淡。这段日子让我更专注于学习感兴趣的东西,体会到了什么叫君子慎独。


郑佳妮 复旦管院DDIM项目学生

用这一段时间,学会了怎么和自己独处,怎么调节心态。


何为 复旦管院硕博连读项目学生

会主动地多承担一些家里的责任。以前上学的时候只有寒暑假才会回家,而且时间也不长,这次待在家里三个多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的不容易,所以自己的事情会很少地依赖父母帮忙解决,做家务活等方面也是自己多动手。


宗紫来 复旦管院DDIM项目学生

变得爱看书了。从疫情爆发到现在两个多月,我已经看完二十多本书了。对很多事情都看淡了。得不到的东西还没被毁灭就好,在别处也可以。许愿的时候不再祈祷获得、拥有、幸福这些,一律都是健康平安就好。更加珍惜身边的家人了,能听到我妈中气十足的唠叨是多么幸运呀。


李芓漪 复旦管院金融硕士项目学生

首先是体重上的变化,在家胖了5斤。

复盘武汉封城76天:如何面对心底的恐惧?又看到了哪些温暖与光芒?

接着发现自己更善于发现日常中的美好了。刚开始宅家觉得很无聊,慢慢习惯以后觉得很多平常的事都很可爱,比如喝不到奶茶就用奶茶粉冲一杯,用电饭煲煮小火锅,在阳台上晒太阳,一边平板支撑一边看剧……


吴韫杰 复旦管院本科生

经过老板连续6个星期的“折磨”,我感觉自己的编程能力得到了飞跃,并将大学三年的所有专业课知识全部复习了一遍,学习了其他的课程,为我的硕士课程打下了基础,我甚至有自信自己能够应付大多数的实际工作,真正能够自称为复旦大四的学生了;同时看到国家能够投入这么大的精力,真正为人民着想,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真真切切地感到自豪。


复盘武汉封城76天:如何面对心底的恐惧?又看到了哪些温暖与光芒?


李芓漪 复旦管院金融硕士项目学生

感受最深的八个字是:世事无常,活在当下。


张如谦 复旦管院硕博连读项目学生

经过这次疫情,我开始意识到过去平静安稳的日子有多么珍贵。以前有时候会觉得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过于单调,过于平淡,但这些单调的日子正是无数各行各业的人付出努力才得以保证的。这也让我理解了那句“我们所度过的每一个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


宗紫来 复旦管院DDIM项目学生

疫情前,我刚看完尤瓦尔•赫拉利简史三部曲的第一本《人类简史》。回来的飞机上,我刚开始读《未来简史》,在心态逐渐变得平和之后,我读完了三部曲,又读完了《血疫》。发现生存不是一件和平的事情,我们能在大多数战场上取得胜利,但仍无法保证不会在某个战场上满盘皆输。疫情会逐渐过去,但那些致命的错误、那些无声无息的消亡不应该被遗忘,我们付出了太过惨痛的代价。“学会敬畏”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响起。


个人生活方面,疫情的发生让我意识到了生命的可贵,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这几天中午会下楼散散步,发现春天真的来了,只是那些永远埋在寒冬里的人们没能等到。从前觉得平常的东西,现在觉得还能拥有、还能感受到,实在是万幸。所以尽管生命设有无数考验、生活充斥琐碎烦恼,可能拼尽全力仍然难逃平庸,那些细节处的美好也值得我们勇敢坚定并且心怀感恩地继续走下去。


许思卓 复旦管院金融硕士项目学生

太平盛世来之不易,过去可能对丰衣足食的生活习以为常,但只有在遇到这种非常事件时才明白,和平与稳定多么值得珍惜。


何为 复旦管院硕博连读项目学生

首先,健康最重要了,把身体锻炼好了我们才能愉快地去学习、工作和做其他有趣的事情。其次呢,医生真的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我们不管是在看病还是其他场合,都该给予这些白衣天使们信任、尊重和理解,打造更和谐的医患关系。


吴韫杰 复旦管院本科生

疫情期间,我看到了国内外人们为抗疫而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在疫情之下,我们过去所熟悉的世界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在疫情之中,我看了许多人的讨论与思考,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世界、各国关系的理解。不过或许最大的变化就是加深了我多学一门除了我的专业之外的手艺的决心吧,多一门手艺就是多一份生存下去的筹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