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境尷尬的“杜魯門”號航母

處境尷尬的“杜魯門”號航母

處境尷尬的“杜魯門”號航母

美國杜魯門號航空母艦

近期美媒報道,前些天已結束部中東海域署的“杜魯門”號航母編隊,駛回了美國東海岸。還在4月7日,美國海軍新聞網曾公佈 “杜魯門”號在短短六七天的時間裡,來了個了“乾坤大挪移”,連續穿過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和地中海,狂奔4000餘海里,到直布羅陀海峽了。4月14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萊上將就已對外宣稱:“杜魯門”號將停留在外海繼續執行任務,以避免回港補給後艦員染上新冠病毒。

鑑於“里根”號、“杜魯門”號、“羅斯福”號和“尼米茲”號等4艘航母均不同程度的“躺槍中招”,“杜魯門”號航母因“疫情較輕”所以被迫“加班”。美海軍宣佈,“杜魯門”號需要在海上至少停留三個星期。該航母及其隨行水面艦艇的維護作業都將在海上進行。

目前,美國新冠疫情形勢嚴峻,尤其是美海軍的疫情狀況複雜,感染來源、各基地的疫情狀況都未排查清楚。作為唯二可以使用的航母編隊,“杜魯門”號必須優先保證美國本土安全,因此它未來一段時間仍將在美國東海岸停留,而不是被派到太平洋或其它地區。

截至4月18日,曾在太平洋執行任務的“羅斯福”號航母上的確診病例已達660例,目前停靠在關島美海軍基地隔離。美國防部長埃斯珀一方面表示要通過儘可能的預防措施確保部隊健康,另一方面又聲稱“羅斯福”號航母“很快”能回到海上執行重要的戰時任務。根據美國防部數據,“羅斯福”號航母上原有5000名艦員,超十分之一艦員感染新冠病毒。這意味著航母的指揮、動力、武器、通信等各系統都可能出現人員感染,難以繼續工作。讓這樣一艘航母出海作戰,顯然是不現實的。

在西太平洋海域沒有航母的狀態下,美軍意圖繼續保持戰略威懾。4月13日,美軍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組織5架B-52H戰略轟炸機、加油機和“海神”無人機進行“大象漫步”。但有細心的網友發現,這幾架戰略轟炸機隨後沒有返回關島,而是直接飛回美國本土米諾特空軍基地。

“羅斯福”號航母上出現的大量確診病例,給關島海軍基地的醫療系統帶來較大壓力。分析認為,美軍“匆忙應對”中無法保證在太平洋的軍事部署達到預計狀態。不過,雖然“杜魯門”號航母編隊暫時沒有大面積艦員“中招”的,但由於離太平洋過於遙遠,無法彌補美軍在該地的戰略真空。眼下,美軍在太平洋地區唯一的海上戰鬥力量是“美國”號兩棲攻擊艦戰鬥群,該編隊顯然無法勝任航母擔負的威懾作用。

“杜魯門”號原定2019年9月部署到中東地區,後因電路故障,該艦延宕到11月才投入部署;到4月初,航母編隊已持續擔負海上作戰任務近5個月。“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指揮官安德魯·路易斯勒前不久曾表示,距離該航母編隊最後一次停靠港口已經超過40天。

“杜魯門”號航母被要求繼續擔負海上執勤任務後,船上的後勤保障和人員更換,便成了美海軍目前面臨的首要問題。美國的遠洋補給體系相當完善,且複雜多樣;其中,C-2運輸機可以為航母運送人員、物資甚至是戰鬥機發動機;供應級快速戰鬥補給艦可以向航母輸送彈藥、燃油等物資。在美國現役的十餘艘補給艦中,有4艘供應級快速戰鬥補給艦採用燃氣輪機推進,因其最高航速可達30節可以跟上航母編隊,承擔起為航母補給的任務;而美軍正使用凱澤級液貨(燃油/水)補給艦和劉易斯.克拉克級乾貨補給艦從港口裝運物資,再轉運至供應級補給艦運送給“杜魯門”號。

航母編隊在長期執行作戰任務後通常需要靠港補給,單純使用垂直運輸的方式難以維持。例如“杜魯門”號的核動力航母,供應艦載機的航空燃料儲量佔航母油庫儲量的60%以上;艦上攔阻索、彈射器等裝備需要大量的潤滑油、液壓油;航母上5000餘名艦員每天需要消耗萬餘份包括新鮮蔬菜在內的各類食品,僅靠直升機和艦載機不能勝任。

如此長時間人員無法上岸休整,“杜魯門”號航母編隊中的艦員容易出現疲勞。艦上空間侷促,艙室空氣不流通,航母艦員心裡狀態易產生波動、煩躁。在長期無法靠港的環境下,艦員無法上岸和家屬團聚或自我放鬆,身體健康和心理狀態易出問題,在防疫隔離狀態下更難恢復。

自2020年3月美國海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逐漸攀升以來,儘管美軍在隔離和救治感染者上已積累了一些經驗,但由於航母編隊物資補給緊缺,艦員心理狀態如何維持,將成為亟待解決的新問題。美國防部長埃斯珀下達“杜魯門”號繼續任務的判斷是不得已而為之,顯然受到了美國國內政治壓力的影響。

美軍竭力維持航母編隊在全世界的部署,體現了冷戰思維在美國的延續。美軍需要在全球戰略要點地區都維持航母編隊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新冠疫情到來後,美軍變本加厲受到這種思維的牽制。

美國防部15日稱,有多艘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艦船近距離接觸美軍艦隊。視頻顯示,伊朗與美國艦船最近距離不到十米。美國對伊朗採取的“極限施壓”戰略反而使當地的“艾森豪威爾”號航母編隊無法撤出,美海軍在缺乏航母的狀態下繼續實施原定戰略出現困難。

是什麼導致了美國海外戰略出現被動?分析表明,美國白宮和五角大樓一些政客,尤其是美國防部長埃斯珀恐怕要負較大的責任。這位2019年7月上任的美軍領導人物曾在上世紀參加海灣戰爭,加入美國防部前,埃斯珀的職務是美國軍工企業雷神公司政府關係部副主席。

此前,由於原“羅斯福”號航母艦長髮出一封“求援信”被美國媒體曝光,美海軍深陷政治漩渦,導致包括“羅斯福”號航母艦長、美代理海軍部長等人辭職。美媒指出,埃斯珀在該事件的處理中備受兩黨政治牽制。“羅斯福”號疫情擴散後,艦上一名水兵發聲:軍方的無所作為把艦員“一步步推向末日”。可以說,埃斯珀顯然不懂海軍,尤其是不懂海上艦船的運行規律和防疫特點;他在處理美海軍新冠肺炎疫情時,沒有顧及海軍的實際狀況和困難,反而一味聽從特朗普等鼓吹冷戰思維的美國政客,一味推進航母霸權主義,最終導致了“羅斯福”號上的大規模感染和美軍無航母可用的窘境。

當前,美軍在全球部署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自首艘服役至今已逾40年;而2017年交付美軍的新一代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目前仍未解決包括電磁彈射系統、攔阻系統、升降機等在內的多項問題。作為一艘經費嚴重超支的航母,“福特”號目前仍未完成艦船爆炸衝擊等試驗,說明該艦‘不合格’,至少需要2至3年才能實現戰力。為確保海外戰略繼續,美國防部將如何為太平洋艦隊“救急”?儘管此前已經出現確診病例,原停靠於美國布雷默頓海軍基地的“尼米茲”號航母編隊可能會出海行動。然而,“杜魯門”號航母將被派往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