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之以风雨

近段时间以来,南方一直高温不下,真希望在这样的气温下,能够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雷阵雨,驱走那漫无边际的闷热。前段时间又是雨水不断,颇有些汛期提前来临的节奏。在那段雨水连绵的时间里,又多么希望能够来一个艳阳天。

营销洞察 | 润之以风雨

话分两头。总是在雨天的时候想起了伞的作用有多重要,又总是在晴天的时候,把伞忘了一干二净。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惯性使然,以为这些都是一种顺应自然,自然而然。好像一旦成为了习惯之后,一切都应当按照这个习惯进行,没有思考,没有怀疑,没有判断。

常识是在惯性中产生以后被大多数认可以后的认知。于是,也就想当然,理所应当,本该如此,为什么要有怀疑?为什么要去改变?本来就该如此的事情,何必要去改变呢?

未雨绸缪,防范未然,是对这种理所当然提出的一个质疑,是对于被认知的应然而所提出的抗拒,更是透过事物的现象去反观本质的一种素质。正如之前有一句非常励志的话语说道:成功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拥挤,就看你怎么去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去坚持。

营销洞察 | 润之以风雨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里有两个信息反馈,一是要敢于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的勇气;二是当这条路走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要及时纠正自己的方向,经常要拷问自己:我是谁?去哪里?怎么去?

雨中飘荡的回忆,是基于这样情景下的话题引出。这里的回忆所指并不是说要回忆过去的林林总总,或是想要从过去中去找寻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而是从当下的高温天气中去冥想,冥想着能够解决当下问题的方法,这时要是来一场及时雨,那该多好呀!

基于这样的冥想,也是对于当下的一个觉知。觉知现在,从当下中觉醒,去发现现在在哪里,是什么,应该怎么做的觉醒。为什么会有现在的感知?为什么会在雨中飘荡的时候,来荡涤自己的心灵,洗净铅华,一尘不染。

营销洞察 | 润之以风雨

有水的地方是引发人思考过去,现在,未来灵感开始的地方。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不争之中反观自己的内心,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又是自己应该抛弃的?什么是可以永恒追求的?什么又是可以在当下觉知的力量?

不知为什么,每一次遇到有水的地方,都要矗立许久,看顺流逆流,看水流花放,看空山无人。原来到现在才明白真正的觉醒是对于当下觉知的过程。只有现在,只有当下,只有从现在开始,才是生命觉醒的开始。

由彼及此,此岸彼岸,都是一种对于当下的认知。若要此时突然来了一场雷阵雨,飘荡在雨中的回忆应该是什么?应该是回想当年弘一法师在灵隐寺出家时说的那句隽语:之前种种犹如昨日死,之后种种犹如今日生。

营销洞察 | 润之以风雨

今日生,乃永生。正如当下的网络营销,随着更多先进技术的应用,网络营销变得更加依赖技术的自动化,精准化和个性化。面对当下的营销改变,如何做好应对以及与时俱进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了。

其实,网络营销再怎么改变,营销的本质没有改变,网络技术的本质没有改变。改变的是网络营销模式,是针对当下环境的改变而做出及时创新的一种必然。正如德鲁克那句永恒的话语:企业只有两个职能—营销和创新。

回到今天的话题,是与雨中飘荡的回忆有些应景。应景的是每一次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都会用这些大师们的隽语来不断鞭策自己。德鲁克,科特勒,舒尔茨,波特,特劳特,他们用改变着那些大企业的营销实例在向世人证明:营销是企业一直要关注的方向。

营销洞察 | 润之以风雨

就像及时雨一样,每一次在营销的道路上遇到困惑的时候,就会像现在一样,想起那些改变世界营销方向及格局的大师们,一切就会释然了。是呀,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要修成那颗时常能够顿悟的心。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能够在任何环境下,保持着一颗顿悟的心,就能应对一切的变化。无论怎么变,到头来还是要让自己改变。如果自己没有改变的决心,一切都是枉然。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一切就会随着雨中飘荡的回忆,跨过海洋,越过高山,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营销洞察 | 润之以风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