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鬼狐

宋代大文豪蘇軾《赤壁賦》有言“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這句話意思是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一分一毫也不能索取。今天,小編為大家講一個狐精以吸取人類精氣修煉,最後遭了報應的故事。

清朝的時候,有一個叫趙恆山的大儒。少年時在西湖邊上的金山寺讀書,因為寺樓幽靜,便在樓上的一個房間設樓住宿。

民間故事:鬼狐

夜間,他聽到室內有窸窸窣窣的聲音,似乎有人走動,便大聲斥問道:“什麼妖魔鬼怪,為何要打擾我?”慢慢地才聽到吞吞吐吐地回答:“我既是鬼,也是狐。”趙先生問:“鬼是鬼,狐是狐,怎麼能既是鬼也是狐呢?”

過了一會兒,才聽見回答說:“我本來是修煉幾百歲的狐狸,內丹已經煉成,不幸被同類扼殺,盜了我的內丹。我的魂魄沉落在這裡,現在已經是狐中的鬼了。”

民間故事:鬼狐

張先生問:“你為什麼不到地府閻王那裡去控告盜丹賊?”狐鬼說:“凡狐狸修煉,若是自己吐納導引所煉成的內丹,如同血氣附入形體,與形體融會貫通合二為一,由於這是自身所煉而不是來自身外,他人是不能盜走的,但這種修煉時間較長,至少要五百年。若是由採補精氣所煉成的內丹,這種方式修煉一百年就行,但這如同劫奪來的財物,本來就不是屬於自己,不能與形體融合為一,所以他人可以殺死吸取走。我用迷惑人的方式採取精氣,傷害了許多人。殺死我的狐精該死,可我也不是好東西,這都是我該遭到的報應,就是到閻王那裡去伸冤,也不會受理我的申訴,甚至還可能到遭到懲罰。因此,我寧願悶悶不樂住在這裡。”

張先生問:“你佔據此樓,究竟想做什麼?”狐鬼說:“本來我想隱匿身形,默不作聲,修煉太陰煉形法。期待有朝一日起死回生。由於先生為人正直,陽火旺盛,烤得我陰魂不安,所以才出來哀求先生,懇求先生體諒我的苦衷,使陰陽各有所處。”說罷,只聽見額頭叩地的聲音,問話也不再回答。

民間故事:鬼狐

​第二天,張先生就搬了出來。

後來,張先生做了太學老師,他曾經舉這件事對學生說:“命裡若有終須有,命裡若無莫強求,奪取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不能為自己所有,如果強行佔有,其實是在傷害自己。真可怕呀!”

本故事為原創民間故事,在於藉故事以明理,藉故事以化人,借鬼怪喻古今,請不要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