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峨边,活捉国民党军中将宋浠濂

在峨边:活捉中将宋希濂

在峨边,活捉国民党军中将宋浠濂
在峨边,活捉国民党军中将宋浠濂
在峨边,活捉国民党军中将宋浠濂

1949年12月19日,有着“黄埔之光”美誉的国民党中将宋希濂在峨边县大渡河边上被解放军活捉,标志着蒋介石退守西南负隅顽抗的战略布局彻底失败。

令蒋介石大为震怒的是,宋希濂拥有二十万精锐部队,加上湖南、湖北、云贵川的反共救国军和收编的土匪,总兵力在一百万以上,为什么在短短一百天的时间内就土崩瓦解了?真的是兵败如山倒?宋希濂为什么能被活捉?

木已成舟,铁的事实,蒋介石无论如何恼羞成怒也无济于事了。宋希濂这个黄埔一期的优等生,蒋家王朝的铁杆追随者,国民党的常胜将军,居然在被活捉后,很快又成为中共的要员,这更是让蒋介石气得吐血。

值得人们探究根底的是,蒋介石布下重兵,退守西南,企图卷土重来,为什么会败得如此快捷,如此悲惨彻底?宋希濂就算是在湖北败走,可以通过贵州,借道缅甸转台湾。还可以走宜宾奔西昌转云南,怎么会在背离正常路线方向的四川峨边县被活捉呢?

全国战局:烽烟四起,决战西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战争并没有完全结束。蒋介石还有上百万军队在西南、华南等地负隅顽抗。蒋介石精心部署了一条以四川为防御重点,起于岷山,经秦岭、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延至五岭山脉的“西南防御战略”,妄图以此作为反攻基地。

  为了全面、彻底、干净地消灭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中国,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决定二野入川,解放大西南。

  刘邓率二野大军,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提出的“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方针,于1949年10月20日从南京开拔后作出佯动的假相,部队由郑州向西移动。实际上,刘邓已暗令陈锡联的第三兵团直入川东,令杨勇的第五兵团向南迂回,进攻贵州,切断敌军南逃后路。然后,刘邓大军突然从东西横跨500公里的地域发起多路攻击,直取湘、黔、滇,造成对四川的夹击之势,一下子打乱了蒋介石的整个西南防御部署。

  11月1日,我军发起川黔战役,大西南之战开始。

  11月15日,我军攻克贵阳,揭开了解放大西南的序幕。

  11月28日,我军对重庆形成包围态势。

11月29日,国民党“行政院”逃移成都。

11月30日凌晨,蒋介石乘专机逃往成都。

11月30日,解放重庆。

  12月7日,蒋介石在成都召开行政院紧急会议,决定逃往台湾,并在西昌设立总指挥部,继续负隅顽抗。次日,国民党行政院迁往台北。

  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在昆明,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和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主任邓锡侯、潘文华在雅安,分别宣布起义,脱离国民党,接受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云南、西康两省和平解放。

乐山战事:势如破竹,迅雷灌耳

  1949年11月1日,解放军在川湘边境发起猛攻,一举突破敌防线。

11月21日白马山大战开始,宋希濂所部被歼3万余人,残部于23日如惊弓之鸟撤到南川。

  当晚,宋希濂召集副参谋长罗开甲、122军军长丁树中、124军军长顾葆裕等开会,商讨出路。“目前我们已山穷水尽,后面有数十万共军步步紧追,前面则是重庆。怎么办?”

  “仗打成这个样子,我们有何颜面去重庆?事情明摆着,西南保不住了,总裁也毫无办法。到了关键时刻,总裁等大员们坐飞机一走了之,我们还得自寻出路!”罗开甲接口道。

  “大难当头,难道只有向共军投诚吗?”顾葆裕不置可否地问。

  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

  宋希濂于是提出方案:第一步,西昌;第二步,滇缅边境的腾冲。为减小目标,西逃人马分三个纵队,由宋希濂、顾葆裕、丁树中分头率领,约定好集合地点,并从即日起电台一律停用。

  自此,国民党军队重庆主帅宋希濂一头扎进川南的崇山峻岭,没了音讯。

  蒋介石、张群都在找宋希濂,但不知其去向。

  刘伯承、邓小平也在找,最终找到了他。

  1949年12月12日,18军得知,宋希濂于6天前率残部从宜宾渡岷江西逃。这一重要情报火速汇报到二野司令部。

  刘伯承、邓小平接报后相视而笑。邓小平笑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跑不出我们的手掌心!”

  刘伯承随即下达命令:“给张国华发报,令52师立即追击,活捉宋希濂!”

  18军军长张国华当即命令52师155团由宜宾向沐川方向追击。12日黄昏,155团领命西进追逃的,是27岁的团长兼政委阴法唐。

  原来,宋希濂在綦江与其他将领11月24日分手后,先派人回渝,让办事处处长冷培元将存放在重庆的3000两黄金运到綦江,自己则带部下连夜西逃。为隐蔽目标,他们丢弃了汽车等一切重装备,连夜奔逃。他们设计的路线是:綦江—李市—白沙—朱家沱—万定场—石洞镇—怀德镇—赵化镇—宜宾。然后再绕道乐山,转峨边,钻进深山老林。一方面可以走乐西路直达西昌,另一方面万一不行,就遁入原始森林打游击,等待时机。这就是宋希濂当时的如意算盘。

令他吃惊的是,解放军神出鬼没,神兵天降,让他毫无主动权。

  12月14日下午2时,他们来到键为县清水溪镇,而追击的155团也进至键为县境。两天的急行军,解放军超过了敌人4天的路程,该团前卫2营正生火做饭,担负警戒的6连抓到了宋部遣散的一个参谋,经审讯,俘虏供认:宋希濂正在西北5公里外的清水溪镇。营长郑传寿一听跳了起来:“快,全歼残敌!”于是,战士们抓起锅中夹生的米饭,边吞边向清水溪追去。

  1949年12月15日,解放军18军155和158团在犍为清水溪歼灭宋希濂部4000余人,活捉1860人。

同一天,游击队在黄丹猴子坡设伏,痛击宋希濂溃散的另一支残部。这样一来,宋希濂就在前面不停的飞逃,解放军155团就在后面紧追不舍。

与此同时,乐山其他地方的战事也是节节顺利。

1949年12月16日,解放军47师48师攻占乐山城,迫使国民党守军335师在牛耳桥投降。

国民党27军军长卿云灿率366师和369师的部分部队在沙湾起义。随即编入解放军18军参与作战。

1949年12月17日解放军十军28师在丹凌打败国民党135师,104师残部,俘虏1500余人,宣告丹凌,眉山解放。

1949年12月18日宋希濂的后勤补給司令罗文山所率一千多人在峩边被围歼。

  19日上午,残兵败将终于赶到了峨边县大渡河畔的沙坪镇。

  沙坪镇,是宋希濂事先约定的三路纵队的会合点。事先约定的顾葆裕率部已在6小时前赶到,丁树中的另一路则于15日深夜在铁炉场被我军围歼。令宋惊喜的是,宋希濂的补给司令罗文山带着几十辆卡车和1000残兵也赶来了。

  宋希濂见到各路人马汇合,大喊一声“阿弥佛陀!天不绝我吴三桂!”

但是,他高兴得太早! 解放军155团和先期抵达的139团先解决了作为后卫掩护的罗文山部,然后猛虎下山式的追上,并包围了宋希濂在大渡河边古今寺的指挥部。惊魂不定中,堂堂国军中将司令官宋希濂感到投降可耻、逃跑无望,想要拔举枪自杀,被警卫排长拦住,最后乖乖的被束手就擒。

  12月20日,宋希濂被押解到设在峨边县新场镇的155团指挥所。他打量着几天来一直穷追不舍的阴法唐,问:“你是军长?”

  “不是。”

  “那你是师长?”

  阴法唐淡然一笑,说:“我不是军长,也不是师长。我是18军52师第155团团长。8天来,追你们的就是我们团。确切说,真正投入追击的兵力,只有800人!”

  宋希濂听罢泪水长流,不停的长吁短叹:“老天要亡我党国啊!”

  实事求是的来分析,宋希濂兵败湖北,被解放军一路追打得屁滚尿流,惶惶不可终日。一路丢盔弃甲,起早摸黑的狂奔不已。

其实,当时敌我双方的兵力并无多大悬殊,只是迫于解放军势如破竹、迅雷灌耳的进攻态势,宋希濂和所属成了惊弓之鸟。

解放军主要兵力:第二野战军5兵团18军52师155团、16军47师139团

宋希濂所率国民党兵力:宋希濂司令部直属警卫团、通讯营、工兵营,国民党军第122军丁树中残部,国民党军第124军顾葆裕残部,国民党军“川湘鄂边区”学生总队和教导总队等1万余人。

如此兵力对比,严格说来,宋希濂所部,从人数上讲,还是很有优势的,加上一色的美式最新装备。只要凭险拒守,或者巧妙设伏,一定还有挣扎余地和取胜的可能的。

然而,这一切注定不可更改!历史的车轮不会倒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