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提示:面對這些河流,我們最終想要說的是,通過史書上的那些文字來劃分民族,有時候真的不如看看地上的河流,所謂河流孕育文明,它們述說的往往是真理,而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版塊構成從有人類的那一天起,就被它們劃定了。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在匈奴建國以前,東北亞草原被許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據著。那時的部落和部族聯盟的情況是“時大時小,別散分離”;是“各分散居溪谷,自幼軍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餘,然莫能相一”。當時分佈在草原東南西喇木倫河老哈河流域的,是東胡部落聯盟;分佈在貝加爾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聯盟;分佈在陰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謂“河(黃河)南”(鄂爾多斯草原)一帶的,是匈奴部落聯盟。此外還有部落集團分散在草原各地。後來的匈奴國,就是以匈奴部落聯盟為基礎,征服了上述諸部落聯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國而建立起來的。

這段史料其實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匈奴不是一個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部落聯盟,大自然以河流的形式為這個部落聯盟做出了劃分。我們現在來一一述說。

一、西喇木倫河。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西漢時稱為“作樂水”,東漢稱饒樂水,契丹居饒樂水之北,奚居其南。三國時稱“弱洛水”,唐初稱“潢水”,遼代稱潢河。蒙古語“西喇”意為“黃”,“木倫”意為“河”即黃水。全長2500公里。發源於克什克騰旗境內西興安嶺赫爾賀爾洪。遼太宗幸平地松林觀潢源即此。流經克什克騰旗、巴林旗、阿嚕科爾沁旗、翁牛特旗、至敖漢旗,與老哈河匯合。

上游河床較窄,水勢湍急,下游河床較寬,水勢漸緩,河水夾帶黃沙。沿河一帶有距今5千餘年的“紅山文化”遺蹟,歷為少數民族駐牧地。北魏時拓跋珪破庫莫奚幹弱落水南,即此。亦為契丹族發源地之一。明清時期為蒙古族遊牧地。康熙二十九年(1690),清兵大敗噶爾丹於烏蘭布通,噶爾丹迫於追擊,即截木橫渡此河遁走。(高文德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在這條河流裡,至少可以找到這樣幾個民族:

1. 契丹;

2. 奚;

3. 拓跋鮮卑;

4. 女真與蒙古。

以上都是東胡系的民族,這條河也都是這些民族的母親河。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契丹族(英語:Khitay)為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統一的大賀氏聯盟。唐太宗以後,唐置松漠都督府,賜姓李。大賀氏聯盟瓦解後,契丹人又建立了遙輦氏部落聯盟,依附於後突厥汗國。天寶四年(745年),後突厥為回紇所滅,此後百年間,契丹人一直為回紇所統治。唐末,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於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冊元年(916年)稱帝,國號契丹。大同元年(947年)遼太宗改國號為遼,統和二年(984年)又改稱大契丹;鹹雍二年(1066年)復號遼。《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卷·契丹條》

它告訴了人們這樣一個事實,即,不管是誰來了,比如突厥、回紇,契丹人始終都在東北,都是東胡系的後裔,最後立足東北發展壯大,建立遼國。有意思的是,西喇木倫河的別名“潢河”與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是諧音,讓契丹的歷史多出了很多有趣的事。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契丹民族自稱是炎黃子孫。《遼史·太祖紀贊》認為:“遼之先,出自炎帝”;《遼史·后妃傳序》載:“遼太祖仰慕漢高祖劉邦,承認自己是劉邦後裔,主張契丹人改為劉姓和蕭姓。”雖說炎帝和黃帝是兄弟,但同出於少典。契丹人始祖雖出自炎帝,但也是炎黃子孫。《新唐書》記載,契丹本東胡種,其先為匈奴所破,逃黃龍之北,至元魏,自號曰契丹。《金史》為契丹給出明確的解釋:“金太祖阿骨打曰:‘遼國以鐵為號,取其堅也。鐵雖堅,終會鏽,只有金子不會變,我們的國號就叫大金吧。’”不管是金還是鐵,都改變不了契丹歷史上華夏曆史的事實。《大契丹國夫人蕭氏墓誌》說,黃帝之子昌意的七世孫虞舜,是契丹人的祖先,無疑是契丹人自稱“炎黃子孫”的直接記錄。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這些,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契丹人是中國人。當然,也有著契丹人對“中國”文化的強烈認同,他們不但極度仰慕中原文化,還把自己建立的政權稱為自“北朝”,在歷史上頗有影響。根據史書記載,早在遼太宗時期,契丹人就已經遵循歷史上稱南北並立政權為“南北朝”的習慣而自稱“北朝”了。北宋政權建立之後,遼人仍稱北宋為“南朝”而自稱“北朝”。

比這更有說服力,證明契丹民族是炎黃子孫的還有兩點:1.至今,在俄羅斯等國“契丹”仍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2. 契丹民族及其先祖生活區域的紅山文化,無論如何都是中國文化,中國的遠古文化。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解決了契丹民族的歸屬問題,奚、鮮卑、女真與蒙古的問題都非常好理解了。

關於奚族,即庫莫奚族,今天的大致說法是這樣的:源出東胡,為鮮卑宇文部之後,與契丹本是同族異部,登國年間“分背”後,各自形成為一族。但是,因為史書對奚族族源的記載並不完全一致,今天的專家們對此眾說紛壇,至今尚無一致認識,歸納起來有兩種說法:

1.“東胡之種”,“東部鮮卑之別種”,“東部宇文之、別種”,可列為鮮卑說;

2.“本匈奴之別種”的匈奴說。實際史書的不同記載並無實質性的差別,只是強調的側重點不同。因為宇文部為東部鮮卑的一支,鮮卑源出東胡;而宇文部內確有不少人出自匈奴血統,但他們早在2世紀時已自號鮮卑,在後來數百年鮮卑族的發展進程中,他們已完全鮮卑化了。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我們要說的是,面對西喇木倫河、面對匈奴曾滅東胡將其納入部落聯盟的歷史,這兩種爭論實在是沒有必要存在,存在只會讓人浪費更多的時間:西喇木倫河以天然的界線告訴人們,作為民族的東胡就是東胡,匈奴就是匈奴,作為政權的匈奴雖說消滅東胡,但東胡仍然是東胡。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蒙古人的起源也在這裡,雖然康熙讓噶爾丹遁走,但這並不影響蒙古人的起源,而康熙的民族成分就是歷史上的女真,雖然被今天稱作了滿族,也不過是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吸納與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成分多了一些,換了個叫法而已。只要潢河還在,只要中國東部的那塊區域還在,就會有從古至今的人的存在,不過是在融合過程中換了名稱罷了。一方面,歷史上從來沒有在那個區域發生了種族滅絕的大屠殺;另一方面,人也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形成一個新的民族。不管在融合的過程中被叫成什麼,東胡的風景始終都是他們的源頭:東,即中國的東方、東邊;胡,人之意也。東胡就是中國東邊的人,誰都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二、老哈河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西遼河上源,古代稱之為烏候秦水,蒙古語稱之為“老哈木倫”,“老哈”來自於契丹語,是“鐵”的意思。發源於河北省七老圖山脈海拔1490米的光頭山,向東北流入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境內,於翁牛特旗與奈曼旗交界處,與自西向東流的西拉木倫河匯合後成為西遼河。流域人類文明歷史悠久,創造出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的先民們就曾生活在老哈河河畔。由契丹族建立的遼國的陪都——中京,也於河畔迎接過許多個日出日落。它實際上是東胡系民族及其先祖嚮往並接近中國中原民族與文明的見證。也是中國正北方民族與東北方民族地理區域的天然界線。過了這條河,東胡系的民族就不能稱為東胡了,而是少了東,直接稱為胡了。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三、色楞格河

流經蒙古和俄羅斯中東部河流。源於蒙古杭愛山北坡,流經蒙古北部,注入俄羅斯貝加爾湖,是葉尼塞河—安加拉河的源頭之一。由伊德爾河和木倫河匯合而成。該河流向東北,與鄂爾渾河匯合於蘇赫巴托爾;以下才稱為色楞格河,繼續北流,進入俄國境內轉向東,到達布里亞特首府烏蘭烏德。河水從此處向北流到塔陶羅沃,再向西彎轉,流經一片三角洲,注入貝加爾湖。

這條河實際上也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的一條分界線,是匈奴帝國的北方區域。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匈奴在強盛的時候,其疆域大約是這樣的:東破東胡,南並樓蘭、河南王地,西擊月氏與西域各國,北服丁零與西北的堅昆。範圍以蒙古高原為中心,東至內蒙古東部一帶。南沿長城與秦漢相鄰,並一度控有河套及鄂爾多斯一帶。向西跨過阿爾泰山,直到蔥嶺和費爾幹納盆地,北達貝加爾湖周邊。被稱之為“百蠻大國”。以

大戈壁為中心分為南、北。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大戈壁的概念是這樣的:亦稱戈壁沙漠(Gobi Desert),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與半荒漠地區之一,綿亙在中亞浩瀚的戈壁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國廣袤的空間。戈壁多數地區不是沙漠而是裸岩。向北可達阿爾泰山和杭愛山,向東可達大興安嶺,而向南可達北山山脈。從戈壁東界算起,向西1,600公里(1,000裡)之外為新疆地區,是一個被南面的西藏高原和北面的天山山脈所包圍的巨大盆地。這一荒漠佔據一長1,609公里(1,000裡)、寬483~966公里(300~600裡)的廣闊弧形地帶,面積約為1,300,000平方公里。戈壁的界限北抵阿爾泰山和杭愛山;東接大興安嶺西緣;南至阿爾金山、北山和陰山;西達東天山。中文“戈壁”僅指礫質、石質荒漠,半荒漠平地,而“沙漠”則僅指荒漠、半荒漠和乾草原地沙地。歷史上所說的漠北,即是由此以北,過了色楞格河就是漠北的漠北。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漠北位於蒙古國南部的東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爾泰省等省份以北,漠北政治軍事文化中心為哈拉和林。自從秦朝起,“大漠”一詞就經常在史書中出現。漢朝時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將匈奴趕到“漠北”。後來霍去病深入漠北至狼居胥山(蒙古國的肯特山脈)。公元89年(東漢永元元年)夏六月開始,竇憲、耿秉率軍與南匈奴軍隊在涿邪山 匈奴人會合(今蒙古國滿達勒戈壁附近),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今蒙古國額布根山),北單于大敗逃走,漢軍追擊,俘殺一萬三千餘人,北匈奴先後有二十餘萬人歸附。竇憲、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由班固撰寫《封燕然山銘》文,刻石紀功而還。杭愛山以北,中國人稱為“極北”,基本上被視為蠻荒地帶。我們說的“漠北的漠北”就是這個區域。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在這個區域裡是丁零部落聯盟,這個聯盟除了丁零,還有堅昆等,如果再細分一些的話,還有渾庾、 屈射、鬲昆、薪犂等部落。這些人在後來的歷史上,一部分南下稱敕勒人(高車、狄歷、鐵勒),又有一部分西遷融合,成為今天新疆一些少數民族的先祖,以及吉爾吉斯人、柯爾克孜的祖先,尤其是堅昆一支比較明晰,唐代稱“黠戛斯”,元代稱“吉爾吉斯”,清代稱為“布魯特”。留在原地的,已屬於今俄羅斯。需要說明的是,俄羅斯是元代之後才有的概念,始於東斯拉夫人,亦是後來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

這個民族最早分佈在烏拉爾山以西區域,不存在越過烏拉爾山與中國北方民族交融的問題。俄羅斯東擴是發生在中國明末與清代的事情,是從伊凡四世時期開始的,以後的俄羅斯歷代沙皇無不把使用武力追求絕對安全作為國家對外政策的首要任務,佔領土地成為帝國的主要目標。這中間的民族融合是伴隨著入侵的槍聲的,但色楞格河始終是個民族地理界限的存在。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四、河(黃河)南

清代以前,黃河自今內蒙古巴彥高勒鎮(磴口縣,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下轄縣)以下分為南北二支,南支即今黃河正流,當時為支流,稱為南河。北支約當今烏加河,相對南支而言稱北河。烏加河,又作五加河,位於河套平原北部,清末後套灌溉河道開掘後,成為排水渠,餘水在巴彥淖爾烏拉特前旗西部滿為烏梁素海,有小排水溝(王六子壕)同黃河相通。現已成為河套灌區的主排乾渠。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南河、北河是一個至少在秦漢時就有的地理概念,秦始皇三十二年,發動秦朝北擊匈奴之戰,將軍蒙恬領兵30萬,略取“河南地”。“河南地”指河套以南之地,但並不等於今日之河套平原,因為古時黃河干流是今烏加河,而非今日之河道。魏晉賢《“河南地”地理範圍試析》認為:“河南地,必是夾於昭襄王長城與河塞之間的地方,而且東西延伸於整個隴西、北地、上郡三郡的北境。把它侷限於漢朔方郡,或朔方與五原,以及把它理解為僅指鄂爾多斯之地,便都是誤解。”(《甘肅省沿革地理論稿》,蘭州大學出版社,1991年)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過去,匈奴人一有喘息的機會,就會越過陰山來到這裡,這裡因此成為秦漢軍隊反擊匈奴的前沿陣地,匈奴人最早的王城頭曼城就在這裡,內蒙古自治區中小學教材《內蒙古歷史與文化》一書中這樣描述匈奴:“戰國末年,匈奴第一位單于頭曼在今巴彥淖爾市五原東北一帶的草原上修建了一座城垣作為政治中心,史書上稱之為頭曼城,秦末年,頭曼單于的長子冒頓奪取匈奴最高統治權,建立了世襲的奴隸制政權。”《漢書·地理志》五原郡條下記載:“北出石門障得光祿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頭曼城”。今天的文史專家據此估算,它就在今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德嶺山水庫國家水利風景區東山上。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說到這裡,已經很清楚,作為匈奴政權聯盟首領的匈奴人或者匈奴部落,他們的母親河就是黃河,他們和東胡一樣,也是華夏民族的一個分支,正如司馬遷所說:“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獯鬻、燻育)。”事實是這一部分人後來被稱為南匈奴,被完全地融入了中華民族。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如此一說,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西喇木倫河和老哈河劃分成了東北方與正北方兩個版塊,東北方的是叫東胡,正北方的叫匈奴,自稱胡。而自稱胡的匈奴又被色楞格河分為南北兩個部分,雖說有別於歷史上的南北匈奴,但就地理範圍來講,應該是方向一致甚至是大致相似的。

同時,在中國的民族史上,不管是匈奴還是東胡,他們始終存在著向西遷徙的歷程,這是因為向東即是海域,向北不利於生存,向南中原王朝不答應,也便有向西的出口。這些西遷的民族,不但影響到了今新疆及中亞的民族構成,還與中原王朝通過河西走廊前往新疆的士兵與移民相遇、融合,一起推動了新疆社會的繁榮與發展。而新疆最早的原著居民塞人與吐火羅人(月氏人),都有著中國神話傳說中的西王母部落血統成分,亦是遠古中國人的地理範疇,經過東胡、匈奴這些華夏民族的分支以及中原漢人的融合,無論是從地理還是從文化的角度來說,都讓新疆自古成了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若單從地理的範圍而言,新疆的少數民族分明可以阿爾泰山為界,被劃分入中國西北少數民族版塊,與東胡相對應。他們的母親河就是塔里木河、伊犁河和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額爾齊斯河。

額爾齊斯河由喀依爾特河和庫依爾特河匯合而成,自東南向西北奔流出中國,一路上將喀拉額爾齊斯河、克蘭河、布爾津河、哈巴河、別列則克河等北岸支流匯入後,流入哈薩克斯坦境內齋桑湖,再向北經俄羅斯的鄂畢河注入北冰洋。其源頭就在中國阿爾泰山西南坡。

匈奴人、東胡人……都是華夏族?這3條河流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塔里木河發源於喀喇崑崙山,主要支流有和田河、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等,是我國第一大內流河。它分明述說著,今天生活在新疆南疆盆地的人們,在歷史上與青藏高原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面對這些河流,我們最終想要說的是,通過史書上的那些文字來劃分民族,有時候真的不如看看地上的河流,所謂河流孕育文明,它們述說的往往是真理——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版塊構成從有人類的那一天起,就被它們劃定了。(文|路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