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师章嘉·若必多吉,从小就到帝都学习,为后来创业打下基础

章嘉活佛系统源远流长,是清朝、民国时期掌管内蒙古及内地藏传佛教事务的领袖,誉称为藏传佛教的四大活佛之一。第三世章嘉·若必多吉,是著名的佛学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建树众多,影响巨大,为民族文化交流和藏传佛教文化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的心血。章嘉·若必多吉国师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世间留下了许多美谈。公元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他诞生于凉州(今甘肃武威地区)一位姓祁的土族人家。

大国师章嘉·若必多吉,从小就到帝都学习,为后来创业打下基础

根据他的传记记载,他在出生前后,有许多神奇的征兆,被人们解释为一个非凡的生命将降临人世间。幼年的章嘉·若必多吉显示出了不少的灵异,在他两岁时,有一天突然说:“我是章嘉喇嘛。”这种超出一般儿童的行为和惊人之语,引起了当地僧俗的注意,人们都在关注和议论着这位聪慧儿童的所作所为。当时,青海佑宁寺的僧众正在为找寻第二世章嘉的转世灵童,有条不紊地举行佛教的仪轨,祈求神灵和大师们的指点。西藏地方政府的首席护法神乃穹等分别做了预言,又请示了当时的佛学泰斗嘉木样大师等高僧大德,经过繁琐的各种仪轨和反复研究后,得出了一个比较一致的结论,即灵童诞生在佑宁寺北方。

大国师章嘉·若必多吉,从小就到帝都学习,为后来创业打下基础

凉州出了一位非凡儿童的消息也早已传至佑宁寺大德们的耳中,于是决定前去做初步的辨认。面对佑宁寺僧人以及他们所制造出的严肃气氛,这位天真烂漫的儿童有着出色的表现,使僧人们露出了笑容和无限的欢喜。据《章嘉传》称:“到了凉州,祁家仓巴的孩童见了前世章嘉活佛的经卷、念珠、佛像等遗物,立即拿起说:‘这是我的东西’,而对那些相似的物品并不理会。请他给众僧人当中他认识的人摸顶时,他把大家细看一遍,最后将手放在前世章嘉活佛的索本伦珠的头上。”就这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考察,他终于被确定为第二世章嘉活佛的转世灵童。

大国师章嘉·若必多吉,从小就到帝都学习,为后来创业打下基础

公元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青海互助佑宁寺香烟袅袅,充满喜庆,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转世灵童在人们的欢庆声中进入了寺院。此年,他从却藏活佛罗桑丹贝坚赞出家为僧,起法名阿旺却吉扎巴丹贝坚赞贝桑布,走上了他修学佛法的艰难生涯。七岁时,他又从却藏大师受了居士戒和近事男戒,发誓遵守佛教的戒律。然而风云激荡,在佑宁寺的修学生活并不平静。当时青海和硕特蒙古亲王罗卜藏丹津,梦想恢复祖先所建立的霸业和拥有的特权,组织本部人马,公开打出了反清的旗号,许多藏族部落和青海的藏传佛教寺院也卷进了这场风暴。塔尔寺、色科寺、佑宁寺等名刹,因受“罗卜藏丹津之乱”的牵连,成为清军打击的对象。

大国师章嘉·若必多吉,从小就到帝都学习,为后来创业打下基础

公元1724年(清雍正元年)清军兵临佑宁寺,将规模宏大的佑宁寺夷为平地。年幼的章嘉活佛被忠心的侍从藏到一个偏僻的山洞内,躲过了战火。第二世章嘉与雍正皇帝间关系极亲密。雍正在《御制语录后序》中云:“圣祖救封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章嘉胡图克图喇嘛,乃真再来人,实大善知识也。梵行精纯,圆通无碍,西藏蒙古中外诸士所皈依,僧俗万众所钦仰…….章嘉胡图克图喇嘛实乃朕证明恩师。”因此雍正皇帝下令保护第二世章嘉活佛的灵童,并要求安全送到北京。同年,章嘉·若必多吉离开纷乱的青海,来到了帝都北京城,他的人生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大国师章嘉·若必多吉,从小就到帝都学习,为后来创业打下基础

他的聪明早熟,颇得雍正皇帝的喜爱和关怀,命他享用前世活佛的优厚待遇,并在北京嵩祝寺举行了隆重的坐床典礼。北京的生活虽然十分富足、安闲,但是若必多吉并没有被华贵的绫罗绸缎所迷惑,而是更加刻苦努力,接受佛教文化的熏陶,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驻京掌印喇嘛土观大师对他倍加爱护,力图把他培养成佛门的精英和能够担当大任的一代大师。章嘉·若必多吉虽未入学院按步就班地学习,但在诸位名师大德的尽心教授下,以自己的聪慧和灵秀,饱尝着知识的甘露,他九岁时就写下了词意深奥的《菩提道次第等明论偈颂》。

大国师章嘉·若必多吉,从小就到帝都学习,为后来创业打下基础

他系统地学习了大乘佛学的量学、般若学、中观学、律学和俱舍论等,攻读了印度佛学大师“二圣六庄严”和宗喀巴大师等人的经典著作,在大乘显宗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章嘉·若必多吉也接受了许多密宗的传承、灌顶等,打开了显密教法的大门。章嘉国师与皇室关系一直很亲密,曾同皇四子弘历(后来的乾隆)、皇二子弘昀一起读书,学习汉族、蒙古族、满族的语言和文化。他熟练地掌握了蒙、汉、满三种语言,为他以后的事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