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人的祕密》:長大,從懵懂被迫闖入的“成人情慾世界”開始?


《灼人的秘密》:長大,從懵懂被迫闖入的“成人情慾世界”開始?

"羞恥、震驚和劇烈的恐懼襲擊著他,他感到非逃不可,鑽到地裡,逃啊,逃啊,只要不再看到這目光。

他跑出門,衝下樓去,穿過房子來到大街上,逃啊,逃啊,像是後面有條瘋狗在追他似的。

他再次回頭瞭望,群山與藍天漸漸交融,只是依稀可辨,遙不可及。埃德加覺得,他的童年就要慢慢消散在那霧濛濛的天際了。"


——《灼人的秘密》

1911年,斯蒂芬·茨威格"欣喜"地結識了,對他一生偏心理寫作風格產生極其重大影響的,精神分析學說"開創者"弗洛伊德,並一直與其保持長久的友誼。

《灼人的秘密》:長大,從懵懂被迫闖入的“成人情慾世界”開始?

弗洛伊德

同年,茨威格的第二本小說集《初次經歷》出版,副標題為"兒童國度裡的四篇故事",收錄了四篇中篇小說,正式開啟了他"鏈條小說"的初始。

很顯然,正是從這本小說集開始,讓他跨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人心世界",那個普遍存在人性中,極易被忽視的精神世界的探尋中。

比如,看似不起眼的這篇《灼人的秘密》,就是以一個少年的視角,去觀察和探索,為情慾所驅使的人性本能的精神世界與"秘密",最終開始"真正"成長。

其實在讀者和評論界,對這部小說集,以及這個中篇的故事,始終持有"兩面派"的分歧,這和那個年代的"保守與開放"的觀念是分不開的,尤其涉及到西方世界的,諸如人權、兒童保護,以及相關法律的部分,更是眾說紛紜。

《灼人的秘密》:長大,從懵懂被迫闖入的“成人情慾世界”開始?

正如在小說集中,收錄的《家庭女教師》的"拋棄未婚孕婦"的情節一樣,即使茨威格的初衷,是想以此為年輕的女孩們,上一堂"自我保護",以及強調成人世界的"殘酷真相"。

但出於"真實"的心理描寫,以及探尋各種人物的心理變化,精神世界的需要,於是太過現實的描寫,反而引起當時分化兩極的"輿論"。

而這篇《灼人的秘密》更是"有過之無不及"地,直接把一個"真實"的成人情慾世界的大門,打開在少年的面前,試圖用以"直面"的方式,去教導、敦促,亦或叫"揠"其成長。

但矛盾在於,不僅在當時的社會,且在現代依然如此,人們(成人)對於"情慾世界"的本質,總是秉承一種遮遮掩掩的態度:

一方面是因為這個"真相"對於成人來說,本就是"都知道"的,不好宣之於口的潛規則;


而另一方面,則更多出於一種"保護"(羞澀、羞恥,難以啟齒都有。)未成年人的"童話世界",不然他們面對"人心險惡"的大人國度。

《灼人的秘密》:長大,從懵懂被迫闖入的“成人情慾世界”開始?

總之,"長大"這種帶著不知好壞,極易被"扭曲"的精神烙印,總是顯得不可捉摸,正如一些孩子,會在涓涓細流的歲月中,不慌不忙地長大,而另一些孩子,則會在某一瞬間,就被迫突然"長大"。

正如《灼人的秘密》裡的少年埃德加,他從一次"窺見",然後被母親不自覺地"推入"那個成人的情慾世界開始,就只能一瞬間跨越童年,進入成年的"世界"。

這究竟是好?是壞?是對?是錯?

或許作者茨威格會給大家一個殘酷而"真實"的無奈答案。


《灼人的秘密》:長大,從懵懂被迫闖入的“成人情慾世界”開始?

被迫長大:"窺見"成人情慾世界

很多時候,成人對小孩的劃分,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標準",大多以年齡和身高為主,這種機械的,帶著"偏見"的冰冷數字,就像是一道深深的鴻溝,試圖在真實的世界裡,為孩子打造一個"溫暖"的童話圍欄。

初衷或許是"保護",是為了孩子"好",是出於一種人道主義的"生物本能"維持繁衍,但這種生硬而粗暴地"特殊世界",對孩子來說,真的好嗎?

或者換句話說,孩子們究竟需不需要去面對"真實"的世界?

《灼人的秘密》:長大,從懵懂被迫闖入的“成人情慾世界”開始?

或許有些極端,在茨威格的筆下,這個《灼人的秘密》故事世界裡,他冷酷地讓這個十二歲的少年埃德加,因為一次"窺見","提前"進入了應該是他長大後的成人世界。

那個由情慾驅使的成人世界,而最殘酷的不是讓他"一夜長大",而是在經歷諸如欺騙、羞恥、恐懼等,對孩子是極度負面,對成人是"習以為常"的經歷情緒,去成長。


所以故事的一開頭,就一下子掀開了這個"成人情慾世界"的真面目,以調戲勾引女性為樂的男爵,不但從一開始就"密謀"勾引少年埃德加的母親,且更加無恥地利用埃德加,作為達到目的的"橋樑"。

從男爵和埃德加成為"朋友"的那一刻開始,只屬於成人世界,"不言而喻"的情慾潛規則就開始了,於是此後一次次的試探"調戲",一次次的"架橋"成功,卻讓埃德加陷入一個懵懂而迷茫的"自我認知混亂"中。

此時的他,還不知道,這是隻屬於成人世界的"真實模樣",以及必備的情緒認知,只覺得是一種充滿震驚、恐懼,以及莫名的羞恥之感。

《灼人的秘密》:長大,從懵懂被迫闖入的“成人情慾世界”開始?

是的,正如故事裡對"他"的描寫:

"他們總是充滿激情的,但不是戀人那種高尚的激情,而是賭徒那種冷酷的、謀略的、危險的激情。"

那是一種男性成人"狩獵"的快感,在他們的世界裡,一切的勾引都是一種帶著激情的,有預謀的"獵豔",沒有感情,情慾只是勝利的"果實",唯有"成功的得到",才是最終的目的。

如此一個充滿骯髒汙穢的"真實"成人情慾世界,就這麼向少年襲來,絲毫沒有猶豫與所謂的"保護",沒錯,這世界原本就只有一個,那個"童話世界",只不過是為孩子構建的美好夢境,虛幻地一戳就破。

甚至男爵到最後被埃德加質問,也絲毫沒有一絲愧疚,還因為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時,惱羞成怒地對埃德加出手。

虛偽噁心嗎?殘酷嗎?道德淪喪嗎?

但,這就是真實的成人情慾世界的模樣,男爵或許是被茨威格"特意挑選"出來,諷刺、抨擊的對象,或許是藉此痛斥"成人世界",但無奈的是,這居然不是"極端"的,而是普遍存在的現實。

《灼人的秘密》:長大,從懵懂被迫闖入的“成人情慾世界”開始?

尤其身為"當事人"的埃德加的母親,明明知道男爵的目的,卻還是"心甘情願"地陷入其中,茨威格在這裡,拷問並非"特殊"的現象,而是直接把"赤裸的人性"擺在臺上,任人批判。

"意志的磁針最後一次在渴望盡情享受和徹底斷絕慾念之間顫動著。一個女人面臨著一個危險的決斷:是為了她自己的命運,還是為了孩子的命運,是做女人還是做母親。"

到不是為此辯白,人的本質,不管是男、女、老、少,都有屬於人性的"動物性本能",即使隨著法律、道德化的歷史進程,把人們的"動物性"束縛在這之下,但依舊難以完全消滅。

於是,從不同人,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情慾"本能,就必然有不同的答案,是的,正如茨威格擺出來的"做女人?還是做母親?"的二選一一樣,其實好、壞、對、錯都難以衡量這個選擇。

真實的"成人情慾世界"只有利與弊的平衡。

《灼人的秘密》:長大,從懵懂被迫闖入的“成人情慾世界”開始?

於是,在兒子埃德加的審視和質問的煎熬下,敗退,找回良知和責任感,迴歸家庭和母親的身份。

而少年埃德加,也敗給了對母親的依戀,"默契"地心照不宣的長大,因為:

"從現在起,她只屬於他,屬於她的孩子,這意味著她放棄風流生涯,意味著她與自己慾念的訣別。"

但,這樣真的好嗎?對嗎?

或許"成年"的埃德加會給自己一個答案。


《灼人的秘密》:長大,從懵懂被迫闖入的“成人情慾世界”開始?


成人“法則”: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對與錯"

誠然,對茨威格的心裡描寫和精神探尋演繹,是極為佩服的,但這篇《灼人的秘密》就像是一場殘酷而溫柔,試圖抨擊、批判,卻硬生生剎住腳,意猶未盡的"成長故事"。

或許是因為在1911年的他才剛剛接觸了"心理精神分析",或許是因為他還沒有經歷殘酷的"成人世界"的鞭打,比如戰爭的殘酷,以及顛沛流離的無奈。

《灼人的秘密》:長大,從懵懂被迫闖入的“成人情慾世界”開始?

於是,這個始終心存善念的人道主義者,最終還是用溫柔的"迴歸與原諒"去溫暖這個被迫長大的少年


十二歲,這個男孩的奇妙年齡,就像茨威格的"觀察":

"他的面孔不算好看,但是還沒有定型,在他身上成人和幼童的爭鬥才剛剛開始,勝負未定。"

是的,不是通常以為的十六七八歲,而是僅僅的十一二歲,或許放寬到十一歲到十四歲之間,這個階段,才是真正的男孩的"長大",也是他們人生中,差別最大的"時期"。

且不說"特別"的社會新聞報道(以及法律賦予的"14少管所"權利和法規。),就說普遍的初中與高中的孩子的對比,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幾乎會把同一件"事情",比如與"異性"相處的尺度的看法,或許是天差地別的。

《灼人的秘密》:長大,從懵懂被迫闖入的“成人情慾世界”開始?

要知道,其實所謂的"長大",亦或叫"成人",是一件不可捉摸到"詭異"的事,沒有一個"標準"的開始,更加沒有一個"準確"的結束,有的只是"法規"裡各國的"年齡數字"而已。

於是,如果只是人為地去以年齡劃分,其實是"錯"的。

正如故事裡的少年埃德加一樣,如果對男爵"交朋友"的幻想,從渴望到失望,最後到破滅,是一種失敗的"長大"嘗試的話。

那麼,對窺見母親的"灼人的秘密"之後,由戀母,到恨母,再到"成人式"的原諒和解,就是一種成功的"長大"。

《灼人的秘密》:長大,從懵懂被迫闖入的“成人情慾世界”開始?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總是渴望長大的,因為那個遙遠的"成人世界"裡,充滿了"你長大就可以"的為所欲為式的自由自在。

那句"等你長大了再說"的成人式的隨口敷衍,在孩子的眼中和內心,則是一種模糊而嚮往的"標誌",於十二歲的埃德加來說,這個正處於半幼稚,半成熟的"長大"進行時,成年的誘惑是前所未有的。

於是,當男爵出現,那種得到成年人"友誼",標誌著長大的渴望,得到"實現",於是他才會掉入男爵的陷阱,經歷"痛苦"的被迫成長。


於是,當男爵勾引母親,用送信支走埃德加,而母親默認時,那種被兩個成人玩弄於鼓掌的失落,和傷心,成為逼迫他長大的"最後砝碼"。

離家出走的他,終於"長大"了。

《灼人的秘密》:長大,從懵懂被迫闖入的“成人情慾世界”開始?

說來,挺殘忍的,畢竟還有大部分的孩子,是慢慢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溫柔緩慢地長大,而不是如埃德加一般,被迫成長。

但誰能說,這樣的成長過程是好?是壞?是對?是錯?

每個人的開始和結局都是差不多的,區別只在於"過程",而這個過程是怎麼區分的,則各有各自的"軌跡",有的早一點,有的晚一點,但最終都會到達終點,沒有例外。

於是,或許與埃德加而言,早早的長大,面對殘酷的成人世界,也是一種沒得選的"好",畢竟最終他還是得到的母親的愛,而或許懵懂地慢慢長大的他,不曾窺見"灼人的秘密"的他,會失去母親也說不定。

說到底,成人的世界,真的沒有一定的好與壞,對與錯,終究都是一個選擇與被選擇的過程而已。

"即使他們彼此充滿敵意,他們也都相互需求。"


寫在最後:

或許是看了太多令人心疼的悲劇"報道",義憤填膺的,唾罵無恥的,天理難容的,心疼難忍的,孩子的"成長"故事。

才會越發地覺得茨威格的溫柔,至少他給了埃德加一個圓滿的結局,即使他也為此付出了"長大的代價"。

或許,這個解讀太過沉重,但近來的"報道"實在不忍,於是有感而發。

但相信我,《灼人的秘密》真的值得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