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因為學生今天的學習方式就是他明天的生活方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也明確指出: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 “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們認為學習方式的轉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要把他主學習要不斷轉化為自主的學習, 另一方面要轉變傳統學習, 要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十分重要的活動要重新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成為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而問題化教學就是以問題統領整個教學過程,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不斷髮現新的問題而萌發學生自主學習慾望,進而形成自主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下面談談我對問題化課堂教學的一些認識。
一、怎樣提問才有效
現在,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在課堂上這樣問學生:“你讀懂了什麼?”“讀了這一段話你體會到了什麼?”學生思維活躍,各抒己見,充分體現了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每個學生有不同的體驗,老師們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但稍作觀察、分析和歸納後,你又會發現不少教師把“讀懂了什麼”“體會到什麼”“你想說什麼”之類的問題當作“萬能鑰匙”,不根據課文的特點,不分時間場合,不顧班級的實際,一味地使用。結果,學生所思所見十分膚淺,教師又缺乏進一步的指導,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古代孔子就提出了啟發式教育的基本原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也就是說只有當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時教師的適時啟發,才能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的門扉。作為教師,我們每一節課都應該考慮:這一節課中哪些提問是有效的,哪些提問是多餘的,哪些提問需進一步改進。
我認為,提問題,首先要講究實效。有的問題,要“窮追不捨”,像前面提到的諸如“你讀懂了什麼”之類的問題,如果學生的交流非常粗淺,教師決不能“鳴鑼收兵”,而要提供足夠時間讓學生再讀自悟,或進行適時適度的點撥,促使學生對某一問題的討論進一步深入。 另外,教師創設的問題要有針對性,扣住教材的重難點;要有啟發性,“一石”能激起“千層浪”;要有挑戰性,讓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果子”;要有趣味性,設法讓學生“欲罷不能”。
二、教學內容要問題化
“教學內容問題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備課時,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自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提取教材內容所蘊含的有效信息,形成信息結構,編織信息網絡;然後對信息絡進行加工,形成一個個相互聯繫又相互獨立的問題。再依據教材內容,結合教輔材料,使問題的答案科學化,通過和同課頭老師的互動交流,書寫出“問題型”教案,然後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出示問題,開展討論,進而昇華問題,生成新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二是學生在自學教材時通過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發現並提出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問題和不懂的問題,在生生互動時交流、討論這些問題,互相查漏補缺,相互磋商形成共識,進而生成新問題,在師生互動時提出困惑並得到解決。
三、轉變教師備課思維方式
首先應尊重兒童文化,用童心去思維。教師在備課中要關注學生的喜好,設計出與知識相匹配的課堂活動情境,預設更多的可能,給學生更多是實踐場所,鼓勵學生大膽用自己的學習習慣和生活世界進行對話,最終學會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而不是沿老師的路走下去。
那麼怎樣佈局學習活動呢?一是活動形式應該是學生喜愛的能調動學生口、手、腦、身。如模仿、畫一畫、辯論、角色表演等。如字母認讀的教學,字母的書寫首先要求學生能正確區分一些形近的字母。有些字母可以通過猜謎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描述並記住它們的形狀特點。例如:彎彎的月牙(C)、一條小蛇(S)、三叉路口(T)、1加3(B)、一座寶塔(A)、勝利的象徵(V)、大號魚鉤(J)、一張弓(D)、一扇小門(n)、一棵小苗(r)、一把椅子(h)。這些謎語既能讓學生記住字母的形,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活動的空間應廣,利於學生合作和個性發展。 三是活動的開展應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身理特點。比如教師在安排學生的活動時,應考慮學生從無秩序到有秩序,童真到標準,無意到有意等。四是注重將學生經驗引進教學內容,讓教學活動趨於生活化。
其次,教師在備課中尋找本文生成點,挖掘教材中學生容易產生疑問和感興趣的問題。如:教學“春天來了”一文,我設了這樣一個疑問:春天為什麼這麼美呀? 孩子們從景物中不同顏色不同狀態描繪出了春天的美,有意識擴大了學生視野和思維空間。
四、轉變教師教學行為
眼下,幾乎所有的課堂,特別是公開教學,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學習,而合作學習無疑是問題化教學的最佳的教學形式。 教師從講臺上走了下來,不再“居高臨下”,師生之間的距離接近了,學生的確是“動”起來了。但稍作注意,我們會發現有些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很多,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很低。有的看似全員參與,實際上是好學生一統“天下”,學困生“袖手旁觀”;有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不會傾聽,不會合作,課堂幾乎處於失控狀態,教師缺少組織教學的策略。
所以問題化教學是合作學習的最佳形式,它能使學生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對不同智力水平、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學生實現“互補”,達到共同提高。領會合作學習的精髓,正確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應當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為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我們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1) 準確掌握合作學習的規則。教師應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採用相應的策略:或先明確分工再合作,使每個成員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務;或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後形成集體的意見。
(2) 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選擇的內容要考慮學生之間可能會有不同的認識,有不同的發現等等,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這樣,才能把學生的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的功效。
(3) 加強對合作學習的指導。課堂上,教師要真正關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要深入到小組中去,瞭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教師還應考慮學生需要什麼,如何去引導他們,從而靈活地組織安排下一個活動。
總之,問題化課堂教學是當前教學改革一項重要工程。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教學容量,給學生提供自由思考、獨立探索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同時也要給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巧的指導。在實踐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他們創造性地發展.讓課堂真正“活”起來。
閱讀更多 中國創新教育視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