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基督教大學,ICU因國際化而高大上


國際基督教大學,ICU因國際化而高大上

各位好,本期我們來講講ICU。

Emmmmmm…不是重症監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的那個ICU,雖然考學一年下來命考掉半條的這種絕望小編十分理解,但現在進重症監護室さすがに還是太早了(笑)。

今天的主角是國際基督教大學(International Christian University,簡稱ICU)。

光看校名,想必很多同學都會把它從考學候補名單上劃去:這個學校一看就是個宗教大學,怕不是隻能學基督教???我當然不!

Emmmm…這確實是民間對ICU的普遍誤解,比起曾被英文譯名耽誤的近畿大學,國際基督教大學算是很慘了,不論是英文縮寫還是日文名都帶有一種微妙的誤導性,非常尷尬了。(也不知道將來是否會有改名的可能性)

然而,雖然ICU是個只有一個學部的宗教大學,但這一個學部涵蓋的專業範圍卻十分廣泛,履修方式也十分多樣……總之就是一所特色分明的大學,具體體現如下。(以下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ICU的特色

日英雙語教育

相信大家可能心裡都有數,如果校名上有"國際"兩個字,基本上英語課程是沒得跑了。

ICU正是如此,作為畢業條件,學生必須選擇リベラルアーツ英語プログラム(教養英語項目)或日本語教育プログラム(日語教育項目)的其中一個,有點類似必修語學的感覺。前者是面向日語母語者的英語課程;後者是面向留學生的日語課程。

至於入學後選擇哪個項目,則需要看出願時選擇的入試製度:英文項目入學的同學必修語學科目就是日語教育項目;由日文項目入學則要必修教養英語。

以教養英語項目為例:

由入學時的英語成績(摸底考試、海外經驗等)進行分班,成績越糟糕課程越豪華……學費交得絕對值,英語成績不好怎麼辦?一週11節英語課,保證晚上夢話都不知道怎麼說(笑)。


國際基督教大學,ICU因國際化而高大上

*ICUリベラルアーツ英語プログラム


三學期制

比起一般日本的大學的兩學期制(春、秋),ICU設置了春、秋、冬三學期制,好處就是學生可以組合多項科目,學習內容更加充實。

國際基督教大學,ICU因國際化而高大上

*ICU的三學期制 vs. 他大學二學期制


具體來說,二學期制的大學在每學期的開始分別進行履修申告(選課),4年間可以選8次課(當然也有4年只有4次選課機會的學校)。

而在三學期制的ICU在4年間則可以選12次。

實不相瞞,小編在讀的學校實行的就是上述4年4次選課制度(春秋一貫制,這名字是我編的),深受其苦,在此表示對ICU三學期制十分羨慕。春秋一貫制因為在春學期就需要決定一年間的選課,計算差錯或者操作失誤等原因導致履修學分過少的情況時常發生,制度的原因,秋學期想要追加履修又異常麻煩,限制非常得多(不能跨校區選課等),很不靈活。

扯遠了,回來。

另外,ICU還實行學期完結制:每門課都以學期為單位,一學期結課——這與日本其他大學常見的"一節課一週一次持續春秋兩期"的制度十分不同。同時也意味著,同樣課時的課需要在更短期間內結課。在ICU,一門課需要以一週多次的形式開講,才能做到"學期完結"。因此,課程內容聯繫更加緊密,也更利於學生複習預習,也是順應三學期制發展而來的學期完結制的一大優點。

國際基督教大學,ICU因國際化而高大上

*ICU一週課程 vs. 他大學一週課程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三學期制在課程選擇調整、課程組合的多樣性以及學習效率上吊打二學期制和春秋一貫制(酸了)。

或許連放假時間都不一樣,搞不好還能體驗到"錯峰放假"的快感,再也不用和別人假期人擠人了(我猜的)。

多樣的專業選擇

除去雙語教育和三學期制,ICU還設置了"主專攻"、"雙主專攻"、"主專攻+副專攻"等專業選擇方式,可以說是十分順應歐美大學教育的潮流了。

國際基督教大學,ICU因國際化而高大上

*ICU專攻選擇方式

三種方式在學習內容、各學科學分分配比例以及畢業論文要求等方面都大有不同。

詳細可以參照下圖。

國際基督教大學,ICU因國際化而高大上

*各專攻選擇畢業要件例


然而,"雙主專攻""主專攻+副專攻"並不是"雙學位"。

查閱官網可以發現,不論是選擇哪種方式,最終畢業時所獲得的學位都是教養學士學位(但在畢業證書上會寫明),因此同學們不必過分糾結於功利計算,選擇自己想學的就行。

當然在寫志望理由書的時候也可以拿這一點拋磚引玉,展現一下自己的入學意欲。

學士 · 修士5年プログラム

日本的大學學制一般是"學部4年+大學院2年"本碩共計6年,本碩連讀的5年項目在日本可以說比較少見了。


雖然時間短是這類項目最吸引人的地方,但這一點也一直飽受詬病——然而,時間短並不等於學的東西少,相反要將兩年的學習內容壓縮到一年之中,課業的強度是可以想象的。

ICU在設置這一項目時顯然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因此,該項目的學生在學部4年級時就可以履修大學院的課,同時可以在專任教授的指導下和大學院生一起,以修士論文為目標受到專門的指導。可以說是做到了在學部和大學院課程之間的無縫銜接。

此外,在費用方面,ICU也為學生做盡打算。參加5年項目的學生不僅省下了大學院的入學金,利用大學院的新入生獎學金制度還有可能獲得"大學院第一年第一學期學費全免"的機會(當然,能不能拿到全憑本事)。

國際基督教大學,ICU因國際化而高大上

*學士・修士5年プログラム vs. 通常情況


由此看來,5年項目有益無害,但要成為其中的一員,也沒有這麼容易。

在應募資格上,GPA、獲取學分數有硬性要求,此外還要提交推薦信和研究計劃書,滿足以上條件後參加書類選考。

一輪選考下來,命都搭進去半條。成功入選候補生難道就萬事大吉,坐上去大學院的直通車了嗎?並不可能。

大四最後一學期到大學院,還是有選考——應募資格仍然是GPA,沒有的可以退群了;考試形式變成了筆試+面試;提交的材料也多了一倍。

大學院入學選考過了,這回總能坐吃山空了吧?呵呵,沒有的。大學院入學時,5年項目的候補生需要有GPA3.0,不然可能會喪失資格(?);修了時GPA也有要求,如果沒達到3的話大概可能會留級……吧(我猜的)具體還是得詳細諮詢大學事務處。

但是對現在還處於考學階段的小夥伴而言,其實不必太拘泥於5年項目,因為它只能作為志望動機的一部分。

比起思考5年項目的利弊,還是在大學入學考試上加把勁比較實在。

下面我們來看看報考ICU的一些注意點吧。

報考指南


如上文所述,ICU入學後的必修語學科目是直接受入試製度影響的,因此,選擇英文入試還是日文入試需要慎重考慮。


ICU面向留學生主要有兩種入試製度:

1. ユニヴァーサル・アドミッションズ April/September Admissions by Documentary Screening(4月/9月入學書類選考) *下稱"英文入試"

2. ユニヴァーサル・アドミッションズ 4月/9月入學國際學生「4月入學國際學生入學試験」および「9月入學國際學生書類選考」 *下稱"日文入試"

下面我們來分別看一看。

英文入試


*由於2020年度4月、9月入學的英文入試均已結束,2021年度尚未公佈,以下僅根據2020年度募集要項展示出願材料,一切變更以2021年度要項為準。

出願材料

網上出願材料:

*PDF文件形式

ICU申請表(ICU Application Form)


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


小論文(Short Essay)

郵送材料:


高中成績單


高中宣傳冊 *


畢業證明 or 標準化考試成績單 *


英語成績(雅思或託福)*


2份推薦信

*高中宣傳冊選擇提交


*使用高考成績的情況下可能會被要求提交附加材料


*如果沒有參加高考或其它標準化考試(ACT,SAT,etc.)可能沒有出願資格,需要提前聯繫入學科


*雅思6.5以上 or 託福iBT 79以上


選考方式


書類選考


總結


ICU國際化十分有名,每年ICU都會在世界各國間奔走進行招生,因此英文項目的報考一直都是大盛況,合格情況也十分可觀——2019年度4月入學報考104人,合格32人;2019年度9月入學報考401人,合格223人。由於在國際社會,9月入學才是主流,因此帶有日本特色的4月入學則顯得有些失意了。


但因為標準化考試種類的一些限制,對於在中國留學生群體中比較常見的沒參加高考、高三來日的學生,出願ICU的英文項目可能就十分有難度了。


對於就讀於國際高中或是原志望去歐美國家、手持ACT、SAT等國際考試成績的同學來說,英文項目也是個選擇。


但由於英文項目向來不乏出身英語國家的申請者,英語成績的優勢明顯不那麼突出,還需要在小論文、個人陳述和標準化考試成績上下功夫。


日文入試

*由於2020年度4月、9月入學的英文入試均已結束,2021年度尚未公佈,以下僅根據2020年度募集要項展示出願材料,一切變更以2021年度要項為準。

關於留考

留考科目要求:*出題語言為日語


「日本語・総合科目・數學(コース1またはコース2)」or「日本語・數學(コース2)・理科(物理・化學・生物から2科目選択)」

關於英語成績

雅思5.0以上 or 託福iBT 61以上

有效期2年以內

關於並願

只要滿足各選考制度的出願資格,均可並願

選考方式

4月入學:

書類選考+面試


*面試僅限書類選考合格者參加


*面試為日英雙語

9月入學:


僅書類選考

總結

由於ICU只有一個學部,其中文理專攻兼具,報考考生中文理學生的比例也沒有明示,因此無法進行合格數據分析。

縱觀近年ICU的入試情況,日文項目報考考生人數較少:2019年度4月入學報考18人,合格6人;2019年度9月入學報考6人,合格4人。另外在學制上較為西化是ICU的優點也是缺點,可能直接導致了一些想要體驗傳統日式教育氛圍的考生將ICU從報考列表上剔除。


和4月入學的入試狀況相比,9月入學的報考人數顯著減少,這也許是由可用留考成績導致的——同一年度4月和9月入學可用留考成績是相同的,因此,在前年度(2020年度入試的情況下指2019年)11月留考中失利的同學難以合格4月入學入試,也無從出願9月入學入試;而本年度剛剛來日不久、沒有留考成績或只有當年6月留考成績的同學也無法出願9月入學入試。


此外,英語成績要求也十分高。相信一直關注我們的"出願TIPS"系列的小夥伴可能會有印象,對比上述系列中的任何一所大學的英語成績要求,ICU的日文項目可能是至今為止對英語成績要求最高的了。4月入學的日英雙語面試也讓人瑟瑟發抖。


ICU的選考方式主要的側重點顯然是擺在英語上,對於一些不擅長日語但英語特別強的小夥伴來說算是個好消息了(當然也可以挑戰英文項目)。


條條大路通羅馬,ICU給了那麼多選擇,各位同學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入試方式進行報考,想必會收穫頗豐。特色學部


小編找遍官網都沒有在菜單任何一個選項裡發現ICU唯一的學部的名字。最終,在出願要項的不知名的小角落裡發現了它:教養學部アーツ・サイエンス學科。

Emmmm…我決定稱它為まぼろしの學部。(開玩笑)


如文章開頭所述,作為ICU的寶貝看板學部,教養學部的專攻涵蓋範圍橫跨文理,同時也包含學際融合科目,加上雙主專攻和主專攻+副專攻的靈活組合,絕對物超所值,滿足一切求知慾(不說了,我退學去了)。


所以教養學部到底有啥專攻?


教養學部下設人文科學、經營・經濟學、歷史學、政治學・國際關係學、社會・文化・傳媒、自然科學、教育學・言語教育、心理學・言語學、學際專業9個分野,各個分野下還有細分,共計31個專攻。


這裡面最令人在意的恐怕就是學際專業(學際的なメジャー),看上去就有一種捉摸不透的神秘感。


學際專業包含——アメリカ研究、アジア研究、開発研究、環境研究、ジェンダー・セクシュアリティー研究、グローバル研究、日本研究、平和研究——8個以問題解決和地域研究為主題的分支,比較注重實際運用。


其中除アメリカ研究、アジア研究和日本研究這類地域研究科目以外,其餘研究項目似乎都與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掛鉤。以後希望在聯合國工作的各位小夥伴想必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吧。

國際基督教大學,ICU因國際化而高大上

*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


以平和研究為例,其主要目標是:理解戰爭、貧困、人權等人類社會的構造問題及其歷史起源,將其相互關聯以尋求和平地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需要結合哲學、宗教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觀點對問題進行考察,同時通過實際參加和平活動等體驗及理論研究培養能力。


因此,履修國際政治學、國際法等與國際社會的基礎知識相關科目是必須的,其次,通過交換留學或海外實習等活動拓展眼界,這一類努力也不可或缺。此時,就到了ICU的海外協定校們的出番了。


至於到底有啥協定校,還要靠各位親自去探索。畢竟畫的大餅雖好,進不去就是黃粱一夢,腳踏實地備考才是上策。


最後祝諸君考學順利。


(名校志向塾 ビオ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