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網課學習師生互動研究報告來了!您怎麼看?

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的要求給線下學校按下暫停鍵,給在線教育按下快進鍵。“不互聯無教育”是眼下的真實寫照。

這份網課學習師生互動研究報告來了!您怎麼看?

然而,線上互聯是否能帶來充分互動,讓知識真正超越屏幕和時空所限?在線教學之初,頻頻發生的網課“翻車”現象在成為全網熱議的娛樂性話題外,更應帶來反思——一張屏幕背後,教師、學生乃至家庭和學校,是否能夠以及如何能夠調整適應全新的教學場景和模式?

在教育理念中,互動教學是考察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直接關係著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熱情。

北京師範大學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課題組於2020年3月8——12日調查了全國2377名中小學教師使用在線教育產品授課的互動形式、互動效果以及使用評價等情況。據悉,調查時間為2020年3月8-12日,這一時間段對於全國大部分中小學校而言已經進入新學期近三、四教學周,教師對於新的在線教學技術和功能有了認知和熟悉的使用過程。

那麼在網絡空間,互動教學如何完成?它又會出現哪些新的形式和問題?它的效果如何?他們的調查結果是什麼呢?一起來看吧。

1、關於在線互動教學的五大發現

先說調查結果,此次在線調查有以下5大主要發現,分別是:

1.對當前在線教育存在的問題,所調查老師們反映最多的問題是互動不夠充分。

這份網課學習師生互動研究報告來了!您怎麼看?

2.在互動方式上,使用最多的是語音和視頻連麥,分別有58.1%、53.8%的所調查老師有使用。其他的互動方式特點是:在線測試互動使用最多的是勞動技術課,發送彈幕最多的是生物學科課,發紅包最多次數的政治課。發彈幕、發紅包次數最多的是5-10年教齡的老師,在線測試互動方法使用最多的是教齡20年以上的老師。

3.在總體互動指數上,高中老師互動指數最高,信息技術學科的互動指數最高。重點/示範學校教師的互動指數明顯高於一般學校,直轄市區教師的互動指數明顯高於鎮、村。教齡為5-10年的教師互動指數最高。

4本研究將在線教育產品劃分為七種類型,在教師中的使用覆蓋率前三名分別是社交工具型、綜合輔導型、公共資源型。此外,比較不同學段、學科、學校類型的教師使用產品類型豐富度,最高的分別是:小學教師、思想品德學科教師、重點/示範學校教師。

5.進一步考察教學的互動效果評價發現,互動形式越豐富,老師的評價效果越好。七大類在線教育產品中,只有綜合輔導類產品的使用對互動效果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是由於中小學教師會使用這些綜合輔導型產品的課程來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也會向學生推薦分享這些產品中的教學內容,教師對這些產品的使用可優化自己教學中的互動行為,實現更好的互動效果。

2、網絡互動教學最主要通過點名、提問語音連麥

在線互動的七種方式為:

提問語音連麥,即教師提問,讓學生使用麥克實時作答;

提問視頻連線,即教師提問,讓學生開視頻實時作答;

在線測試,即教師在線發送測試題目,全體學生在線作答;

社交媒體交流,即師生使用微信、QQ等社交媒體對課程內容展開交流,比如學生髮送疑難,教師回覆;

小組討論,即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學習,教師與各小組之間展開交流,實現多向型互動;

發送彈幕(發言、留言),包括學生在直播平臺對課程內容進行留言和回覆;

發紅包,即教師使用在線教育產品中的紅包功能對學生進行激勵。

實際教學中,教師可能還有其他互動方法,這裡列舉的七種為網絡互動中的常見形式。

七項主要的互動方式的使用佔比情況為,最多的互動方式是提問語音連麥,佔比58.1%,其次分別是提問視頻連線53.8%、在線測試47.7%、社交媒體交流38.6%、小組討論33.2%、發送彈幕25.4%和發紅包6.9%。

在研究中,上述七項互動方式各計為1分,加總計算後作為“互動指數”。互動指數的含義是指使用互動方式的類型多少。

從研究結果來看,高中階段的互動指數最高,小初高三個階段的互動指數依次是2.45、2.73、2.83,說明師生互動形式最豐富。總體來說,高年段學生的互動高於低年段。

各學段具體在使用七項互動方法的百分比如下圖,除了最常見的三種互動方式(語音連麥、視頻連線、在線測試)以外,高中教師還喜歡通過發彈幕、社交媒體交流等方式互動。

各學段老師使用七項互動方法百分比

這份網課學習師生互動研究報告來了!您怎麼看?

從學科進行分析,信息技術課的互動指數最高,即互動形式最豐富,數據從側面證明了信息技術課的教師對互動技術運用地最好,也表明了在線教育互動度與教師信息素養的直接關係。學科依次排名為:信息技術、政治、化學、勞動技術、生物、地理、物理、體育、思想品德、語文、外語、科學、數學、歷史和其他。發送彈幕最多次數的是生物課,發紅包和在線交流最多次數的都是政治課。

這份網課學習師生互動研究報告來了!您怎麼看?

從學校類別分析,重點/示範學校教師的互動形式明顯高於一般學校。

從教齡分析,教齡為5-10年的教師互動指數最高,最低的是教齡1年以內的新教師。其中,教齡在1-5年與5-10年差異非常顯著,5-10年與所有階段教齡的差異都非常顯著。5-10年教齡的老師使用最多的互動方式是發彈幕和發紅包。在線測試互動方法使用最多的是20年以上教齡的老師。

3、關於在線互動,研究有以下建議!

首先,互動不充分是教師對線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反應最多的一項,可見當前在線教育需要進一步完善互動體驗,豐富互動功能。

其次,具體到互動方式上,教師使用最多的是語音和視頻連麥,分別佔比58.1%和53.8%,其他互動方式使用率均不足50%,網絡互動中常見的彈幕(發言、留言)、紅包等方式應用不多。

進一步分析,互動方法除了語音和視頻連麥以外,在線測試互動使用最多的是勞動技術課,發送彈幕最多次數的是生物課,發紅包和在線交流最多次數的都是政治課,發彈幕、發紅包次數最多的是5-10年教齡的老師,在線測試互動方法使用最多的是教齡20年以上的老師。建議教師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進一步豐富在線教學的表現形式和互動方式。

再次,在互動指數上,學段、學科、學校位置、學校類別以及教師教齡等指標均有不同表現。對於區域性的互動差異,在線教育如何利用自身不受時空限制的特點進行彌補,進而縮小城鄉差距,是當前學校與在線教育行業可以進一步合作的領域。

在產品使用與互動關係分析中發現,七類在線教育產品中有六類產品都對互動行為有顯著正向影響,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學科內容型、綜合輔導型、社交工具型、通訊工具型、公共資源型和教學工具型。

根據調研得知,中小學教師也會使用綜合輔導型、學科內容型產品中的課程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比如學習、借鑑產品中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也會向學生推薦分享這些產品中的教學內容,比如重點知識的講解片段、創新的解題思路等,教師對這些產品的使用可優化自己教學中的互動行為,實現更好的互動效果。

研究發現,互動形式越豐富,效果越好。因此,建議教師能夠結合網絡教學的特點,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學情,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在線教育產品,進一步豐富、創新和優化教學互動方式,例如“轉盤點名”、“有獎互動”、“問題接力”(學生提問學生回答,老師點評)等,增進互動效果和教學效果。

文章來源 | 整理自光明日報《重磅發佈!新冠疫情期間中小學在線教育互動研究報告全文來了》,研究課題組成員:張洪忠 張志禎 何康 徐雪迎 蘇世蘭 王競一 石中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