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乎”嚐鮮:知乎試水視頻

錯過一波浪潮就是錯過一個時代,作為互聯網內容領域的重要選手,知乎不能錯過。

“B乎”嚐鮮:知乎試水視頻

2019年,中國成立70週年,知乎發起“你好中國·問答70年”系列活動。知乎001號員工周源在知乎社區提問:這些年,有哪些像電子支付一樣的東西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後面的回覆很多,核心就一點:信息。

技術的發展加速了信息的流動,從早期的門戶、搜索開始,移動互聯網到來之後,信息流動速度更快,也更加碎片化,在碎片化的體系中,問答是一種高效、精準捕捉信息的途徑。

問答領域,知乎沒有對手。知乎接下來的問題是:固守現在的領域還是開疆拓土。

周源的選擇是後者,4月1日,愚人節這天,知乎推出“B乎”模式限時嚐鮮。B乎模式是視頻、直播等新的內容形態。知乎向外界傳達的意思是:跟緊時代步伐,內容視頻化。

知乎相關負責人告訴《媒體訓練營》記者,B乎並非知乎正式的產品,是一次傳遞知乎業務方向的活動。這位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內容視頻化是用戶的需求趨勢,知乎洞察到全網用戶對於視頻類內容的消費需求正在快速增長,於是跟進並適應這一需求。

除了信息受眾的需求外,廣告主和創作者的需求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剋制的擴張:從“冷知識”到“熱新聞”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知乎改變了你的什麼?一個答案是:知乎只是一個窗口,窗口外面是更大的世界,用心看就夠了,這個世界不會因為窗口的大小而做出任何改變。

在“分享知識、經驗和見解”的基礎上,知乎正在突破原有的邊界,這種突破是立體式、多維度的,一、 擴大內容品類;二、延伸信息鏈條,分享、呈現與傳播;三、豐富內容形態,圖文、聲音與視頻。三點交融突破。

在最近一次的產品更新中,知乎有幾個“賣點”:抗疫情、找答案、看觀點、追熱門與漲知識。“冷知識”變成“熱新聞”,成為知乎的一大蛻變。過去幾年,“去微博看熱門,去知乎看評論”是一種認知與習慣。隨著知乎內容體系建設的完善,用戶參與度的提升,知乎也在成為“第一案發現場”。在“熱新聞”這一點上,知乎“微博化”的嘗試是成功的。

知乎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無論從公共話題的參與能力,還是用戶自發的傳播意願上來看,知乎的傳播外延都在向平臺外溢出。作為熱點事件的新興媒體渠道,知乎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公共傳播平臺。”

“知乎已經從原本的以科技互聯網領域為主的社區,成長為全品類的綜合性內容平臺。一個平臺的內容越是豐富、多元,就越是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知乎作為一個全品類綜合性內容平臺,優勢恰恰就在於內容的豐富多元,各種媒介形式都存在。在媒介發展日漸視頻化的趨勢下,對於公共話題的跟進,對於激發站內用戶內容消費的熱情,視頻對於知乎的價值越發重要。”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視頻上發力,並不意味著知乎學習B站模式。圖文有圖文的優勢,視頻有視頻的長處。合適的內容通過合適的載體來表達,這是內容呈現、傳播的最佳方式。過去受限於外部條件,比如網絡速度等因素,有些內容沒有選擇,只能選擇圖文、甚至只有文字。

“知乎在圖文類內容優勢的基礎上,加碼視頻類內容,並不是放棄圖文轉向視頻,也不是消減圖文類內容、增長視頻類內容。”知乎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我們認為,圖、文、視頻類內容各有優勢、各有特色,誰也不會被取代,而是長期同時存在於知乎裡。”

對於知乎而言,一切變化的背後都需要堅守。堅守社區氛圍,在不影響老用戶使用體驗的前提下,實現新用戶增長;堅守篩選機制,通過點贊、評論、感謝、私信、關注等指標留下精華好貼。

知乎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知乎已經形成很強的社交連接和獨特的社區文化,知乎視頻可以應用好這些價值。

視頻微博化:從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

一位自媒體人在朋友圈留言:看到自媒體老師們做視頻號的熱情,只想問一句,當時不是因為長得醜才去寫字的麼,怎麼就把初心忘了呢?這句自黑在朋友圈及微信群裡被傳播。

這位自媒體人意在諷刺一個現狀:很多自媒體人跟風投入到了微信視頻號的創作中。

今年初微信發佈視頻號,作為超級APP,微信的每一個小動作都能引起行業關注。一些自媒體找關係拿到了內測資格,開始嚐鮮。他們都清楚這可能沒有回報,卻不想錯過。

“錯過了公眾號,不能錯過視頻號。”這是他們原始的動力。互聯網的歷史告訴我們,吃紅利才是最輕鬆的。除此之外,“視頻號、公眾號與小程序將完全打通”的消息也激勵著他們。

這是創作者狂熱的時刻,很多人認為視頻大概是他們可以坐上的最後一趟列車了。

熱現象,冷思考。微信視頻號還在內測,沒有完全定型。在抖音、快手當道的環境下,微信視頻號和他們有什麼不同?

視頻號的一個入口在朋友圈下面,這個位置比較特殊。用類比的方式來看:公眾號在通信消息以及通訊錄中,視頻號在朋友圈下面,似乎不屬於同類。一個玩視頻號有一段時間的自媒體人告訴記者:視頻號入口具有明顯的優先級,微信內部重視視頻號超過了公眾號。

張小龍說:“(微信)做(朋友圈)視頻動態,有人說微信要大力做視頻,我不認同。微信要做的是通訊社交平臺,做朋友圈之外的另一種社交模式。”

按照此邏輯及視頻號入口位置可以理解,視頻號是一種與朋友圈並列、但與朋友圈不同的社交模式。朋友圈是一種基於熟人關係、圖文為主的社交模式;視頻號是一種基於熟人關係+陌生人關係、視頻為主的社交模式。

這兩種模式的共同點是:具備社交功能——點贊與評論。不同點是:圖文與視頻,熟人關係與陌生人關係。

記者在瀏覽視頻號信息流的時候,發現了明星馬伊琍、楊冪的視頻號,他們可以通過頂部的搜索框搜索找到。有了名人關係,視頻號就可能成為一個“視頻化”的微博。新浪微博當年依靠名人關係起家,而騰訊微博則在與新浪微博的對抗中失利。

視頻時代有太多機會,無論是知乎“內容視頻化”,還是微信視頻號的出現,視頻突破的是文化障礙,對於平臺是新用戶的可能,對於小鎮青年而言,不僅是認識世界的一扇窗,也是展現生命的一個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