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在中国岭南,在珠江流域,岭南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如今灿烂多彩,成为华夏文化一朵奇葩。紫金客家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滋长一方文化。它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自然风光、美丽的山水田园 ,脱俗紫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着紫金第一高峰美誉的武顿山是韩江上游琴江的发源地。主峰海拔1,232.9米。山势雄伟,烟雾缭绕,与文笔峰左右并峙,成为奇观,并构成了一幅幅自然与文化相融、历史与现代交辉的美丽画卷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紫金武顿山云海 看日出、日落和云海,在这美到无法呼吸的武顿山美景中,感受大自然神奇的魔力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武顿山: 远山云海迷迷茫茫,举目顾盼,千山万壑之中像有无数只飞蛾翻飞抖动,天地之武,大武顿浑圆雄伟,小武顿峭耸秀拨……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武顿山位于县城东南的南岭镇东南面,海拨1233米,为紫金县第一高峰。武顿山有大武顿、小武顿两峰,大武顿浑圆雄伟,小武顿峭耸秀拨,是韩江上游琴江的发源地。明时,曾为“牛牯都”屯兵之所。山上有摇剑石、磨子石、鸡啼石、狗头石、腊烛石,山腰有“画眉磜”等景观。若天清日朗,立于山巅可见日出,可远眺陆丰、海丰、惠东三县之境。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武顾山 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天、地、人、山、水的完美结合!远看,山仿佛一朵发黑的云彩,它是那么高,那么大;近看,漫山遍野都被绿色笼罩着,那绿色呀,沁人心扉:深的,浅的,浓的,淡的……数不清的绿组成了这原生态一一 美丽、可爱的紫金第一高峰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武顿山 云雾散尽,极目天际,山廓迷离。近处秀峰隽拔,美丽如锦,显示大地深沉。小武顿山 峰,完全暴露了,由于其南北的坡度大致相同,山峰形如一个开口向下的大抛物线图形,或 更象一口悬挂在天上的洪钟。站在大武顿山峰之上,才发现大武顿,与北面的文笔嶂和东面 的七星栋,三峰相距四千米度,形成粤东莲花山脉的三大天柱,顶天立地,蔚为壮观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武顿山 武顿山有雄壮的风采,也有朴素的品格。武顿山豪迈,山特别俊豪,武顿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惧怕任何压力,但平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因为有武顿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因为有武顿山,紫气东来、缘依环绕、浑厚坦荡,汇聚百川。自古传来武顿有 “武顿岩石,离天三尺,人过低头,马 过甩鞍” 的说法。


紫金有一个地方生态环境一流,有青山绿水,有田园生态,有红色文化,有古道故事,有历史古迹 ……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航拍南岭

很多网友们这个春天还没有出去玩过?不如在河源玩一番!不亦乐乎?在此,笔者来和你一同踏上春游一一河源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

大家不妨呼朋引伴,到此一游,这个地方就是——紫金南岭武顿山!

从紫金县城出发,经过1小时左右的车程,便可到达南岭镇,到达南岭后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第一站,便可以前往,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先楼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客家人的乡愁,则是一碗加满花生碎的擂茶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是的,它是客家人从小吃到大的美食

2019年的热播剧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给了擂茶好几个镜头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在紫金县南岭镇这个地方,仍然保存着传统的饮食习俗一一“擂茶”

擂茶说

所谓南岭“擂茶”,就是一种以茶叶、粮食、果仁、香料、中草药等食材为原料,通过木棍和容器研磨碰撞,最终冲泡、烹煮而出的食品。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传与承

有客家的地方,往往就有擂茶,这种留存了2000多年的茶饮,也逐渐从山间人家,播撒到城市商铺,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将舌尖的乡愁轻易地化作一碗浓香的茶汤。如今,日子渐渐好起来,但知礼好客的客家人仍离不开这碗擂茶,无论客从何处来,都“无擂茶不成客,客到必用擂茶敬之”。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德先楼

紫金县南岭镇德先楼被省政府批准为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紫金县首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德先楼建于清末,整座楼依山傍水,布局、造型独特,气势雄伟,在客家方形围龙屋中独具一格,是粤东地区并不多见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德先楼的用地面积有5000平方米,楼内有平房3层,大、小厅堂13间,天井7个,共有122间房。院内随处可见的各色花鸟、人物雕刻,至今保存完好。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在德先楼的底层设有一间雅致的擂茶馆。方便于每一位来到南岭镇的人们都能品尝一碗香飘四溢、具有浓浓乡情味的擂茶。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一张桌子摆开来,大家围坐一起,边喝擂茶边说今论古,谈笑风生。旁边手持擂棍,主人开始讲《擂茶雷人》故事,在擂钵内有节奏地旋转擂动的声音与主客人的欢谈声,凑响了一出和谐欢畅的乡村振兴乐曲!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这就是正宗的客家美食 ——擂茶

每一地区都是文化的载体,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展示这生态河源的独特记忆,和客家人对河源这片土地的热情和向往。

喝过擂茶,可继续向前行使,经过约4公里的村道,就到达了南岭的生态小山村

——彩头村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南岭镇彩头村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从南岭镇彩头村口往武顿山方向前行1000米,就来到了武顿山脚下一一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一

一棵巨大的枫树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根据专家测算,这棵古枫树已有650多年历史,从古枫树沿着崎岖的山路,就可以上到紫金县的第一高峰

——武顿山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武顿山海拔1233米,为紫金县第一高峰。自古传来武顿山有“武顿岩石,离天三尺,人过低头,马过甩鞍”的说法。

天晴日朗,立于山巅可见日出,可远眺陆丰、海丰、惠东县三县(市)风景,近山远山,翠竹绿树,奇峰怪石,尽收眼底,海阔天高,心旷神怡。

直插云天的武顿山分为大小两峰,形如练武人所用“武顿”,大武顿浑圆雄伟,小武顿峭耸秀拔,与南岭文笔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鼎天而起,秀耸蓝天,山势雄伟,烟雾缭绕。山顶以灌木丛植物为主,山腰有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分布,中下坡有人工植被,还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牛牯都”故事概况:


明代,曾为“牛牯都”屯兵之所。山上有“摇剑石”“磨子石”“鸡啼石”“狗头石”“蜡烛石”等景观景点,山腰有“画眉礤”瀑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武顿山的奇峰秀石。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磨子石”: 惟妙惟肖,鬼斧神工,造景天然,堪称一大奇石。


“磨子石”故事概况:

“磨子石”: 位于彩头村登武顿峰经路之中段,有一庞然巨石突起矗立,身桶圆匀称,径宽3米多,高4米多;一石分成上下两段,上段较小,下段较大,中间外围匀称地突出边缘,活像旧式石磨的浆沟盘,让一个完整巨石明显有了上下两座之分的界线,故俗称“磨子石”,又名“将军印”,因为它上座也象一颗印,下座象个印泥盘,堪称一大奇石。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武顿山云海景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再往前行两公里,就可以到达

——韩江源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禄马朝堂”故事概况:

相传在景炎三年(1278年)3月,文天祥率部队离开南岭攻打海丰时,已将军士所带军饷埋藏于南岭,并剑刻“禄马朝堂”于山石上作为藏宝记号,以作日后固守之用,隐含埋藏军饷玄机……

还有

——“甘泉胜迹”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甘泉胜迹”故事概况:

据传甘泉胜迹,是一个毒井化甘泉的故事。明万历《永安县志》卷一山川志记载:“毒井,在南岭,相传岭北有泉甚毒,文丞相驻兵或饮以死,丞相祝之变为甘液”。清康熙、道光年间编撰的《永安县志》亦据此记载,内容大同小异。

参观完历史遗迹,继续往前王告村

——观瀑布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上庄田

——赏茶园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绿宝石上的甘露》故事概况:


在南岭镇庄田村平均海拨800米,且北回归线刚好穿过。那里的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常年云雾缭绕,茶树以花生饼麸和羊粪等有机肥为养料,汲取山泉水,天生天养,饱含日月精华及天地灵气。制作出来的茶更是清新淡雅,茶香四溢,是名副其实的“高山云雾茶”。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紫金与台湾阿里山、云南普洱市属同一纬度,全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内高山连绵,山上土质松软,云雾缭绕,是高品质茶叶生长的黄金宝地……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故事从紫金第一高峰武顿山讲起……

正因为此,紫金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好山好水产好茶,紫金茶叶就是“绿宝石上的甘露”。


本文相关资料源自于: 紫金县志、紫金发布、南岭党政办 、网络、朋友圈丨元元Cy收集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