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辈多有硬骨头,笔底清风正气扬

我只是一名中国普通公民,无权无势无圈子,俗称吃瓜群众。第一次听说方方,是因为武汉疫情,有人说她直刺武汉疫情中暴露出的诸多黑暗及弊端。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她在学鲁迅,或者想当鲁迅?可以,虽然想成为当代鲁迅没那么容易,但对于敢作敢为的人,普通民众想必大多都对其抱有很大的善意及包容。

过了两天,又听说她这么做是为了诺贝尔文学奖?我沉思,我读过不少世界名著,印象最深的几部诸如《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等,好像都是揭露当时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不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就不配成为世界名著,这也是我对世界名著真实认知。因此,就算她是单纯的为了诺奖才揭露批判了国内现存的一些黑暗及弊端,那也是没有问题的,是完全能够接受的。只要能通过她的针砭时弊,激浊扬清,促使国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真能获奖应该也是实至名归。莫言之后这才没多久嘛,真要再出一个,也是值得所有中国人欢欣鼓舞的。

再后来,更多的人说她试图通过日记串联武汉疫情黑暗日子的碎片,作为此次灾难的全景写照。我这暴脾气一听就鬼火冒,这分明是故意抹黑中国呢?红的白的其他的都视而不见,只记录黑的?再一联想诺贝尔奖,这性质更恶劣了啊,这是卖国求荣!还鲁迅?我呸!郁气难平的我便着手准备发声了,因此有了前文。下一段本来就准备发难了。

然而我坐着边玩边想边写了三个段落后,想着要不还是看下方方日记到底写的啥,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终于还是强忍着心理不适认真看了,没看完,我对这种性质的文学作品没甚兴致,但也庆幸我看了,网上带节奏的人确实很厉害,我差点就中招。

现在,此时此刻的我,对方方已然没了偏见。只是方方日记可能成为西方攻击抹黑中国的政治工具,这也是大概率事件。诚然武汉疫情的爆发,的确为方方提供了一条直通诺奖的捷径,错过再难有此机会。但凭心而论,这样水平的日记,固然比一般人写得要好,但要说诺奖,哪怕只是提名,实际都是高抬了。至于为何被抬高,我等吃瓜群众都明白的事,方方自己不可能不明白。即便如此,方方日记仍然在美出版了,至于是否得到她本人的授权,还不得而知。这是最后一块遮羞布了。

在此,我真诚的建议,请方方回头读一读鲁迅先生给台静农的回信,回想当年在知识份子家庭成长的初心,再斟酌一下这个诺奖到底是荣誉还是耻辱,以及诺奖与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取舍。

最后,愿,我辈多有骨头硬,笔底清风正气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