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快乐,甚至更令人舒适!心理学家教你如何“悲而不伤”?

大多数人都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悲喜剧:当人们遇到乐事,自然会感到心情愉快,舒适不已;当人们面对悲伤,自然会感到情绪低落,痛哭流涕。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事物本身就已经够不幸了,难道你的情绪还会凭白无故来添乱吗?
既然情绪本身不会对你造成任何伤害,那我们为什么还会常常感到悲痛欲绝?我们又到底怎样才能“悲而不伤”?[干货防伪标识]

悲伤=快乐,甚至更令人舒适!心理学家教你如何“悲而不伤”?
  • 首先,到底什么是情绪?

有的人认为,情绪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他们认为情绪是某种至高无上的东西,甚至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如果一个人可以诚开布公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这个人在心理上就达到成熟的标准了。但是情绪作为一个专业心理学名词,它准确地描述了情绪产生的原因,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情绪产生原理:当现实生活发生一件事情,我们都要先用大脑理解并诠释一番,之后我们赋予此事件一个意义,最后才能产生感受。我们之所以感到事情本身就是或喜或悲,是因为产生情绪快得不到千分之一秒,所以,我们根本察觉不到而已。由此说明:思维决定情绪,情绪无法证明思维的正确性,即“坏想法”产生“坏情绪”!

悲伤=快乐,甚至更令人舒适!心理学家教你如何“悲而不伤”?
  • 其次,我们为什么会感到悲痛欲绝?

我们已经知道,情绪仅仅只是情绪,它是由我们的想法产生!此刻,如果你看到我的文章,对我的话感到怀疑,这也都是你的想法使然。可以这么说,我们之所以感到“悲痛欲绝”,都是因为我们面对负面事件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换一种说法就是,你有故意伤害的想法,但是你自己却浑然不知!

悲伤=快乐,甚至更令人舒适!心理学家教你如何“悲而不伤”?
  • 最后,我们怎样才能“悲而不伤”?

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当亲人离世,家人往往都会痛不欲生,茶不思饭不想,我们很难再说,“悲伤”也是一种快乐!然而,事实上即使面对亲人离世,人们也能获得某种快乐,比如一家人会围在逝者的身边,他们讲一讲逝者生前的趣事,逝者曾经怎么关心自己,他们会缅怀逝者而潸然泪下,但他们并不感到悲伤,逝者似乎以某种形式永远陪在他们身边,而且人们在互相关心彼此,他们把“悲情”升华为温情!

总结:这种面对负面事件的平静和坦然,就是一种自尊和自爱。它说明人们在看待负面事件时,并没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也不带一丝扭曲思维,而是以一种更健康的方式看待生活,悲伤就是悲伤,快乐就是快乐,不带一丝扭曲,那么,情绪的美好就会原原本本地呈现在你的面前!
[请问你怎么处理自己的悲伤?评论区见!]

悲伤=快乐,甚至更令人舒适!心理学家教你如何“悲而不伤”?

更多干货内容敬请关注简单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