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到底何意?很多人理解錯

李白和杜甫作為唐代詩壇的魁首人物,在詩歌成就上可謂是難分高下,不過在生活質量上卻是高下立判。雖然李白一生也是仕途不順,遭遇過各種挫折,但是比起杜甫李白顯然是幸福得太多,起碼李白很少挨餓受凍,但是杜甫卻是顛沛流離了半生之久,曾經窮困潦倒到小兒子餓死家中。這樣的生活遭遇也是讓杜甫成為了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中有很多抒發對世態炎涼、奸佞進讒的感嘆和憤懣,尤其是其中的“三吏”“三別”更是被傳頌千古的名篇佳作。

杜甫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到底何意?很多人理解錯

因為杜甫的詩歌不僅反映了當時底層社會的矛盾和民間疾苦,更是記錄了唐王朝盛極而衰的歷史鉅變,所以也被譽為“詩史”。而本期筆者要介紹的這首詩正是杜甫“史詩”中的第一首長篇作品,不過很多人都只記得這首詩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一句家喻戶曉的千古名句,而且對於這10個字的理解和讀音很多人都是搞錯了,那麼這句話到底應該怎麼讀?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詩。

杜甫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到底何意?很多人理解錯

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值安史之亂前夕,他從長安到奉先縣探望妻兒,在路途中看到了很多底層人民的苦難,也看到了各種社會矛盾,詩人已經敏銳地察覺到唐王朝或將迎來鉅變,所以在他的這首詩中有一種“大廈將傾”的氛圍。

杜甫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到底何意?很多人理解錯

這首長詩大致可分為三段,第一段從起首到“放歌破愁絕”,主要是詩人的抒懷,同時也是對詩人內心的層層剖析,雖有用世之心,奈何又難以“為五斗米折腰”,也不能像很多隱士那樣“一走了之”去逃避現實。由此不難看出詩人的熱腸和無奈,在那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可謂是舉步維艱。

杜甫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到底何意?很多人理解錯

第二段是從“歲暮百草零”到“惆悵難再述”,這一段主要講了詩人從長安到奉先縣路途中的所見所聞,同時也夾雜著對於朝中那些奸佞的諷刺。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一千古名句就是在這一段,很多人將這段話裡面的“臭”讀作“chou”,將這段話理解為“朱門裡面的酒肉吃不完都放臭了,朱門外的路上卻有飢寒交迫致死的人”。但實際上這裡的“臭”是通假字,通“嗅”,它的讀音也是“xiu”,這句話的理解應該是“朱門內酒肉飄香,朱門外挨餓受凍致死的人有誰去埋葬!”

杜甫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到底何意?很多人理解錯

第三段則是從“北轅就涇渭”到結束,主要是詩人的憂懷,通過自己的境遇還有路途中的見聞,詩人不由對國家的時局產生了擔憂。在這一段是詩人“推己及人”,自己作為一個小官,好歹能夠免租稅和兵役,但小兒子都被餓死,那麼其他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其實已經不言而喻,當一個國家大多數人都生活在這樣的水深火熱當中,那麼這個國家已然是到了生死存亡之際。而不久後“安史之亂”的爆發其實也正是印證了詩人的所思所想。

杜甫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到底何意?很多人理解錯

不得不說,杜甫對於現實刻畫的這種詩作可謂是信手拈來,或許這也和他切身遍嘗世態炎涼不無關係。雖然在詩風上杜甫不如太白灑脫有仙氣,但這恰恰正是他的特點所在,他對現實的披露和諷刺也不是李白能夠企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