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什么都想要”的孩子,这个妈妈的做法惊艳全场

我有个朋友在商场玩具专柜工作,专柜的对面是一家蛋糕店,每隔几天,她都会围观一场来自孩童的嚎哭,“呜呜呜呜!我想要!我就想要!”而家长的反应通常是——

“不买不买,快走快走!”

“你怎么什么都想要?”

“你就哭吧,反正我不会给你买!”

想买玩具汽车的,想吃蛋糕甜品的,都因为家长不同意,在门口伤心大哭。他们最后要么被家长拽走,要么让家长妥协。

朋友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但有一天,她却遇到了一个有点“特别”的妈妈。这个妈妈带着四五岁的女儿,从商场大门进来,刚一进门,女孩就被蛋糕店外海报上的一款蛋糕吸引,兴奋地喊起来:“妈妈,我想要这个蛋糕。”

面对“什么都想要”的孩子,这个妈妈的做法惊艳全场

女孩妈妈蹲下来,和女孩肩并肩欣赏了一会儿,问了问价格,然后痛快地买了下来。

那款价格并不便宜,性价比不高,因为做工和配料的原因,比普通的蛋糕贵一半不止。但朋友并不稀奇,因为有的家长就是很宠溺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

等店员封装好蛋糕,女孩快乐地跑出来,进入了玩具专柜的范围,她一眼就看到了最近新到的女孩玩具,是一部经典动画片里的主人公,一只粉紫色的小马。她满眼都是星星,对着半封闭包装的小马看了又看。女孩妈妈也被女儿的快乐感染,和她一起讨论这只小马的名字,有什么魔法。

朋友就趁此时上前招揽客人,说最近有活动,可以打八折。与此同时,女孩也表达了想要拥有这只小马的想法。但奇怪地是,女孩妈妈却拒绝了,她说,“今天我们的玩耍基金已经用完了,妈妈没有多余的钱可以买玩具了。”

听到妈妈这么说,女孩却一点没有接受不了的样子,她耸了耸肩,像一个小大人一样说,“哦,那好吧。”随后,两个人逛了会儿,高高兴兴地走了。

虽然没有做成这单生意,但朋友对这对母女印象深刻。说实话,朋友见过不少愿意和孩子打商量的家长,但他们拒绝孩子时,通常会说,“你已经有很多这样的玩具了。”而这位妈妈的处理方法,让人觉得很新奇。

其实,这位妈妈的做法非常棒,可以说,她做出了一个优秀的示范,她至始至终都没有批评女儿的欲望,并和女儿友好地解决了问题。

面对“什么都想要”的孩子,这个妈妈的做法惊艳全场

永远不要批判孩子的欲望

当我们面对“什么都想要”的孩子时,首先要端正一个心态,那就是——

什么都想要并没有错,欲望是没有错的。

香甜又好看的蛋糕,谁不想吃?精致又好玩的玩具,谁不想拥有?大人还想要住别墅开豪车环球旅行买买买呢。

家长不是不可以表达拒绝,而是不应该批判孩子的欲望。像“你怎么什么都想要?”就是在批评孩子的欲望,其中的潜台词是,你不该提这个要求,你应该感到羞愧。

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可耻的,自己的欲望是坏的,自己配不上好的东西、好的生活。

好的拒绝方式是:

先肯定孩子的欲望——“哇,这个玩具/食物看起来真的很棒!”

然后表明拒绝的原因——“妈妈暂时不能满足你”,“妈妈没有多余的钱可以买玩具了。”

让孩子感到,“想要拥有”这件事并没有错,而“暂时不能拥有”不是自己配不上。

面对“什么都想要”的孩子,这个妈妈的做法惊艳全场

孩子需要什么就是需要什么

很多家长会在拒绝孩子时,说一堆理由,以此证明孩子不应该提这个要求,甚至会自欺欺人说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需要什么就是需要什么,这个“需要”在父母眼中可能根本不必要,但在孩子心里,那就是他想要的。

无论父母买或不买,都应该尊重孩子的欲望,可以不满足,但不要去批判。并且很多时候,家长是否愿意满足孩子,与家境关系不大,有的家长愿意给孩子报几万块的兴趣班,但孩子想要几块钱的贴纸,他们却不愿意买,因为站在成人的角度觉得没必要。

正确示范:

当父母认为可以买,那就痛痛快快买下来,也不要提什么要求,比如“买了以后你要乖乖听话”“你每天要练半个小时字”,只需要告诉孩子,希望你玩得开心。

有的时候,孩子只是被吸引,看看,摸摸或者称赞几句,家长不必过于惊慌,不停告诉孩子“不买不买”。孩子可能并没那么想买。不妨让孩子感受一会儿,然后再说,“跟玩具再见吧,我们回家了。”

当孩子想买,家长不想买,请诚实地回应孩子,“妈妈的钱有别的用处”“我们暂时没有这个预算”。

无论家庭条件如何,希望我们都能向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价值观,你的欲望和需求很美好,你值得拥有一切美好的东西。暂时不能拥有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今后的努力获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