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马虎”,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在教育行业工作的这十几年,我经常接到家长对孩子的指控。前几天,有个家长和我说,她的孩子考试从来没有得过满分。从一年级起,每次考试都会错一些本不该错的,比如把b(拼音)写成p,2×3,得数9,现在三年级了,错误的级别也越来越高。这次考试,居然有一道题没看见,一下丢了10分。急的妈妈问孩子怎么回事,他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是马虎了。可是次次如此,无数次提醒他,要认真,要细心,但完全不管用,这可怎么办啊?


所谓“马虎”,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那么,所谓“马虎”,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在日常学习中,孩子马虎的现象很常见,但不同的家长,对待孩子马虎的态度是不同的。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犯了本不该犯的错误,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忍不住训斥孩子。“你看你这地方要是不错,能上95了,这就是一个低级错误,一会儿回去抄50遍!”

还有的家长发现孩子马虎了,就会说,“哎呀,其实我家孩子就是有点粗心,马虎了,其实啊,他挺聪明的,不是不会。”


这两种对待马虎的态度是最为普遍的,但都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训斥并不能让孩子变得更细心、严谨,过度的训斥还可能造成孩子的精神紧张。

第二,一味地认为孩子的错误源于马虎,渐渐的,只要出现问题,孩子也会用这句话来当护身符,而不去深入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关于马虎的案例在生活中屡见不鲜,马虎这个词可以说已经植入了我们的内心。从我们小时候,犯了错误,上一辈人就会用马虎来批评教育,到了我们这一代,成为了父母,也将同样的教育方式传承了下来。


那么,为什么家长和孩子都特别愿意使用“马虎”这个词呢?因为这个理由既不伤害孩子,也可以让家长不用太紧张。甚至,很多时候说起“这孩子啊,太马虎了。”有的家长脸上还会洋溢出一点小骄傲的神情,好像“马虎”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毛病,根本无关紧要。

更有甚者,一听到这个词,脑海中还会瞬间浮现出一个虎头虎脑,聪明可爱的孩子形象。


所谓“马虎”,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成年后的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智商相差无几。但有些人很优秀,有些人却一生碌碌无为。而这其中,跟我们真的是轻视了“马虎”的严重性有关。我们总认为,马虎是个小毛病,长大就好了。但细心不是成熟后的必然结果。相反,如果马虎不及时纠正,小马虎只会变成大马虎,会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失去很多机会。要知道,只有做事严谨、细致的孩子,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承担更大的责任。


因此,马虎并不是一时的现象,其背后蕴藏着非常大的隐患,如果长期不做纠正,就会形成一个人的能力问题。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态度端正了,结果也是不可控的。


所以,家长对待这个问题要特别重视,不仅为了当下的成绩,更为了孩子长久的将来。


所谓“马虎”,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深度的思考总结,可以将孩子马虎的本质原因归为三点:


一、对于“错误”的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正在上班,你突然接到孩子的电话说,“妈妈,我忘记带课本了,你快帮我送来学校。”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想尽办法,即使自己去不了,也要让家里的老人去送。就算真的没有办法了,也会亲自打电话给班主任老师解释说明。

在很多家庭,类似的事情会经常发生。尤其家里老人带孩子的,还会把送东西当成自己的职责所在,享受这个为隔辈儿跑前忙后的过程。但久而久之,孩子心里会觉得,不管发生什么事,没关系,反正有人帮我解决。如果有一天,没有人帮他解决了,他甚至还会埋怨外界。

你可能会说,那这和马虎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尤其在小的时候,是没有那么强的分别心的。他在生活上习惯于依赖他人,在学习上,他自然也不会去独立承担。


所谓“马虎”,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二、思维方式存在问题,或存在思维盲区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到过这样的观点,“马虎,就是因为学的不扎实。”“马虎,就是理解不到位。”其实这两种说法,从某种程度来讲,都没有说到本质上。不扎实,哪里不扎实?如何才能扎实?理解不到位?怎么才算到位?


其实因马虎而形成的错误,究其根本,四个字“思维混乱”。这里的混乱并不是对概念、定理的记忆混淆,而是底层思维逻辑的不清晰。导致无法辨别出不同、发现存在的问题。那么,哪些是底层的、基础的思维逻辑呢?

比如,上下。在这方面思维混乱,就会造成b(拼音)和p写错,把6写成9。还有很多基础的思维逻辑,比如左右、内外、大小、高低、先后、快慢、有无、深浅等等。对事物逻辑层次的掌握是否清晰,决定着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和系统掌控能力。只有底层思维是符合逻辑的,是严谨的,才能让一个孩子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偏差。


所谓“马虎”,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三、过于关注学习,生活能力较弱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很多“马虎”其实和家长的一手包办有关。有一些家长平时会抱怨说,我家孩子的房间被他弄得特别乱,找什么都找不到,衣服乱丢,书本乱放,每周我都得给他大扫除,可我刚收拾好,没到一天,又乱七八糟的了。

如果注意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那些学习中很少马虎,能做到认真仔细的孩子,他的课本、文具也一定是整整齐齐的。我想和那些包办孩子生活中一切事务、想让孩子用全部时间来学习的家长说一句,其实,生活中的整理,对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分类、规划能力等等,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生活上的习惯影射到孩子学习上,就是思考的习惯。在生活中多锻炼孩子,不仅能提升自理能力,对学习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


所谓“马虎”,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你了解了吗?

原因一、对于“错误”的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原因二、思维方式存在问题,或存在思维盲区。

原因三、过于关注学习,生活能力较弱。


所谓“马虎”,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马虎,我更想告诉你的是,它不是一时的现象,也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其背后蕴藏着隐患,如果长期不做纠正,就会形成一个人的能力问题。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态度端正了,结果也可能是不可控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