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消!不要讓學校成為“雜貨筐”!

4月2日,“陪讀”這張漫畫擺在吳忠市政協每一個參會者的面前。


寧夏吳忠市政協的這次協商會是從一張漫畫開始的。

一張打印在A4紙上的黑白漫畫裡,一名小學生在電腦上做各種測試,站在旁邊的家長被厚重的考試資料壓彎了腰,累得滿頭大汗。題曰“陪讀”。


吃不消!不要讓學校成為“雜貨筐”!


4月2日下午,這張漫畫擺在每位參會者的面前,參加會議的有吳忠市政協相關領導,也有提案承辦單位——吳忠市教育局的相關負責人,還有市政協委員和家長代表以及來自吳忠市的幾位小學學校校長。


吳忠市政協給這種面對面的協商方式起了一個特別溫暖的名字,叫“有事好商量”。

這麼多項目,孩子們吃得消嗎?


吳忠市政協本次協商的主題是“減輕中小學學校學生家長負擔”,這是吳忠市兩會期間的一份大會發言。

“大家都有孩子在上學,近年來,是不是普遍感覺到作為家長的負擔越來越重,覺得力不從心?主要原因是原本應由任課教師完成的批改作業等任務交給了學生家長。家長為了孩子忙得不亦樂乎,心有怨言還不敢說。”吳忠市政協委員馬振新說。

馬振新委員在隨後和老師們交談中發現,一些小學把部分需批改作業這樣的主責主業交給家長也是迫不得已。各類繁多的進校園活動、各項評比檢查考核、各種參觀視察分散了教師的精力,影響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讓學校和老師們也無可奈何。

“學校成了‘雜貨筐’。”馬振新委員說。

據參加會議的委員反映,禁毒教育、非遺傳承、廉政教育、法制教育、森林防火等各種名目繁多的進校園事項,一所學校少則有十五六項,多則二十餘項。

問題是,這麼多項目進校園,孩子們吃得消嗎?

“孩子們哪有時間做啊!那麼是誰在做呢?不外乎是老師和家長。”李淵委員一語中的。


時間都去哪兒了?


檢查督查、考核驗收等都要有圖片,要有資料,要聽彙報,還要現場看孩子們的表演,往往為了十幾分鐘的督查檢查或視察,教師得加班加點寫彙報、拿方案、整清單、記臺賬、留痕跡、配圖片、拍視頻、傳美篇,一個都不能少。

長此以往,教師還有多少精力寫教案、搞教研呢?

“工作做得好、有亮點的學校負擔更重。一波又一波的參觀、學習、視察讓學校應接不暇,有時為配合這些活動還要調整教學計劃,甚至推遲考試。”校長們也訴起了苦。利通區一小是吳忠市的“名校”,副校長周曉玲告訴記者,她們每年要應付大量的參觀檢查,每次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弄得學校和老師們苦不堪言。

除了各類名目的進校園和參觀考察,其他各種App下載、公眾號關注也是層出不窮。安全、環保、消費、稅收、消防、衛生、公眾安全等網絡調查、知識問卷答題,有要求教師做的,也有要求學生做的,甚至衍生給家長,從而成為“家長負擔”。

“教師和學生還能安下心來教書學習嗎?”現場的委員和學校負責人都為之憤憤不平,大家希望儘快改變這種現狀,還學校一片安寧。


要是不參與考核就好了!


吳忠市教育局局長王守軍一年前還是一名高中學校的校長。2019年初,一紙公示,在教育崗位育人多年的學校管理者成為了吳忠市教育系統的“掌門人”。

“如果政府有關部門不對有些進校園活動實行硬考核就好了!”這是在協商會現場他反覆說的一句話。

考核?看到大家疑惑的眼神,王守軍進一步解釋道:

“政府有關部門對我們每個單位到年底都會有一些相關業務活動開展情況考核,這些進校園單位有的直接參與對我們教育部門的考核。不讓項目進校園,工作不紮實不落實,我們年底的考核結果就可能受影響。”王守軍希望能提高審批門檻。因為進校園平級部門不好擋,那麼提高進校園的審批門檻,應該能有效精簡這種過多過頻活動進校園現象的發生。“每項進校園的活動,建議讓分管的副市長籤批同意再執行。”

吃不消!不要讓學校成為“雜貨筐”!

2019年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文件明確指出:“要聚焦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主責主業,堅持分類治理、標本兼治,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社會事務進校園、抽調中小學教師等事宜,嚴格清理規範與中小學教育教學無關的事項,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讓中小學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


這個文件一語道中了教師的“主責主業”,規範了學校主要任務。這對於當前全國中小學普遍存在的教師負擔重、壓力大,學校考查檢查評比多、社會事務干擾教學的狀況,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文件精神明確要求減少進校園的項目和各類檢查評比考核,我們操作起來應該會好很多。”說到國家文件的精神和細則,王守軍頓時輕鬆了許多。


學校不是“雜貨筐”,不要什麼都往裡裝!


“學校不是‘雜貨筐’,不要什麼都往裡裝!”這是與會者共同的心聲。

“建議精選或者取消各種不必要的App,比如禁毒平臺、安全教育平臺等,讓學校多一些文化元素,少一些不必要的安排。”馬凱委員如是說。

委員們呼籲,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認真研究《意見》,詳細梳理“進校園”項目,從源頭上精簡檢查評比活動總量,嚴把社會項目“入校園”關。對愛國教育、德育教育、體育教育等青少年成長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統籌納入;對一些與青少年教育相去甚遠或暫時關係不大、實際意義不太鮮明的評比活動,要痛下決心堅決取消。同時,嚴禁一些參觀考察評比活動侵佔正常教學時間,還校園安寧。



記者:範文傑

審核:趙彤 李木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