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立陶宛聯邦簡史(三)


波蘭-立陶宛聯邦簡史(三)

1701年的波蘭-立陶宛聯邦。此時國土還很大,但實際控制能力有限。上方黃線處為庫爾蘭公國,是波蘭封臣

楊三世死後,波蘭再次陷入危機中。崛起的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不斷擠壓著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勢力範圍和生存空間,而波立聯邦落後腐朽的制度和社會結構決定了其無力應對外來的侵略。在波立聯邦走向沒落乃至滅亡的同時,波蘭的民族主義也有了初步發展,波蘭開始有向民族國家轉型的跡象,可惜這種跡象來得太遲了。中世紀的封建制度已無法應對早期工業時代的挑戰,而在外來勢力壓制之下波蘭遲遲無法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還在堅持所謂的中世紀貴族民主制,最終自取滅亡。

1697-1704 奧古斯特二世(第一次在位)

奧古斯特二世是德意志薩克森人,母親是丹麥人,1670年生於德累斯頓,屬薩克森選帝侯家族。1694年因兄長去世,承襲了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選帝侯之位,統治薩克森公國。在統治薩克森期間,奧古斯特二世支持藝術,同時企圖靠鍊金術師“點石成金”來創造財富,可見這人作為君王腦子不太好使。

波蘭-立陶宛聯邦簡史(三)

波蘭國王“有力者”奧古斯特二世

1696年,波蘭最後一位強有力的君主楊二世·索別斯基去世。奧古斯特二世為了競爭波蘭-立陶宛聯邦王位,宣佈皈依天主教。薩克森一百多年來一直是一個新教邦國,奧古斯特二世的改宗令薩克森人感到震驚。不過,奧古斯特二世的皈依純粹是做做樣子,不要說讓國民改宗了,他甚至連賦予薩克森天主教徒正常的宗教權利都沒有,可見他的“皈依”純粹是衝著波蘭王位去的。

1697年的波蘭王選實際上是法國和俄-奧聯盟之間的爭奪。野心勃勃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支持孔蒂親王弗朗索瓦·路易,俄國和奧地利共同支持來自德意志薩克森的奧古斯特二世。據西方史學家稱,法國人得到了更多的選票;但德國人捷足先登,先到華沙給自己加冕。法國孔蒂親王並不非常有權力野心,當他坐船慢騰騰地到達但澤港的時候,奧古斯特二世已經在華沙稱王多時了。法國人就這樣灰溜溜地回到了法國,弄得路易十四哭笑不得。

波蘭-立陶宛聯邦簡史(三)

孔蒂親王弗朗索瓦·路易·德·波旁

奧古斯特成為波蘭-立陶宛聯邦國王后,首先必須面對俄國和瑞典之間日益增長的敵意。1700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向瑞典國王查理十二宣戰,俄國所謂的“大北方戰爭”爆發了。

波蘭-立陶宛聯邦簡史(三)

瑞典國王查理十二在大北方戰爭爆發前進攻丹麥,將丹麥趕出俄波丹挪反瑞典同盟。

論親戚,查理十二是奧古斯特二世的表兄弟,而彼得一世與他八竿子打不著。但出於利益,奧古斯特二世決定支持彼得一世。但波蘭軍隊打仗不行,只能指望俄軍;俄軍卻被瑞典擊潰。

波蘭-立陶宛聯邦簡史(三)

1700年納爾瓦戰役,彼得一世還不是“大帝”,他初出茅廬指揮戰鬥,結果卻是俄軍大敗。

查理十二於1701年登陸里加,1702年攻克華沙。奧古斯特二世慫了,想和瑞典和談,但瑞典不理睬他,於1704年擁立斯坦尼斯拉夫·列辛斯基為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起初還不願承認,但最終被迫於1706年將王位交給了斯坦尼斯拉夫。

1704-1709 斯坦尼斯拉夫·列辛斯基(第一次在位)

斯坦尼斯拉夫是波蘭人,他是一百多年來第一位波蘭人身份的波蘭國王,1677年生於利沃夫(在今烏克蘭西部),是什拉赫塔出身。

斯坦尼斯拉夫曾任波茲南總督。1704年,他獲得部分議員支持,被推舉為波蘭-立陶宛國王,並得到當時佔領華沙的瑞典國王查理十二的肯定。於是,這個波蘭貴族成為波蘭國王斯坦尼斯拉夫一世。

波蘭-立陶宛聯邦簡史(三)

波蘭國王斯坦尼斯拉夫一世(太醜啦)

斯坦尼斯拉夫的王位完全依賴於瑞典的支持。瑞典與俄羅斯的“大北方戰爭”爆發於1700年,初期瑞典佔優勢,控制了波蘭大部,於是俄羅斯支持的奧古斯特二世被迫於1706年退位,使斯坦尼斯拉夫成為唯一的波蘭國王。但好景不長,1709年,瑞典在波爾塔瓦戰役中慘敗,俄軍一舉扭轉戰爭初期的頹勢。斯坦尼斯拉夫被迫退位,並逃往當時與奧地利敵對的普魯士,後又移居法國,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

波蘭-立陶宛聯邦簡史(三)

1709年,彼得大帝指揮俄軍在波爾塔瓦戰役中大敗瑞典軍隊,瑞典從此衰敗,而波蘭也因此換了國王

1709-1733 奧古斯特二世(第二次在位)

前面說到,奧古斯特二世於1702年就被逐出華沙城,1706年被迫退位。他的後臺俄羅斯於1709年在波爾塔瓦大敗瑞典,奧古斯特二世重新出山。

奧古斯特二世雖然不算賢明,但也不是傻子。他一復辟,就著手建立絕對君主制,企圖強化波立聯邦的中央集權。但他的舉動遭到了各地什拉赫塔的堅決反對,加上俄國與瑞典戰爭的破壞,沒有貴族支持,他籌不到錢,徵不到兵,王權等於一句空話。俄國也在暗地裡拆波蘭王權的臺。最終,在1717年召開的波蘭議會(所謂“沉默議會”)上,奧古斯特二世建立絕對王權的努力失敗了。

波蘭-立陶宛聯邦簡史(三)

“沉默議會”主要發言人之一,“塔爾諾格羅德聯盟”領袖斯坦尼斯拉夫·萊多佐夫斯基

奧古斯特二世向波蘭引入了薩克森軍隊,企圖利用這支軍隊鎮壓波蘭人的反抗。但波蘭貴族於1715年組建了“塔爾諾格羅德聯盟”,擁立波蘭貴族斯坦尼斯拉夫·萊多佐夫斯基為領袖,準備同國王打內戰。此時,俄國打著“調停”旗號率軍入波,要雙方坐下和談。談完後,於1717年2月1日召開波蘭議會。這次議會是在俄軍監護下進行的,發言者寥寥無幾,故稱“沉默議會”。議會一方面要求解散反君主的塔爾諾格羅德聯盟和桑多梅日聯盟,限制格特曼和地方議會權力,另一方面又禁止薩克森與波蘭合併或互相干涉內政,嚴格限制波蘭和立陶宛軍隊的規模,限制波立聯邦軍費,強調議會自由否決權,禁止國王隨意監禁公民(實際上是保障貴族權利)等。這些條款的實施,粉碎了波蘭國王建立絕對王權的計劃,實際上也葬送了波蘭-立陶宛的前途。

1733年,奧古斯特二世去世。他希望兒子奧古斯特三世能成為國王,但在法國支持下,斯坦尼斯拉夫·列辛斯基再次上臺。

1733-1734 斯坦尼斯拉夫·列辛斯基(第二次在位)

奧古斯特二世死後,一直隱居在法國的斯坦尼斯拉夫找到了機會。法王路易十五的權臣德·弗勒裡干預王選,鼓勵一部分波蘭貴族(主要是波洛茨基家族)支持斯坦尼斯拉夫復辟,並派了一支艦隊保護他前往波蘭登基。為避免敵人的干擾,斯坦尼斯拉夫化裝成商人突然出現在克拉科夫議會現場,他贏得了約兩萬名議員中一萬兩千人的支持,成功當選為波蘭國王。

然而,俄國和奧地利早就決定聯手干預波蘭政局。普魯士一度也想參加這個聯盟(稱為“三黑鷹聯盟”,因為三國國徽上都有“黑鷹”圖案),但被俄國沙皇所拒絕。

俄軍於1734年大舉進犯波蘭,包圍了波蘭港口城市格但斯克。法國人派遣一支艦隊增援在那裡的法波聯軍,卻被俄軍擊敗。由於波蘭不再能得到法國從海上提供的支援,軍心動搖,國王斯坦尼斯拉夫只得倉皇逃竄到普魯士,後來又到了法國,在那裡度過餘生。1735年俄奧與法國議和,結束了所謂的“波蘭王位繼承戰爭”。

波蘭-立陶宛聯邦簡史(三)

俄奧聯軍奪取但澤(格但斯克),封鎖波蘭出海口,使法國無法支援波蘭。這是1733-1734年波蘭王位繼

波蘭-立陶宛聯邦簡史(三)

1738年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完全結束後(《維也納和約》簽署後)的歐洲版圖。可見波蘭夾在俄國、奧匈帝國和

1734-1763 奧古斯特三世

奧古斯特三世是奧古斯特二世唯一合法兒子,為波蘭國王立陶宛大公兼薩克森選帝侯,1696年生於德累斯頓。

奧古斯特三世的父親一直致力於安排他繼承波蘭王位,因此讓他放棄新教信仰而皈依天主教,並爭取波蘭貴族的支持。1733年奧古斯特二世死後,部分波蘭議員選奧古斯特三世為波蘭國王,並獲得了俄國和奧地利(代表神聖羅馬帝國)的支持。俄奧代理人與法國代理人(斯坦尼斯拉夫一世)進行了軍事鬥爭,最後法國被俄奧聯合趕出波蘭。於是,奧古斯特三世成為了名正言順的波蘭國王。

波蘭-立陶宛聯邦簡史(三)

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三世。其實,稱他為薩克森公爵更合適。

此時的波蘭已經成為俄、奧、普、法等大國爭霸鬥法的場所。奧古斯特三世的父親一生致力於改革波蘭內政、加強王權,最後徹底失敗。因此奧古斯特三世從一開始就不對波蘭政治抱多大期待,成天關心藝術品和打獵。他只在波蘭呆了三年左右,之後長期住在薩克森,把波蘭國政委託給波蘭副王(通常又譯“總督”)海因裡希·馮·布呂爾伯爵。

波蘭-立陶宛聯邦簡史(三)

波蘭副王海因裡希·馮·布呂爾伯爵。

布呂爾伯爵志大才疏,又貪汙成性。他的基本工作方式就是欺上瞞下、草率行事,結果使國家財政空虛、債臺高築,在對外戰爭中不斷遭到失敗,內政也是一塌糊塗。在波蘭,古老顯赫的貴族家族恰爾託雷斯基家族和波洛茨基家族不斷內鬥,嚴重消耗了波蘭所剩不多的國力。布呂爾伯爵對此心知肚明,但無能為力。他動用薩克森並不充實的國力去幹預奧地利王位繼承,被打得落花流水。在布呂爾伯爵統治下,薩克森和波蘭-立陶宛聯邦兩國均陷入危機之中。1763年,布呂爾在薩克森首都德累斯頓去世。1764年,奧古斯特三世國王也去世,留下一個危如累卵的波蘭-立陶宛聯邦搖搖欲墜。

波蘭-立陶宛聯邦簡史(三)

1764年波立聯邦地圖。國界基本和1667年《安德魯索沃條約》規定的相同。單單從地圖上看,波蘭似乎享受百年和平,但實際上這一百年是外敵多次入侵、內部動亂不斷的一百年,是波蘭走向滅亡的一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