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醫院前進足跡是我的職責——記醫院宣傳外聯科副主任劉曄

記錄醫院前進足跡是我的職責——記醫院宣傳外聯科副主任劉曄

一所現代化醫院,不但要有一大批精於專業不息奮鬥的醫務人員,還要有一批不甘寂寞樂於奉獻的管理者和後勤保障隊伍,更少不了記錄他們奮鬥足跡為他們鼓勁加油的人。在山陽縣人民醫院,劉曄就是這樣一個人。

2007年7月文秘與辦公自動化專業畢業後,劉曄進入醫院從事行政工作,分管宣傳。

一開始接觸這樣一份熟悉而又陌生的工作,她感覺有些懵懂。作為黨員,她沒有挑選工作的權力只有接受任務的職責,於是她堅持幹中學,學中幹。

對於能力提升起到決定作用的是2014年。這一年,醫院選派她前往對口支援的西安交大一附院進入宣傳部、外聯部學習。兩個月的跟師學習,讓她深深迷戀上了“宣傳”這份工作,深切感受到了醫院宣傳工作的重要性,從那年那月起,做一名合格醫院宣傳工作者的夢想就在她的心裡紮下了根。

夢想必須付諸行動。此後,學習“業務”就成了她工作、生活的全部。對於一個並不是新聞專業的人,她既要學習新聞寫作,也要苦練攝影技術,還要潛心提高編輯排版能力。學習中,她慢慢懂得,要寫好新聞稿,做好新聞宣傳工作光懂得一些寫作技巧根本不夠,要能夠找到新聞的“眼”,捕捉到最有意義和價值的素材,不懂國家政策、不懂行業趨勢、不懂醫改重點是不行的,於是她將自己的主要精力全部用在了這些方面,自己也慢慢變成了一個涉獵廣泛的人。

一附院跟師學習結束回到醫院後,她嘗試開辦《醫院院報》,經過辛勤努力,2014年6月,第一期院報與大家見面了。至今編髮院報18期,被各宣傳載體轉發30餘條。

隨著“微信公眾號”的興起,2015年她申請了山陽縣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每月四期的信息發佈成為她工作的重點。為了趕發最新消息,她經常加班加點,常常將工作帶回家,加班到深夜十一二點更是家常便飯。家人不理解,問她“你的工作怎麼就這麼忙啊”,她說:“新聞傳播具有時效性,很多消息就必須第一時間發,過了就沒意思了。再說自己還年輕多幹點沒什麼,要對得起醫院給的這份工資”。

记录医院前进足迹是我的职责——记医院宣传外联科副主任刘晔

正是這份敬業奉獻的事業心,正是這份對工作的責任感,一直激勵著她紮紮實實走好每一步。每當聽到同事們說“你又加班發稿子了”,每當看到自己編髮的消息被大家廣泛轉發,聽到讚美之聲時,她深刻感覺到了自己工作的價值。

2018年4月,醫院宣傳外聯科成立。劉曄被任命為副主任,她也從普通職工走上“管理者”崗位,面對新的崗位,她深感責任重大。為了不辜負領導的信任,不辜負這個崗位賦予的職責,她必須更加努力的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一方面立足本職工作抓自學,另一方面外出學習先進理念,提升理論水平。她更加積極地利用院報、微信公眾號、宣傳欄、宣傳冊等平臺,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大力宣傳健康扶貧政策,主動聯繫新聞媒體,宣傳醫院的新技術、新項目、新服務,使群眾及時瞭解醫院業務新進展。在單位組織開展主題黨日、業務比賽、文化娛樂、送醫下鄉等活動中,她以“隨行記者”身份,用照像機記錄下醫務人員為民服務的點點滴滴,採集第一手資料,及時發佈信息,贏得廣泛好評。

醫院標識標牌是標識系統的重要方面,不但是方便群眾就醫的必須,也是醫院文化的一部分。作為分管此項工作的劉曄,為了做好這項工作,她總是不停穿梭於醫院各個角落,不厭其煩,只要科室有需要,她就第一時間到。

有一次大型檢查,需要做視頻和展板,因為時間緊、任務重,她在廣告部蹲點,一字一句看著做,不知不覺到了下班時間,家裡電話說孩子發燒了,哭的很兇,讓她馬上回家帶娃去看病。她本想放下手頭的工作,可是這事也急呀!沒辦法,她只得繼續,1個小時、2個小時、3個小時……經過反覆校對,直到發至領導審核修改完成後,已都是半夜十二點了。

回到家,孩子已掛上了吊瓶,看著他通紅的小臉,眼角還掛著淚水,她哭了……,如果不從事這份工作,她怎能忍心丟下病中的孩子?

儘管家人十分理解她,有時候也忍不住埋怨,說她是個不顧家的人。是呀,一邊是醫院,是公家,一邊是常常需要她照看的家,孰輕孰重?常常難以取捨,她究竟該為哪個家?

记录医院前进足迹是我的职责——记医院宣传外联科副主任刘晔

一個分管醫院宣傳的人,在人們眼裡,也許沒有治病救人醫生那般光芒,也沒有貼心照顧病人護士那樣能夠讓病患感覺到溫度,但只要你看到滿布醫院各個角落大大小小精心製作非常專業不計其數的標識標牌,只要你看到醫院各種平臺發佈的篇篇文稿圖片,你就應該感受得到作為醫院前進足跡的記錄者——劉曄存在的價值和其工作的意義。這一點正如她自己所言:

我願做綠葉襯托醫務工作者的美麗,

願做石子托起醫務工作者的份量,

願做小草默默的奉獻一抹綠色,

我就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

使命、責任、擔當、奮鬥在她的字典裡熠熠生輝,她就是當之無愧的優秀標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