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魯”力

“與去年同期相比,我們的銷售額增長了2倍以上,最近一直在加班加點抓生產。”在舉目皆是牡丹花的園區道路上,山東悅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郭海英說。

郭海英告訴記者,疫情初期,企業受到上游包裝生產廠家的一些影響,但是影響很快消除,2月10日就已經復工,現在無論種植還是加工,都已經全面恢復正常。

“齐”心“鲁”力|一朵花的力量

遊客在菏澤市曹州牡丹園裡欣賞盛開的牡丹。(菏澤市委宣傳部供圖)

從外觀來看,這家位於菏澤市牡丹區的企業並不顯眼。但是企業自2014年從事牡丹產業以來,現在每年能生產牡丹籽油1000多噸。產品不僅銷售到國內一線城市,還開拓了日本、韓國、法國等海外市場。

記者瞭解到,除了直接流轉廠區周邊的1700畝土地種植牡丹,這家企業還在所在地安興鎮,帶動了2萬畝的油用牡丹種植。

近年來,菏澤市以打造“特色支柱產業”為目標,立足優勢、深入挖潛,牡丹產業化走在全國前列,帶動作用也愈發明顯。

“通過在牡丹籽油生產流水線上工作,我一個月能賺兩三千元的工資,已成功脫貧。”從安興鎮陳家莊村來企業務工的郭貴英告訴記者。

“家裡的五畝地都流轉了,還能在工廠上班,日子慢慢變好了。”郭貴英說。在這家企業,直接就業的貧困戶有10人以上。牡丹產業的發展,為周邊更多人提供了長期穩定脫貧的工作機會。

重視科技研發,借力電商渠道,是菏澤市牡丹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帶動作用越來越強的直接驅動力。“今年網絡銷售增長很快,有機牡丹籽油賣得好。”在廠區隆隆的機器轟鳴聲中,郭海英大聲說。

為更好地挖掘牡丹產業潛能,郭海英還與當地研究機構合作科研攻關,在研究梨樹和油用牡丹的生長習性後,決定進行大規模套種。這看似簡單的舉動,帶來了巨大的收益,比單獨種植油用牡丹,每畝地的收益提高了4倍以上。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化妝品……琳琅滿目的牡丹產品外,還有品種繁多的觀賞牡丹,每年春季盛開在魯西南這片土地上。

“我們培育了10萬盆微型盆栽牡丹,現在已經賣出去7萬多盆。”走進牡丹區牡丹辦事處李洪周行政村,一座現代化的智能溫室大棚格外顯眼。大棚裡,山東傾城丹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包亞民興奮地說。

與傳統多見的大型盆栽牡丹不同,包亞民等人經過多年鑽研,開發出植株較小、花色齊全的微型盆栽牡丹。

“微型盆栽牡丹最大的特點就是適合網絡銷售,適合通過快遞等方式長途運輸,能讓牡丹盛開在千家萬戶。”說起這種剛剛開始大規模試種的新品種,包亞民如數家珍。

“這家企業也是我們的扶貧基地。”李洪周行政村村主任李孝傑說。為了推動“花樣產業”發展,村裡流轉了90畝地,全力支持企業做大做強。這個脫貧攻堅任務繁重的村莊,在人養牡丹的基礎上,找到了“牡丹養人”的長效脫貧致富路。

目前,菏澤市牡丹種植面積達48.6萬畝,建有曹州牡丹園、中國牡丹園等10餘個觀賞園區,開發出牡丹系列產品240種。

“一朵花的力量有多大,我們都是見證者。”包亞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