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糧倉,穩穩的!東三省“春耕畫卷”徐徐展開

四月,溫暖的春風吹向了東北平原,積攢了半年的冰雪消融,露出了黑土地的底色。廣袤的東北平原上,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春耕農資已基本籌備齊全,田間,各類農用機械上地轟鳴,一幅別開生面的“春耕畫卷”徐徐展開。

告別人力農耕 黑土地上大機械“撒歡跑”

4月10日,來自吉林省氣象局大田適宜播種期農業氣象條件預測分析發佈會的消息,綜合考慮當前農業氣象條件和未來氣候趨勢預測,預計4月21日開始,吉林省自西向東將逐步進入大田適宜播種期。在疫情憋悶下,勤快的拖拉機手已經按捺不住。整地的大型機械轟鳴著深翻土地,攪起塵土,溼潤的空氣透著絲絲甜意。

在黑龍江,遜克縣豐禾現代農機合作社裡一派備春耕的繁忙景象,一排排不同型號的大型機械裝備、現代化農機具整齊排列,已全部檢修完畢。該合作社理事長侯寶柱說,這些大型農機擁有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播種機械科技,能夠一次性完成播種、覆土等作業,播行筆直,覆土均勻,每小時播種面積達60畝,還可以實現無人駕駛作業。有了這些“大傢伙”,“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時代已成過去。

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土龍山鎮,巨大的機械手臂將打包回收再利用的秸稈裝車,準備運出。2020年備春耕期間,黑龍江省各地積極採取歇人不歇機等辦法加快未離田秸稈清理進度,目前已清理離田秸稈573.3萬畝,佔春季應離田秸稈606萬畝的94.6%。

大粮仓,稳稳的!东三省“春耕画卷”徐徐展开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土龍山鎮秸稈打包利用運輸現場。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春耕質量直接關係到全年農業農村的整體發展。遼寧省多措並舉,全力打好春季農業生產第一仗。

農機播種具有速度快、質量高、人員接觸少等特點,在統籌防控疫情和春耕生產方面優勢顯著。遼寧一方面將春季農機具轉運納入應急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範圍,確保農機具運輸車輛不停車、不檢查、不收費,用於春耕備耕生產的農機具進得來、賣得出、買得到、運得走;另一方面積極發展“互聯網+農機作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活動”等農機服務新模式,加快耕播進度,擴大適播面積,提高播種質量。

“三減”保護黑土地 讓中國飯碗中裝入更多“綠色”

平整耕地、播撒肥料、播種麥子,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善友鎮三家子村裡,一輛輛播種機在田間往來穿梭。

小麥種植是三家子村的一大特色,“三家村笨面”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今年,三家子村30餘戶具有多年小麥種植經驗的村民,種植精品小麥30公頃,4月份種植,預計7月份成熟,9月份將打包上市銷售。小麥收割後,還可以二茬種植白菜、蘿蔔、芥菜等秋菜,提高土地利用率。

據善友鎮副鎮長王鐵松介紹,近兩年來,該鎮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在“綠色有機”上下足功夫,依靠科技進步著力改善農產品的品種和質量,提高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和轉化能力,提升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和經濟效益。

大粮仓,稳稳的!东三省“春耕画卷”徐徐展开

4月14日,吉林省敦化市2020年農機化春耕生產現場會現場。敦化宣傳部供圖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水稻工廠化育秧、測土配方施肥……一年之計在於春,恰在農忙時節,遼寧省農業農村廳、省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建設工程中心發佈了十項種植業生產關鍵技術。這些技術精準對接遼寧各地主導產業,詳細講述了生產各階段的注意事項、技術實施時間和方式等。保護性耕作技術也在此次發佈的十項種植業生產關鍵技術之中。它可以實現在不翻耕土壤、地表有秸稈覆蓋情況下進行少耕、免耕播種,具有防治農田揚塵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節本增效等作用。近年來,遼寧大力推進“藏糧於技”戰略,糧食生產能力不斷提升。

在黑龍江省賓縣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內,大型拖拉機正在拋灑有機肥。賓縣是養畜大縣,2019年牛存欄量為16萬頭,生豬26萬頭。畜牧業發達也帶來了豐富的有機肥資源。“2019年項目區全部施用秸稈有機肥,秸稈有機肥積造30萬立方米以上。”賓縣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負責人張海龍介紹,“為了做到戰‘疫’和備春耕生產兩不誤,從3月初我們就開始行動,結合春秋整地,用機械將有機肥拋灑到田面,通過深松深翻或旋耕整地將有機肥混施到土壤中。現已完成15萬畝以上,其它5萬畝正在拋灑中,預計在4月30日前完成。”

大粮仓,稳稳的!东三省“春耕画卷”徐徐展开

黑龍江省賓縣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內,大型拖拉機正在拋灑有機肥。賓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供圖

疫情期間不能到田間 農業專家“直播”助農

疫情期間,科技助農不停歇;而從走田埂改為線上直播,這讓農業專家們也經歷了不小的“考驗”。

“今年種啥品種好?”“要不要擴大種植面積?”“產量上來了,如果價格上不去咋整?”面對微信屏幕上不斷彈出的各種問題,遼寧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孟令文手眼並用,邊打字邊口述。一場線上指導課結束,孟令文早已是口乾舌燥,“往年天天待在地頭,眼下受疫情影響,不能在一線,但對鄉親們的指導不能停。”

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各市縣在2月初推出了“備農事”網上直播課堂,依託各地“智能雲管理”平臺、縣融媒體中心“現場雲”平臺等進行同步直播和推送。專家完成授課,農民如有疑惑,點擊“連麥請求”,就可以和專家“網上面對面”互動交流。僅安圖縣每天就有超過6000人同步在線觀看學習。一個月來,全縣已經對180個行政村的農民進行了培訓。

大粮仓,稳稳的!东三省“春耕画卷”徐徐展开

吉林省安圖縣農業專家在“備農事”直播課堂上講課。安圖縣委宣傳部供圖

“疫情攔住了科研人員下鄉入屯的腳步,卻攔不住我們科技助農的心,怎麼把技術送到農民手中?用網絡!”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錢春榮作為農業科技專家代表,從2月11日起就陸續錄製了玉米備春耕、選種、整地等系列小視頻,並組織指導黑龍江省農科院水稻、大豆、雜糧等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員,錄製不同作物的畫外音視頻動漫,通過快手平臺向農民朋友直觀、明白地傳播科學技術。

如何備春耕?黑龍江省亦採取“線上”方式,農業科研人員成了“直播達人”,農資也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創建了種植、養殖、農機、蔬菜、食用菌等7大類生產科技交流服務微信群,普及推廣到全省農民,並充分運用微信、抖音、益農信息社、農業大數據平臺等新手段,開展網上訂購農資、網上貸款和網上科技培訓。目前,全省已有9800多家農資生產企業和經營門店參與網上訂貨銷售;所推出的按日計息、隨借隨還的農業大數據網上貸款,今年已發放貸款105億元,惠及農戶8萬戶。

政策補貼用得準 農民種糧有奔頭

秧好八成年。秧田管理是培育壯秧的關鍵。在號稱“中國第一農場”的黑龍江省墾區友誼農場,育秧棚內綠油油的水稻秧苗一望無際。

大粮仓,稳稳的!东三省“春耕画卷”徐徐展开

黑龍江省墾區友誼農場,育秧棚內的水稻秧苗長勢喜人。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穩固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讓中國飯碗裡更多地裝上黑龍江的優質糧食。《黑龍江省2020年糧食增產行動計劃方案》中明確提出,全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要比上年增加近50萬畝,達到2.15億畝以上;並提早釋放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信號,明確了“2020年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基本保持穩定,玉米生產者補貼標準適當提高,大豆每畝補貼高於玉米200元”的總體原則,引導農民及早確定種植意向。從目前農情調度情況看,黑龍江省糧食作物面積較上年繼續擴大,並呈現水稻穩、玉米和小麥增、大豆減的趨勢。

“一公頃地,苞米按0.75元一斤算能賣1.8萬多元,小麥能賣2.2萬元,多收入近5000元。”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善友鎮三家子村的村民劉建勇告訴記者,可觀的收入堅定了老鄉們種植小麥的信心。

針對今年的備春耕生產,吉林省多次召開會議安排部署,並出臺系列扶持政策。2月7日,吉林省農村疫情防控專班召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調度視頻會議”;3月3日,召開全省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暨推進備春耕生產視頻會議。吉林省農業農村廳以2019年為基數,向全省市(州)下達了糧食播種面積指導性計劃指標,並將其納入對市(州)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內容,務必確保糧食播種面積不減少,並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關於支持備春耕的指導意見。

截至3月30日,吉林省重點農資企業開工率99%;全省現有農資經營門店開門率為95%;全省已組織化肥貨源349萬噸、農藥貨源2.3萬噸,分別佔春耕需求的94.3%和95.8%;全省種子平均入戶率為82.9%,肥料入戶率為74.5%,農藥入戶率為39.6%,均高於2019年同期。

2019年,遼寧省糧食總產量243億公斤,全省人均糧食佔有量達565公斤,高於全國人均水平。今年,遼寧將以玉米種植為重點,兼顧大豆、雜糧等旱作作物種類,在全省適宜耕作區開展保護性耕作作業補助工作。已安排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280萬畝,保護性耕作800萬畝、黑土地保護試點110萬畝,全省配方施肥面積穩定在6000萬畝以上。目前,遼寧省農業和財政部門已提前下達政策性資金60餘億元,並將繼續實施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調動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種糧積極性。

人勤春來早,百事農為先。東北三省共同描繪的春耕畫卷正在黑土地上徐徐展開,向金色的秋季一路延伸。

大粮仓,稳稳的!东三省“春耕画卷”徐徐展开
大粮仓,稳稳的!东三省“春耕画卷”徐徐展开

人民網聚焦疫情抗擊特別報道:

  • 【各地在行動58】回訪:自救+幫扶,多地因疫情受困企業過關了嗎?
  • 【各地在行動57】疫情下的清明:祭祀在“雲端 追思在心間
  • 【各地在行動56】多地發放消費券 拉動市場“小陽春”
  • 【各地在行動55】2020各地清明祭掃指南
  • 【各地在行動54】多地陸續復學,校園重開要注意啥?
  • 【各地在行動53】講述:逆行歸來,父母才知道我去了“疫”線
  • 【各地在行動52】源頭管控、瞞報追責 多地出新規嚴防疫情境外輸入
  • 【各地在行動51】線上問診、線下預約,各地力保非新冠病人避“疫”就醫
  • 【各地在行動50】照護留守親屬、延長帶薪假,各地關愛一線醫護有實招
  • 【各地在行動49】長三角戰“疫”朋友圈 協同發力“雙戰線”
  • 【各地在行動48】多地叫停清明現場祭掃 提供免費代祭
  • 【各地在行動47】多地明確延遲停暖,不另收費
  • 【各地在行動46】一手抓戰“疫”,一手抓脫貧
  • 【各地在行動45】支援一月,容顏雖改初心依舊
  • 【各地在行動44】數說對口馳援這一月
  • 【各地在行動43】別樣暖心禮,送給特別的“她”
  • 【各地在行動42】戰“疫”路上,有你們,更暖心
  • 【各地在行動41】春季招聘大考,看各地如何“答題”
  • 【各地在行動40】這場戰“疫”,京津冀聯合答卷中
  • 【各地在行動39】圖解|穩住外貿外資,各地有“高招兒”
  • 【各地在行動38】致敬!多省區市支援湖北醫護人員全名單公佈
  • 【各地在行動37】專項防控、分類管理,多地“出招”嚴防疫情跨國擴散
  • 【各地在行動36】依法戰“疫”,多地通過依法有序開展防控工作決定
  • 【各地在行動35】寄往“疫”線的家書
  • 【各地在行動34】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耕備耕正當時
  • 【各地在行動33】分時接待、分散遊覽,多地景區恢復開放
  • 【各地在行動32】出車出錢促復工 各地新政一覽
  • 【各地在行動31】10張圖記錄19省區市對口馳援感人瞬間
  • 【各地在行動30】專線定製、滿載率可查 多地公交地鐵新規保復工
  • 【各地在行動29】因地制宜開“藥方” 19省區市對口支援這麼幹
  • 【各地在行動28】兩天內全覆蓋,19省份人員物資陸續抵鄂
  • 【各地在行動27】線上教學穩住別慌,各地網課指南來了
  • 【各地在行動26】"先愈"幫"後愈",多地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血漿傳遞愛
  • 【各地在行動25】戰“疫”時期的愛情
  • 【各地在行動24】防控疫情中,各地“菜籃子”拎穩了嗎?
  • 【各地在行動23】記者調查:各地企業有序復工 多種措施保障安全
  • 【各地在行動22】你的心結我來解,31省區市“心理防疫”上線
  • 【各地在行動21】全國一盤棋,19省區市醫療隊火速馳援湖北
  • 【各地在行動20】復工未復產,各地服務業呼籲政策支持
  • 【各地在行動19】各地“鐵公機”這樣備戰“返程潮”
  • 【各地在行動18】31省區市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來了
  • 【各地在行動17】暖心!多地為滯留湖北籍旅客搭起臨時"家"
  • 【各地在行動16】小“網格”給力大戰“疫”
  • 【各地在行動15】應對疫情工作不力,全國超100名幹部被問責
  • 【各地在行動14】這些地方已出臺新政 幫扶企業安度抗“疫”期
  • 【各地在行動13】扶持企業政策,哪家強?
  • 【各地在行動12】抗疫緊要關頭,各地力避形式主義
  • 【各地在行動11】停課不停學!@孩子們,聯網上課了
  • 【各地在行動⑩】24小時不停工,多地企業全力以赴保抗疫物資供應
  • 【各地在行動⑨】阻擊疫情:我是黨員,我必須向前!
  • 【各地在行動⑧】本該撒嬌的年紀,他們轉身投入戰“疫”
  • 【各地在行動⑦】多地穩定"菜籃子"供給,口罩試行"預約"購買
  • 【各地在行動⑥】阻擊疫情:匯大愛共前行 我們一定能贏
  • 【各地在行動⑤】“為愛加班”的2.2婚姻登記,為愛取消
  • 【各地在行動④】測體溫、禁聚餐、控物價,確保360度防控無死角
  • 【各地在行動③】請戰!我是共產黨員
  • 【各地在行動②】全國19省份暫停省際長途客運
  • 【各地在行動①】鄉親們,防疫的正確姿勢看這裡
  • 阻擊疫情:請戰!請戰!我請戰!
  • 多名網民借武漢疫情造謠被依法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