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美國人每年聖誕必看的電影 看的讓我熱淚盈眶

這部美國人每年聖誕必看的電影 看的讓我熱淚盈眶

生活多美好海報

每年聖誕節,美國各地的電視臺都會不約而同播放一部1946年上映的老電影——《生活多美好》(It’s a Wonderful Life)。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部由弗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執導,詹姆斯·斯圖爾特(James Stewart)主演的影片,早已成為了美國人心目中聖誕節的代名詞。然而,這部電影的命運其實正如同影片的主人公一樣,經歷了大落大起。

  回顧當初,《生活多美好》在1946年聖誕檔最初公映時,卻未能獲得美國觀眾的青睞,相反,其票房慘敗還直接導致了一家電影公司的關門大吉,甚至連卡普拉的電影事業也因此遭遇重挫,幾乎一蹶不振。

  《生活多美好》根據菲利普·範·多倫·斯特恩(Philip Van Doren Stern)1943年完成的400字短篇小說《最好的禮物》改編而成。事實上,小說完成之初,斯特恩沒能找到願意出版的單位。靈機一動,他決定自費將它印成小冊子,當作那一年的聖誕卡,寄給周圍200位親朋好友。其中的一本最終落在了電影明星加里·格蘭特手裡。他十分喜愛這個故事,不久之後就說服了常與他合作的雷電華電影公司,用一萬美元買下了小說版權。

  原本,格蘭特自己想當主演,但雷電華先後找了幾位編劇,都沒能交出令人滿意的改編劇本。一晃幾年過去了,失望的雷電華公司只好又以一萬美元的價格,將小說版權賣給了由名導演弗蘭克·卡普拉與威廉·懷勒(William Wyler,《羅馬假日》)、喬治·史蒂文斯(George Stevens,《原野奇俠》)等人合組的自由電影公司(Liberty Films)。這是他們當時剛成立不久的一間獨立電影公司,與雷電華簽訂了一紙合作協議,拍出來的作品約定都會交給雷電華來發行。

這部美國人每年聖誕必看的電影 看的讓我熱淚盈眶

弗蘭克·卡普拉 資料圖

  弗蘭克·卡普拉當時年近五十,憑藉著《一夜風流》、《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等作品,早已在好萊塢名成功就。“二戰”期間,他毅然放棄蒸蒸日上的電影事業,主動請纓加入美軍,在最前線拍攝了不少宣傳片。《生活多美好》是他迴歸好萊塢之後的第一部作品,卡普拉信心滿滿,志在必得。他說服幾位合夥人,為《生活多美好》投入了高達230萬美元的製作預算。為此,自由電影公司不惜從銀行借貸了154萬美元。

  1946年初秋,影片完成拍攝。故事的主人公喬治雖然有一隻耳朵失聰,但從小就志向高遠,希望離開家鄉小鎮開創一番事業。然而,父親的早逝令他不得不放棄理想,留下來繼承家族公司,好在心愛的姑娘瑪麗一直支持他,還與他組建了小家庭,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幫助鄉鄰。眼看戰爭到來,有的成了萬人敬仰的英雄,有的成了發國難財的富翁,身有殘疾的喬治無法參軍報國,只能繼續窩在小鎮裡服務鄉民。終於等到戰爭結束,成了四個孩子父親的喬治已經滿足於一邊照顧好家人,一邊勉力維持公司。可是,因為叔叔的一次疏失,喬治的公司瀕臨危機,一想到公司破產後公司同仁和家人的生活無著,走投無路的他決定在聖誕夜跳河自盡,以獲得保險賠償。好在這個一生平凡的好人打動了天使相救,曾經受到過他恩惠的人們也紛紛慷慨解囊,最終在聖誕節這天,喬治又重拾美好的生活。

  在為期三個月的拍攝過程中,卡普拉先後與編劇、攝影、配樂等合作伙伴鬧翻,似乎也為他之後的事業走下坡路預先埋下伏筆。按照原本的計劃,《生活多美好》會在第二年一月上映,但為滿足奧斯卡提名的要求,公司決定提檔至當年12月20日在紐約率先上映。當時最有影響力的《紐約時報》影評人鮑斯利·克勞澤批評影片太過多愁善感和不夠現實主義的評論文章,顯然影響到了觀眾對於《生活多美好》的預期。1947年1月7日,影片正式在全美各地公映,結果只拿到330萬美元的票房,排在當年全美所有影片的第26位。

這部美國人每年聖誕必看的電影 看的讓我熱淚盈眶

《生活多美好》劇照

  算上所有制作費用和宣發費用後,《生活多美好》令自由電影公司蒙受了52萬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卡普拉他們只好選擇轉讓公司,以免徹底宣佈破產。經過競標之後,派拉蒙成了它的新主人,但僅僅三年之後就把自由電影公司結業了事。

  《生活多美好》的票房失敗令好萊塢對卡普拉失去了信心,之後他執導的幾部電影大多默默無聞。1961年的《錦囊妙計》成了他最後一部導演作品,當時他也才64歲。要知道,卡普拉在1991年以94歲高齡辭世,一代名導人生的後三十年,幾乎完全與電影事業無染,回頭看來真是叫人不勝唏噓。而這一切,可能都是源自於《生活多美好》這部被他視作自己最佳作品的電影。

  半個多世紀後回看《生活多美好》當年所遭遇諸般不順,最讓人感到莫名與好笑的,恐怕還是影片惹上的那些政治紛爭。1946年距離“二戰”結束才過不久,但冷戰形勢已開始形成。在此背景下,聯邦調查局和由麥卡錫主導的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HUAC)竟從這部人畜無傷的電影裡頭,看出了創作者意在宣傳共產主義的左派傾向。當時正在好萊塢發展的著名小說家安·蘭德(Ayn Rand)也公開批評《生活多美好》“是對美國的嚴重威脅”。在他們看來,由詹姆斯·斯圖爾德飾演的電影主人公喬治·貝利的人生故事極其具有顛覆性和煽動性,尤其是影片將代表著資本主義的銀行家樹立為主要反派的做法,明顯就是要故意醜化上層階級富有者,甚至將《生活多美好》拿來和蘇聯電影做了一番比較。

這部美國人每年聖誕必看的電影 看的讓我熱淚盈眶

《生活多美好》劇照

  時過境遷,如今這部影片早已成為銀幕經典。每到十二月,只要你身處美國,打開電視機常能看到它在放映。但之所以能從當年的票房毒藥變到如此受歡迎,其背後的原因竟是由於一次工作上的疏失。原來,按照1909年的版權法案規定,電影作品的版權保護期是28年,期滿之後,版權所有者可以選擇續期。1946年完成的《生活多美好》,版權保護期在1974年結束。因為票房不佳的緣故,原本的版權所有者派拉蒙公司,早已對這部電影不抱任何希望。之後其版權數易其手,落入了一家名為全國電視電影事務所(National Telefilm Associates)的私人公司手裡。1974年,他們忘了去為《生活多美好》續期,於是,從1975年開始,它便成了所謂的公共版權作品,誰都能拿來放映。

這部美國人每年聖誕必看的電影 看的讓我熱淚盈眶

  在那個還沒有網絡,沒有DVD,甚至都沒有VHS錄像帶的時代,一部電影結束院線放映之後,基本上就等於是從公眾視野中徹底消失了。再想看到,只能等電影節,或是去紐約等大城市裡才有的專放舊片的藝術影院了。在此背景下,能作為公版作品被各地電視臺隨意拿來在聖誕前夕播放的《生活多美好》,自然佔了先天優勢。數年之後,美國人便習慣了在這闔家歡樂的時刻反覆欣賞這部電影的新時尚,而且慢慢發現,它其實並沒有當初的評論和票房所體現的那麼糟糕。事實上,《生活多美好》在許多方面,都可以用電影傑作來形容。

  “這是我這輩子所見過的最活見鬼的事情。”1984年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卡普拉如是說,“如今,這部電影已經有了屬於它自己的生命,而於我而言,感覺也像是已經跟它完全沒了關係。我就像是家長,看到自己的小孩有了出息,變成了美國總統。我肯定感到驕傲,但功勞不在我,而在這小孩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