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吗?

昨天没事看了《奇葩说》,辩论的话题是“如果你知道别人的“死亡时间”,你会不会告诉ta?”

你愿意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吗?

先不管别人的死亡时间,我想说的是你愿意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吗?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你会怎么办?

01

就像《奇葩说》里说的那样:"死亡,是一个永远让人类恐惧,又好奇不可知的彼岸。每一个人都将与它相遇,但每个人却又不知道它何时降临。

和死亡相关的话题都是沉重的,因为“死亡”象征着生命的终结,面对终结我们是有理由沉重的。

但既然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过程,我们又何妨用另一种态度来面对它。就像邱晨在节目中自曝自己抗癌经历之后说的那样:不管我们如何逃避,死亡的阴影其实一直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如影随形。跟疾病和死亡的对抗,是一场无比漫长的长跑,因为它迟早会行至人迹罕见的赛道。”

关于如何对抗死亡,邱晨也表现出了一种勇敢的坦然。

邱晨说她今年三月份就被查出了癌症,甲状腺恶性肿瘤以及淋巴结转移。

尽管疾病来的猝不及防。邱晨却依然能把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

邱晨说在接到诊断书后的那一个小时,她处理了很多事情。从诊断室门口到上车的地方,给谁打的电话又给谁发的微信,她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

她联系了做手术的医院,查了手术前后要注意的事项,接着邱晨把消息告诉了家人和朋友还有身边的工作人员,商量了手术安排,和工作伙伴交接了所有的工作。

邱晨甚至还不忘和自己的健身教练请假,说自己不能训练了,希望暂停一下训练。

从手术安排到生活和工作安排,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邱晨都没有忘记。

回到家后她还给团队写一封信告诉大家她的情况,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第二天邱晨还需要参加一个读书分享比赛。为了不麻烦别人当天晚上邱晨还做完了一个二十页的PPT,第二天不仅参加了比赛,还拿到了全公司的第一名。

你愿意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吗?

就像邱晨自己讲的,所有躲不过的好的坏的,只有直面了,才有可能去对抗。对抗了才有其他的可能。

生活是美妙的,也是残酷的,也许只有直面“死亡”,正视“死亡”我们才能更好的活在当下。

02

我们每天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按照我们还要活很久来做的,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可以活多久。所以那就按照我们期待的越久越好吧。可是如果知道我们的“大限之日”,我们会怎么办。

你愿意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吗?

高晓松在《奇葩说》节目里讲述了自己神奇的经历。

在他刚刚考上大学春风得意的时候,在青岛的路边碰到一位算命先生。18岁正是自命不凡的时候,又刚刚考上大学,高晓松认定自己命数自然不会很差。结果算命先生说高晓松只能活到35岁,这像一个预言也像是一种暗示,踌躇满志的高晓松以为自己真的只能活到35岁。

于是高晓松在34岁的最后一天,决定一个人再去五台山五爷庙拜拜,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夜晚,天非常冷,只有零下20几度。如此恶劣的天气只身一人上山的高晓松,在山脚处碰到了一位小导游,于是请小导游又找了一位司机和自己一起上山。

拜完庙出来的高晓松觉得太冷了,赶紧钻到了车子里的副驾驶座上,这个时候司机师傅在正车下方便,高晓松本想着把汽车打着,让车里的温度能高一些,结果汽车的手刹坏了,又因为高晓松的错误操作,导致车子失控向悬崖边滑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坐在后座的小导游快速窜到前座踩了刹车------

下山后的高晓松将随身所带的全部3000块钱都留给了搭救自己的小导游和开车的司机师傅,自己一人飘然而去,并且安然活到了现在。

很离奇的经历,可是谁又知道在我们的生命当中会有多少无法预知的境遇。

虽然在五台山经历了一场生死劫,却没有象以为的那样在35岁死去,高晓松说活过今天我就什么都不怕了,向前走。对于高晓松来说35岁之后的每一天应该都是全新的,每一天都更应该好好珍惜。

你愿意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吗?

正向高晓松最后说的那样:“宿命不可怕,它即使不变,我们也可以把最后的日子过到最好。”

03

在老布什的葬礼上,小布什说“我听说过一句话,‘人死去的时候应该保持年轻,当然,死得越晚越好’ (die young as late as possible)。

保持年轻,越晚越好!谁不希望自己活得更长久一些呢?谁不希望自己的生命质量更高一些呢?如果有一种特殊的药品可以使你的生命更长久,使你的生活质量更高你愿意服用吗?我相信你会说“我愿意!”可是如果说仅仅改变一些生活习惯你就可以让自己的生命更长久,生活质量更高你愿意吗?比如早起早睡,比如少吃油腻,比如放宽心态,你会做吗?我相信你会有一些勉为其难。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有意无意的期待期待着外力给我们带来一些改变。

所以邱晨说“死亡”才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她说自己得了病之后终于很快的改掉了自以为是的陋习,并开始改变对世界的看法,放下自己的偏见和傲慢,她开始早睡早起,不再做夜猫子,她现在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一个小时健身,一个小时看书,一个小时静坐之后才九点钟。而这个时候她的许多同事才刚刚开始睡觉。

也许只有读懂了“死亡”,我们才更懂得“生”的含义。

4

我很认真仔细的想了一下如果我知道自己的“大限之日”会怎么样?

我想如果头上的数字还有很多,那我会按照现在的生活节奏把该做的一步步做的更好,把自己想实现的愿望一点点都努力实现。

如果数字已经不多了,那我就安排好时间,去做我最想实现的,比如在大限将到之前,我想要和家人还有我最好的朋友呆在一起,我希望他们能陪我去旅行,让我在旅途中思考放松记录感受,然后在平静安然中走向死亡。是的,我希望是平静和安然,尽管带着不舍和留恋。

可是这样一段旅程,我一定是带着赴死的心来对这个世界做一个决绝而又无奈的告别。

我想最浪漫的旅途应该是这样的:和我们的家人或者朋友漫步在陌生的城市,聆听街头艺人吹奏出异国风情,走着走着下起了雨,我们四下张望,或许走到一个我们本不会去的咖啡厅或是小酒馆,遇上一些有趣的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们坐了很久很久,一刻也没有低头看手表。

你愿意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吗?

而死亡或许就像是某一天突然降落的无人机,把我们送往另一个地方。

如果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来,我们可以享受着当下的旅程,我们也可以对未来的旅程满怀憧憬,满怀期待。

但如果那是一场决绝而无奈的告别之旅,我想我们会在雨夜赶路,没有时间倾听陌生人的故事,因为我们希望要看尽可能多的景色,希望到达任何计划的地方。也许这会让我们在死前说出一句死而无憾,但事实是-----我们不仅错过了浪漫,我们也丢掉了对新旅途的憧憬。

5

可是正是因为生命中充满了这样那样的未知,正是因为我们有一天会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不是才更值得我们珍惜和留恋吗?

所以更浪漫的人生旅途应该是过好每一个当下,留住每一个瞬间,当有天我们要离开时,你心中充满了回忆,充满了美好,你奋斗过,努力过,恨过也爱过。

我想人生的灿烂不在于我们在终点前跑过多少路程,而在于我们有多快乐,有多充满希望。

生命的关键是,你看到了多少,你懂得多少,你感知到了多少,这应该比生命的长短更有意义吧。

就像朴树在歌里唱的那样:让我们“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死亡是活过的生命,生活是在路上的死亡。

你愿意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吗?

作者:雨田萱萱,爱文字,爱旅行,用文字记录快乐和伤悲。很高兴通过文字和你相遇,愿我饱含心意的文字能如丝丝细雨般滋润你的心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