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孩子存社交障礙!父母越早關注越好,4大實用策略助您破局

文 / 魔斯媽媽育兒實錄

15%的孩子存社交障礙!父母越早關注越好,4大實用策略助您破局

樊登在一檔節目中提到:研究人員曾做過一項學校調查。他們拿一些圖片,圖片上有很多表情,有些是哭,有些是笑,有些是憤怒,讓孩子們來識別這些表情。調查結果發現,那些在學校喜歡欺負同學、有暴力傾向的孩子大多都分辨不清這些圖片上的表情。他們會把一個看起來很生氣的人看作是正常的狀態。

研究人員繼續對這類孩子進行背景調查發現,這類孩子普遍存在著從小就經常被人忽略感受的情況。

一個人的內心感受如果經常被別人忽略,久而久之,他也容易出現忽略別人感受的情況。“被忽略感受“這件事,不止出現在有校園暴力的孩子身上。生活中比比皆是。

想一想,當孩子遇到麻煩,通過哭泣來宣洩情緒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家長會說:“不要哭。”孩子越哭,家長越生氣,越想通過威脅來遏制。最後,很多孩子真的不哭了,他們學會了隱忍,但同時也學會了忽略自己和他人的內在感受,引發社交障礙。

一、家庭教育應該高度關注孩子的社交能力

1、每一個孩子都有人際交往的問題

一項研究表明,高達15%的孩子存在社交障礙,那些在校園暴力中的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就屬於有社交障礙的孩子。

事實上,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人際交往問題。他們可能會因為被排擠、被羞辱而感到自卑和憤怒;他們可能會因為太想融入群體,而迷失了自己;他們不懂得如何把握尊重別人和尊重自己之間的平衡。

15%的孩子存社交障礙!父母越早關注越好,4大實用策略助您破局

2、家庭教育是孩子產生社交障礙的關鍵原因

社交障礙有一部分來自於先天性格因素,但更多的來自於後天家庭環境的影響。比如,一些父母因為忙於工作,疏忽了與孩子的溝通。經常說起話來,簡單粗暴,責罵的多,關懷的少。時間長了,孩子就很難感受到父母之愛,也不願意跟父母交流。

還有一些父母屬於溺愛型的,對孩子的要求樣樣滿足。看起來這類家長的親子溝通很順暢,但事實上,有求必應是一種沒有互動的交流。孩子無法建立約束感。當他們與外界相處的時候,往往會遇到更多的挫敗感。

更有一些家庭疏於對孩子價值觀的引導,使得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這一方面使得孩子容易沉浸在虛擬世界裡自娛自樂,不願意與真實世界的人交流;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受到電子產品裡遊戲、動畫片、影視劇的影響。一些有暴力傾向的劇情會增強他們的對抗、逆反心理。

15%的孩子存社交障礙!父母越早關注越好,4大實用策略助您破局

3、一個人的成功,80%取決於情商、社交能力

哈佛大學通過對學生的調查研究發現,那些在考試中,或者智商測試中表現突出的學生,未來取得成就的概率並不高於表現普通的學生。通過測算,他們認為在決定個人成功的因素上,智商只起到了20%的作用,剩下的80%要靠情商。而情商的高低主要是通過人際交往能力體現。

很多父母容易忽略對孩子情商以及社交能力的關注,把“成績好”作為衡量家庭教育好壞的唯一標準。而事實上,社交能力培養是孩子走向社會的必修課,也是培養孩子終身幸福能力的關鍵。

二、因材施教,幫助孩子優化社交意識與方式

很多時候,孩子產生社交障礙是因為他並不知道正確的與人交往方式該是怎樣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特徵,當他們與人相處遇到各種衝突和困惑時,需要有人能針對性地給予指引。

西方醫學之父,古希臘學者希波克拉底曾提出氣質的體液說。他將人的氣質分為膽汁質、多血質、抑鬱質和黏液質四種。後來美國著名的PDP性格測試,在此基礎引用“老虎”、“孔雀”、“考拉”、“貓頭鷹“4種動物形象更生動地表達不同性格的特徵。

15%的孩子存社交障礙!父母越早關注越好,4大實用策略助您破局

本文就根據孩子的不同性格,談談如何因材施教,優化孩子的社交意識與方式。

1、老虎型:不迴避矛盾,化衝突為改善人際交往的機遇

提到老虎,大家通常會想到力量、兇猛、霸道、權威。老虎型孩子最大的特點是,喜歡獨立,不受約束,喜歡挑戰、競爭、掌控局面,目標感很清晰。

這種類型的孩子,容易吸引一部分孩子欣賞、追隨他,但也容易和群體中不太認同他的人發生衝突。他們因為太看重權威,往往無法接受不同的意見。父母需要引導老虎型的孩子嘗試用開放的平和的心態接納各種聲音。當與別人發生衝突時,不迴避矛盾,把他當作自我反省、認識他人的一次機會。從碰撞中拿到與不同人相處的經驗,尋找更合適的相處方式。

俗話說,不打不相識。人們總是在衝突和試錯中成長的。好的人際交往方式是:用建設性的心態去看待人際矛盾,化衝突為改善人際交往的機遇。也許衝突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彩蛋。

15%的孩子存社交障礙!父母越早關注越好,4大實用策略助您破局

2、孔雀型:成就感來自於對內的自我肯定,而不來自於外部的評判

孔雀的特點是喜歡錶現自己,善於社交,跟很多人都自來熟。看起來這種類型的孩子不存在人際關係的問題。但事實上,喜歡錶現自己的人底層意識是希望獲得別人的關注,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如果一旦被冷落、被孤立,他們就會感覺到很失落。

父母需要告訴孔雀型的孩子:真正的自信,來自於自我肯定。多關注自己的想法,通過自我肯定來獲得成就感,而不是依賴於外部的判斷。

不必苛求你對別人好,就一定要別人認可你、對你好。真正的情感連接,不是通過交換來獲得的。做好自己,付出真心,總會收穫真正的友情。

3、考拉型: 一味順從不利於社交建設,拒絕也是對人際關係的尊重

考拉型的孩子,做事有耐心、平和、穩重,不喜歡過度強求、不喜歡挑撥是非。這樣的孩子通常抗壓能力都比較強。性格溫和也容易帶來好人緣。

但是這種類型的孩子同樣會受到人際關係的困擾。因為他們太追求和平,很容易遷就對方,最後往往會讓違背自己的心意,受委屈,產生不好的感受。比如說,答應別人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把心愛的玩具拱手相讓等。

一味的順從並不有利於社交建設。有時候,適當的拒絕,反而體現了對人際關係的尊重。

父母應該引導考拉型的孩子,在人際交往時,尊重他人的想法,“不逾越“、”不侵犯“;同時也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懂進退“、”有底線“。好的人際關係,不會因為你的一個“No“而失去朋友。為了維護表面上的關係,屈從他人的關係才更脆弱。

4、貓頭鷹型:不用自己的標準要求他人,接納別人的態度,尊重彼此的不同

貓頭鷹的孩子特點是專注、嚴謹、細緻,注重細節,條理清晰。他們做事喜歡提前規劃,並小心謹慎,反覆求證。這種類型的孩子崇尚公平、追求秩序感。一旦群體中出現破壞規則、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他們往往顯得非常難以容忍。

常人眼中所謂的“刻板“,通常就是形容貓頭鷹性格的人。這類人也很容易受到人際關係的挑戰。

父母需要告訴貓頭鷹型的孩子:嚴謹、專注是好的品質,規則意識可以用來要求自己,但不必指向別人。對待一件事的態度並沒有“絕對正確的標準”,每個人都會有獨特的想法。人生百態,允許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好的人際關係,應該尊重彼此的不同。

15%的孩子存社交障礙!父母越早關注越好,4大實用策略助您破局

不同性格的孩子遇到的社交障礙是不同的,父母需要因材施教。但是關於社交能力的培養卻有一些普適性的方法。這些方法越早運用,越有利於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避免社交障礙。

在教育研究領域,3-6歲通常被稱為“潮溼的水泥期”,被喻為是兒童情商教育的黃金期。孩子的85%性格、習慣和生活方式都在這一時期形成。

7-12歲則被稱為“正在凝固的水泥期”,同時也被認為是兒童情商教育的關鍵期。這時,孩子85%-90%的性格都已經形成。但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父母可以通過引導,鞏固、強化孩子的意識。

​三、如何在早期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避免社交障礙?

​1、通過字詞遊戲、閱讀分享引導孩子更豐富的表達

3-6歲期間,跟孩子玩一些簡單的字詞遊戲,幫助孩子明白範圍和時間的概念。比如,父母多運用“和、或者、一些、所有、之前、現在、以後、相同、不同”這些連詞和孩子說話,引導孩子的表達方式。

這會讓孩子有更大的選擇空間,拓寬他們的表達思路。讓孩子知道:這件事現在是這樣,未來可能是哪樣;這個問題可以這樣解決,也可以那樣去解決;如果換一種方式會怎樣?

親子閱讀,也有助於引導孩子更豐富的表達。

當我們和孩子一起讀書時,可以提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你覺得他做得怎麼樣”,“為什麼故事中這個人物會讓你印象深刻呢“,”下一步會發生什麼呢“?然後鼓勵、引導孩子回答。

我們也可以讓孩子談談讀書感受,引發他們根據故事線索,預測故事情節的走向。還可以針對一件已經發生的事情,採用逆向思維,和孩子一起尋找故事前情中的線索。

劃重點: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也是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好方式。

15%的孩子存社交障礙!父母越早關注越好,4大實用策略助您破局

​2、角色扮演,幫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一次主題為“遠離校園暴力”的活動中,一群孩子在表演“校園欺凌”。有的孩子扮演“欺凌者”,有的扮演“被欺凌者”,還有的扮演“旁觀者”。互動表演更像是一堂表演公開課。如果孩子的情感不到位,表演不夠有張力,導演會一遍遍引導,讓孩子的情感更投入。

剛開始,看著那群扮演”欺凌者“的孩子們表演得惟妙惟肖,一些家長在下面小聲嘀咕,“這不是宣揚校園暴力嗎?“

過了一會兒,導演開始要求孩子們互換角色。扮演“被欺凌者“的,去扮演”欺凌者“。扮演”欺凌者“的,去扮演”旁觀者“……參與演出的每一個孩子都經歷了三種角色。

這時,我才看出導演的用意: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不斷地感受每一個角色的心理狀態。不用太多說教就學會了換位思考,這是多麼高級的教育啊!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說:即便孩子天生就具備同理心的萌芽,也只有在親身經歷後,才能理解他人的感受。

那次活動,參演的孩子紛紛表示,看著同伴一遍遍地被推到在地上,想想自己一次次地被排擠、嘲笑,內心受到了強烈的觸動。臺下的孩子和家長也感慨良多。

生活中,我們可以多多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學會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找到與他人相處的恰當方式。

劃重點: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也是提高孩子社交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15%的孩子存社交障礙!父母越早關注越好,4大實用策略助您破局

3、引導孩子觀察生活,討論感受

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引導孩子有意識地觀察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並和孩子一同討論感受,是一種很好的情商培養方式。比如,你們看到一個小朋友被欺負了。可以問問孩子:“你覺得他現在是什麼感受?那個欺負他的孩子會怎麼想?”

當孩子感到很不開心。我們也可以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感受,並詢問他們“為什麼不開心”?這可以幫助孩子理解並正視自己的情緒。如果一個孩子經常被忽略感受,很可能他們自己都解釋不清楚為什麼會生氣、會難過。

在與孩子討論感情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不過多地評判孩子,將自己的是非評判標準強加給孩子。儘可能地引導孩子把心中所想呈現出來。

如果父母總是否定孩子的情緒說“你不要難過”,“這件事情你不該生氣”,孩子會覺得聊天的壓力特別大,慢慢地就會喪失與父母溝通的興趣。

劃重點:讓孩子學會觀察、總結、自省,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4、思維引導:凡事都有三種以上的解決辦法

有社交障礙的孩子,思考問題時通常是“一根筋”。殊不知,單一思維很容易將自己“框住”,於是就看不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了。

NLP思維告訴我們:凡事都有三種以上的解決辦法。

父母應該引導孩子,當面臨問題的時候,要學會找到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法。然後從中選擇一個最適合的好方法。當我們能夠給自己提供更多選擇的時候,所謂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因為選擇意味著能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孩子們就有了在不斷地試錯中尋找更好解決方案的能力。

這樣的思維引導也非常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很多父母到了孩子中學階段才發現,孩子的思維總是侷限在一個特定的模式,遇到新題型就很難搞定。寫作的時候,思維也比較窄。這些都和早期沒有足夠啟發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有關。

劃重點: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有利於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15%的孩子存社交障礙!父母越早關注越好,4大實用策略助您破局

寫在最後

很喜歡一句話,一個人具有被人喜歡的能力,又具有被人討厭的勇氣,是最高級的社交能力。人際交往是孩子走向社會的必修課,也決定了孩子一生成就的高低。不要讓社交障礙阻擋了孩子獲得幸福的能力。

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夠通過本文明白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希望更多的孩子明白什麼才是真正好的人際關係。

​我是魔斯媽媽,倆寶媽。財務金融領域混跡多年,後因孩子投身教育領域。感謝孩子,讓我擁有不斷成長的動力!原創不易,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轉發!

為回饋粉絲,魔斯媽媽免費向大家開放海量英文啟蒙歌曲、遊戲(學齡前)、繪本、國家地理兒童百科全套。如有需要可關注我,私信發送“國家地理”或“歌曲”或“繪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