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你犯過大錯嗎?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你犯過大錯嗎?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則成語的非是不是;孰是誰。一般人不是聖人和賢人,誰能沒有過失?
  這個成語來源於《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晉靈公生性殘暴,時常藉故殺人。一天,廚師送上來熊掌燉得不透,他就殘忍地當場把廚師處死。兩個宮人奉命把屍體裝在筐裡,抬到宮外去埋葬。
  正好,屍體被趙盾、士季兩位正直的大臣看見。他們瞭解情況後,非常氣憤,決定進宮去勸諫晉靈公。士季先去朝見,晉靈公從他的神色中看出是為自己殺廚師這件事而來的,便假裝沒有看見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來到屋簷下,晉靈公才瞟了他一眼,輕描淡寫地說:“我已經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了,今後一定改正。”
  士季聽他這樣說,也就用溫和的態度道:“誰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確的勸諫,就是一個好的國君。”
  但是,晉靈公並非是真正認識自己的過錯,行為殘暴依然故我。相國趙盾屢次勸諫,他不僅不聽,反而十分討厭,竟派刺客去暗殺趙盾。不料刺客不願去殺害正宜忠貞的趙盾,寧可自殺。晉靈公見此事不成,便改變方法,假意請趙盾進宮赴宴,準備在席間殺他。但結果趙盾被衛士救出,他的陰謀又未能得逞。最後,這個作惡多端的國君,終於被一個名叫趙穿的人殺死。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你犯過大錯嗎?

在《易經》中,有一個卦叫做“澤風大過”。講的就是關於大過錯的原理和規則。這個卦體現的自然現象就是船沉沒在水下,意為“翻船般”的錯誤和過失,所以稱為“大過”。今天我們就先結合大過卦的卦象,談一談生活中哪些人容易犯大的過錯。旨在拋磚引玉,敬請各位高才共同探討。

過於剛強的人容易出大問題

《易經》中有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告訴人們要像天體運行一樣,做人要剛健,做事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但是這裡所提倡的剛健是有一定適度的,過分的剛健卻容易出問題。我們看“澤風大過”卦,中間四個陽爻,把上下兩個陰爻排擠在外。意為陽剛過剩,陰柔不足。如果人們做人做事也犯了陽剛過剩、陰柔不足的毛病。這樣的人就容易在生活或者事業上“翻船”。這裡所說的過於剛強,不單單是指性格,還包括做事和職位。其中,性格過於剛強,容易讓自己陷入孤立;做事過於剛強,容易適得其反、過猶不及;職位上的過於突出,更容易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例如在職位上,一個公司的倒閉,責任最大的,受害最嚴重的當然是老闆和總經理。所以《易經》說“棟橈”。

喜歡說大話的人容易釀大錯

有句俏皮話叫做:“吹牛不繳稅”。這句話也是有一定的適用範圍的。平時開開玩笑吹吹牛皮確實無可厚非。但是拿著吹牛當正事來做,就容易出問題了。我們看“大過”卦的卦象:澤為兌為開口說話,風為巽為大為語言。整個卦象看起來就是說大話容易“翻船”。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象《三國演義》中的馬謖;“紙上談兵”的趙括,都是因為說大話吹牛皮最終導致了失敗,甚至連性命都搭進去了。

喜歡聽好話的人容易倒黴

古人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個道理人人都懂,執行起來卻不那麼簡單。好多人還是喜歡聽好話,喜歡聽讓自己開心的話。如果這樣的“好話”出自一般的社交禮儀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假如出自別有用心的人,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在“大過”卦的卦象中,澤為兌為說話也為喜悅,風為巽為語言,那這個卦象就成了:讓自己高興的話最容易讓人“翻船”。所以呢,那些讓自己高興的話還是不要輕易去相信。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象騙子的花言巧語最中聽,女人聽了容易被騙色;男人聽了容易被騙財。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做一個理性的人,學會合理去分辨別人的“好話”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過”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太過分”。因此,“大過”卦體現的一個原則就是:“做事太過分”就容易導致大的過失與錯誤。這裡倡導的是做人做事不要太過分。請問閣下是否也有犯錯呢,不妨道出來一起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