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立儲風波中,馬齊並沒有推舉八阿哥胤禩,卻為何受到嚴懲?

用戶3708573217


大學士馬齊表面上沒有推舉八阿哥胤禩,實際上他是推舉胤禩的主謀。不過,按理說馬齊推舉胤禩也沒錯。

康熙廢太子不久就後悔了,他要復立太子。但是出爾反爾康熙覺得沒面子,於是找來心腹大臣李光地做了一次長談,把他復立太子的想法告訴了李光地,希望李光地把他的意思透漏出去,讓大臣們主動提出復立太子,他只是被動答應,事做了,面子也有了。沒成想,李光地打心眼裡不同意復立太子,他沒有把康熙的意思透漏出去。



過了一段時間,康熙覺得李光地應該把他的意思傳達得差不多了。時機成熟,開始行動。於是召集大臣宣佈公推太子,說你們推薦誰就是誰,並特意強調,“大阿哥胤褆除外,大學士馬奇不得參加。”

康熙的意思很明確,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都被圈禁,胤禔除外,胤礽在內,同樣被圈禁,待遇不同,這是其一。

大學士馬奇是滿族官僚的帶頭大哥,馬齊支持八阿哥胤禩,是八阿哥黨骨幹,胤礽被廢后,他一直在為胤禩奔走,爭取皇儲之位。這是其二。

太子胤礽被廢后,出來爭儲位的主要就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康熙把大阿哥排除,禁止八阿哥黨黨首參與,其意思明確指向廢太子胤礽。

要做的工作都做了,在康熙看來複立太子沒啥懸念。



然而公推結果大出康熙的意料,選出的是八阿哥胤禩。康熙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本來馬齊推舉胤禩也沒有問題,第一他沒有得到讓他推舉廢太子胤礽的消息,第二八阿哥胤禩也非常優秀。但問題是康熙說了,大學士馬齊不準參加,馬齊裝作不知道參加了推舉。康熙是何等聰明之人,馬齊是滿族大臣之首,八阿哥胤禩黨黨首,耳目眾多,不可能沒人把康熙的話傳達給他。馬齊極力參與推舉大會,他不可能不做工作。

康熙召集群臣,責問是誰先提議推舉胤禩的?沒人吱聲。康熙再問,到底是誰先提出的?群臣看糊弄不過去,於是有幾個人指出了巴琿岱。康熙說,“一定是佟國維、馬齊的主意”。馬齊辯解說不是他。巴琿岱和馬齊是一夥的,看馬齊為自己辯解馬上說,是大學士張玉書指使的。張玉書一看這形勢是要栽贓他,得!那就撕破臉皮吧!於是把馬齊私下裡交代他推舉胤禩的話和盤托出。



馬齊被逼到死角,人證物證具在,康熙馬上給馬齊上綱上線,搞串聯,拉選票,推舉胤禩,什麼意思?不就是要為自己的將來謀私利嘛!這時馬齊已經成了待宰的羔羊。第二天,康熙把馬齊治罪,馬齊的弟弟馬武、李榮保連坐貶官。

有意思的是康熙的處理,把馬齊交由胤禩禁錮,看管,教育。馬齊為推舉胤禩獲罪,把他放到胤禩那裡管束,是讓胤禩照顧他嗎?

其實康熙心裡清楚,胤禩很優秀,比大阿哥強,比太子胤礽也強,選胤禩馬齊是出於公心。馬齊為官清廉,特別是做地方官時,表現突出,深受百姓愛戴,是個公大於私的人。他力挺八阿哥胤禩本來無可厚非。而且,馬齊沒有接到康熙復立太子的聖意,不存在違逆。

康熙治馬齊的罪,完全是欲加之罪。所以,康熙打擊馬齊,只是雷聲大雨點小。這就是康熙的仁慈。冤枉人能留有餘地。


有得觀史


馬齊沒有參與推舉八阿哥胤禩,是因為他被康熙排除在了參加這次“推舉新太子”會議的名單之外,但是儘管如此,馬齊依然非常積極而又活躍的保舉八阿哥胤禩,進而被康熙皇帝革職,其家族其他成員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懲罰,而他成為了朝臣之中的“最大輸家”。



歷史上的“推舉新太子”與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百官舉薦新太子”可謂是有著諸多的不同之處。

《雍正王朝》中,在“百官舉薦新太子”這段劇情裡,起到關鍵性作用的三位大臣佟國維、馬齊、張廷玉,實際上都沒有出現在正史中的這次會議中。

先來說說張廷玉,他沒有出現原因非常簡單,這個時候的他在老家守孝。

張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的進士,與年羹堯同榜,之後張廷玉一直任翰林院檢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張廷玉父母先後去世,他回鄉守孝,兩年後才重新官復原職,所以這個時期他並不能參加這次康熙組織的會議。

然而,即便是張廷人仍在任上,以他當時的級別,也沒有資格參加。

畢竟,張廷玉終康熙一朝,其所擔任的最高職務不過是內閣學士兼吏部侍郎的職務,其真正進入權力中樞已經到了雍正朝的中期了,這個時候他在朝堂上的位置還是相對邊緣化的。

至於馬齊和佟國維,他們是被康熙皇帝主動的排除了名單之外。

佟國維,他是康熙皇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親弟弟,又是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父親,所以佟國維既是康熙皇帝的舅舅,又是他的岳父,所以他與康熙皇帝的關係極為密切的。

在此之前的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佟國維已經致仕退休,不過康熙皇帝遇到重大問題仍會召其詢問意見。只不過在關於復立胤礽的問題上,康熙皇帝還是果斷的將佟國維排除在外,因為康熙皇帝非常清楚,佟國維非常的討厭太子胤礽。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烏蘭布通之戰”期間,佟國維的大哥、也就是康熙皇帝的親大舅佟國綱壯烈犧牲,佟國維認為這與太子胤礽的叔姥爺索額圖支援不利且對敵情隱瞞不報密切相關,甚至在戰後還彈劾索額圖借戰事“排除異己”,就此對索額圖以及其所支持的太子胤礽產生了極度的不滿與厭惡。再加上胤礽這一時期行事驕橫,對於佟國維及其女兒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都是極為的不敬,這也讓佟國維對其更加反感。

既然知道佟國維不喜歡胤礽,康熙必然不會讓佟國維參與其中。

而對於馬齊,康熙皇帝也非常清楚,他同樣是極度的厭惡和排斥太子胤礽。

當然,不同於佟國維反對胤礽是摻雜了大量的個人情感因素,馬齊對於胤礽的厭惡則完完全全是出於公心。

馬齊對於太子胤礽的驕橫跋扈、貪婪奢靡以及結黨營私是非常的不滿,並且他認為將王朝交給如此行事不堪的胤礽,會將整個國家的基業毀掉,所以出於對國家、對康熙皇帝負責的角度考慮,馬齊是自始至終與佟國維一樣,都在反對胤礽。

而他們兩個支持的都是八阿哥胤禩,一方面是因為八阿哥胤禩帶人平和贏得了二人對其的好感,另一方面是胤禩在署理國政以及辦差做事上,做事表現出了非常卓越的能力。當然,不僅僅是佟國維和馬齊,朝中絕大多數的官員也因為同樣的原因,選擇支持八阿哥胤禩。

綜上所述,這次“推舉新太子”會議,張廷玉沒有資格參加,佟國維和馬齊又被康熙拒絕參加,而歷史上真正參與到其中並且有著重要影響力的朝臣是以下四位。

第一位,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

努爾哈赤時期“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的孫子,康熙朝初年四位輔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的兒子,他的兩位姐姐先後嫁給了康熙,分別是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以及十阿哥胤䄉的生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第二位,內大臣鄂倫岱。

鄂倫岱的是前文中所說的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烏蘭布通之戰”中壯烈犧牲的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兒子,並且此時已經襲承了佟國綱一等公的爵位,而鄂倫岱也是佟國維的親侄子,同時和康熙也是表兄弟的關係。

第三位,翰林院掌院學士揆敘。

揆敘是康熙朝權臣明珠的兒子,生母是英親王阿濟格的女兒,他的哥哥是滿清第一詞人納蘭性德。

第四位,戶部尚書王鴻緒。

進士出身的王鴻緒,是當時漢族士大夫階層和讀書人的重要代表,在漢族官員之中有著比較高的威信。

除此之外,還有一位對於會議的召開起到關鍵作用的人物,這便是李光地。

本次會議,康熙皇帝是通過李光地召集的,並且康熙皇帝暗示李光地要將自己想要復立胤礽的想法告訴眾人。

至於康熙皇帝為什麼要選擇李光地來執行此項差事,是因為李光地是太子胤礽的老師,並且他非常支持康熙皇帝“立嫡”的想法,也支持康熙皇帝乾綱獨斷。在此之前,他就已經明確表示:

“天下大事,果然太子很不好,卻說萬萬動不得,難道舉祖宗之天下而喪之,其可乎?建儲大事,義當決自聖躬,唯宜天心獨斷。”

就這樣,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四,這場被康熙給予厚望的“舉薦新太子”的會議,在暢春園召開,但是最終的結果卻令康熙大失所望。


與會眾人“平安無事”,反而是沒有參會的馬齊遭到了罷免。

這場會議一開始,就想著康熙皇帝所不願意看到的方向發展。

阿靈阿首先發言,他極力痛斥胤礽之前的種種罪行,隨後又保舉八阿哥胤禩為繼位人,這一觀點得到了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人的一直贊同。

見到此康熙皇帝馬上對八阿哥胤禩予以了批判,並且提出了自己理由:

“八阿哥未嘗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

按照康熙皇帝的說法,第一,八阿哥年紀尚小,還不懂事;第二,參與奪嫡之爭,結黨亂政,剛剛被他進行了懲治;第三,他的生母是辛者庫出身的良妃衛氏,身份太過於卑賤。

但是阿靈阿等人並不為所動,繼續堅持舉薦八阿哥胤禩為新太子,使得康熙皇帝希望通過此次會議營造輿論基礎進而復立胤礽為皇太子的全盤計劃徹底落空。

此時康熙皇帝心中的憤恨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又不能夠處罰這些參會人員。

一方面,暢所欲言、不予追究,是他此前定下的規矩,貿然反悔必然會有失皇權威嚴;另一方面,康熙皇帝也非常的清楚,太子胤礽有他的問題,大臣們發對復立胤礽也是出於對國家、對朝廷負責的考慮,而不是單純的個人恩怨或者利益驅動。

所以,在這之後,與會的阿靈阿等人繼續在朝為官,並且繼續為康熙皇帝所信任與重用。例如鄂倫岱在此之後被升任為領侍衛內大臣;在阿靈阿去世後,康熙皇帝也給予了非常隆重的禮遇以表哀悼。這也說明這些朝臣確實未受到本次會議的影響。

然而,對於被康熙皇帝排除在會議名單之外的馬齊,卻完全是另外的一番光景。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初,就在胤礽被複立為皇太子的同時,康熙皇帝以非常嚴厲的口吻訓斥了馬齊,並革去了其大學士的頭銜和職務,他的兩位弟弟馬武和李榮保以及其他在朝的家族成員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牽連,為康熙皇帝所懲處。

而康熙皇帝之所以如此對待馬齊,便是與其在這次“舉薦新太子”會議前後的表現密切相關。

前文中也說到了,康熙皇帝已經明確告知了佟國維和馬齊不能參與本次會議,然而,非常清楚康熙想要復立胤礽想法的二人,卻依然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在這之後,佟國維和馬齊更是私下照會阿靈阿、揆敘等人,相邀共同反對胤礽,扶保八阿哥胤禩,這與《雍正王朝》中,兩人的表現是如出一轍的。

在康熙皇帝已經力排眾議重新復立胤礽為皇太子,佟國維和馬齊則是繼續表達了自己的不滿與抗議,佟國維甚至用“引罪自請誅戮”來脅迫康熙,給康熙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與負擔,心中也必然是無比的憤怒。

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皇帝不好再對已經退休致仕的舅舅兼老丈人佟國維下手,只能拿馬齊來洩憤,於是罷免了馬齊的職務,其家族成員也盡皆遭到懲罰。而這也成為了馬齊為官生涯中所遭遇到的最為慘重的挫折。

當然,康熙如此嚴厲的出發了馬齊,還有兩個因素是不能忽略的。

其一,馬齊並不是在會議的過程中“光明正大”的提出自己的反對意見,而是在背地裡行“陰謀之事”,之對於康熙皇帝來說是大忌,必然難逃懲治。

其二,按照康熙皇帝一貫的風格,必須要有人“背鍋”的。

就像康熙“智擒鰲拜”,不殺鰲拜而殺掉的是皇叔班布爾善,“烏蘭布通之戰”慘勝,放跑了噶爾丹,康熙的親哥哥裕親王福全要承擔責任接受懲罰一樣,康熙想要復立胤礽卻遭到了朝臣們的一致抵制,與會的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等人因為康熙皇帝有言在先不能處分,佟國維又因為身份和地位特殊的原因處分不了,所以最終,馬齊成為了所有人的“替罪羊”,而在這種情況下,也只能是由他扛下這份責任了。


及時的“懸崖勒馬”,讓馬齊得以善終收場。

康熙皇帝對於馬齊的革職處分,可以說給了馬齊以極為慘痛的教訓,也讓馬齊明白了此後應有的處事之道。於是在此之後,馬齊在“九子奪嫡”中選擇了絕對的中立。

當然,馬齊能力還是有的,並且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滿洲官員中,馬齊是公認的最有學問的存在,於是見到了馬齊改變了此前的觀念,康熙皇帝也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新啟用馬齊,並委以重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基,“八爺黨”的一眾皇子以及他們當年的支持者們皆遭到了雍正皇帝的打壓和迫害。即便是已經去世的阿靈阿和揆敘,雍正還是將二人的墓碑分別改為了“不臣不弟暴悍貪庸阿靈阿之墓”以及“不忠不孝陰險柔佞揆敘之墓”,以示羞辱。

儘管馬齊有過之前那段扶保八阿哥胤禩的“黑歷史”,但是馬齊能夠及時的抽身其中,保持中立,並且其所具備的能力也得到了雍正的認可,在這樣的情況下,馬齊被雍正任命為總理事務大臣,成為雍正最為重要的幫手之一。

對於馬齊,雍正皇帝曾評價說:

“如彼馬齊、高其倬、魏廷珍、甘國璧等,非不能辦事之人,乃習成巧術,自謂保身遠害,藉為推卸之計。此風有妨於政治,無益於國家,況將來後進效尤,其弊有不可勝言者。”

由此可見,在雍正朝期間,馬齊完全沒有收到此前時間的影響,也沒有被雍正貼上“八爺黨”的標籤,進而繼續得到了信任與器重。

而更讓馬齊感到安心的是,雍正五年(1727年)的時候,在雍正皇帝的主持和授意之下,雍正的皇四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迎娶了馬齊的弟弟李榮保之女富察氏為嫡福晉,這便是後來的孝賢純皇后,足可見雍正對於整個富察氏家族的重視。

乾隆四年(1739年),馬齊病逝,乾隆皇帝以極高的禮遇治喪,並且贈予諡號“文穆”,之後由令其入祀賢良祠,讓其享受到了莫大的身後殊榮,而馬齊也就此以善終的結局收場。


雍親王府


馬奇?

馬奇曾經是親八阿哥的重臣。

康熙於47年一廢太子,隨後就後悔了,11月14日下旨,要求大臣們推舉太子,假惺惺表示你們大多數人的意見就是公議。



但康熙明確要求馬奇不要參與此事。



可馬奇沒有遵守康熙的要求,與退職公爵佟國維密切合作,公開推動八阿哥上位。馬奇隨後遭康熙重處,革去大學士,交八阿哥嚴厲管束(是不是很意外?),馬奇弟弟李榮保(乾隆岳父)也被牽累。



第二年,馬奇被康熙重新啟用,成為滿洲首席大學士,戶部尚書,算是重回巔峰。

後面,馬奇逐步脫離八阿哥,雍正繼位後馬奇與八、十三、隆科多四人同為總理王/大臣。

馬奇基本得到雍正的重用,乾隆4年死。


四川達州


沒有直接參與,但顯然有暗示,直接違背了康熙的命令。康熙更是明白,馬齊負領導責任,從重處罰。


馬齊出身名門,是當時最尊貴的滿洲鑲黃旗人,父親米思翰是康熙早年議政大臣、戶部尚書,幾個兄弟也都位居高官。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時,馬齊是什麼身份呢?他在康熙三十八年獲封武英殿大學士。康熙時的大學士排名為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四殿二閣大學士。其中,中和殿、保和殿大學士當時空缺。文華殿大學士有兩個,一個叫溫達,半退休狀態,基本就在幕後編書,另一個是張玉書,漢人。清朝一般滿大臣在漢大臣之前,所以張玉書實際上的影響力遠在馬齊之下,馬齊實際上已經是群臣之首。而後來馬齊受罰,也與這個排名在自己前面但勢力不如自己的張玉書有關。


根據《清史稿》記載,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不久即生悔意。但聖命不能朝令夕改,於是需要找個臺階下。就想出了群臣舉薦新太子的辦法,其實心裡希望的是有大臣能舉薦二阿哥胤礽,這樣康熙就能順理成章復立其為太子。但是八阿哥胤禩一夥兒早已蠢蠢欲動,胤禩在群臣中頗有人望,一些大臣想來個“定策之功”要把胤禩拱上儲君寶座。

會議之前,馬齊先到,張玉書後跟隨而至。康熙問馬齊,大臣有沒有什麼推薦人選,馬齊就說很多大臣屬意八阿哥胤禩。康熙顯然對這個答案不滿,就叫馬齊不要說,因為馬齊是群臣之首,他把這個話說出來自然很有影響力。所以如果馬齊嚴格按照康熙的指示,徹底退出這個推薦太子議題,可能也就沒有後面的事了。

(張玉書)

但是,因為胤禩黨羽阿靈阿寫“八”字給大臣們,群臣於是推薦八阿哥胤禩。康熙責問群臣是誰首先推舉胤禩,群臣在逼問下說是都統巴琿岱。康熙由此認定是佟國維、馬齊指示(想必此人素來與佟國維、馬齊二人交好),馬齊辯解,巴琿岱說是漢臣先推薦的。這下就直指漢臣首領張玉書了。於是張玉書不客氣,立刻說馬齊曾經說過推薦八阿哥的話,馬齊理屈詞窮。康熙勃然大怒,以馬齊抗旨不遵、作威作福為由將他和兩個弟弟馬武、李榮保(乾隆富察皇后之父)下獄,定了死罪,康熙免其一死,命胤禩禁錮馬齊,奪馬武、李榮保官職。


這就是整件事情來龍去脈了。馬齊究竟有沒有對群臣提出推薦八阿哥,雖然沒有實錘,但是從各種角度可以說明,馬齊不可能完全無辜。首先就是康熙聽說都統巴琿岱是第一個提出推薦八阿哥的人,就立刻認定是佟國維、馬齊的建議,可見此人必是二人親信。馬齊至少是縱容了這種情況的發生。其次,張玉書對馬齊的指控,雖然可能有些各執一詞,但鑑於馬齊理屈詞窮,顯然是被張玉書捏住了把柄。故而,康熙完全可以認定,馬齊至少是默許了群臣推薦八阿哥的事件。而既然康熙已經嚴禁馬齊參與此事,他就應該乖乖閉嘴,甚至應該引導大臣們不再推薦胤禩,但顯然他沒有,所以,康熙必須嚴懲。最後,馬齊作為群臣之首,自然對大臣們的行為要負領導責任,故而無論怎麼算,馬齊都是“罪有應得”。

當然,康熙處置馬齊也是一時權宜之計,為的是徹底平息換太子風波。風波過去,馬齊很快在康熙四十九年復出,並在五十五年成為首席滿洲大學士。之後在雍正即位後獲得重用。


伊耆角木


康熙和雍正兩朝的忠臣馬齊,是一個在康熙朝和雍正朝都很受到重用的大臣。從某種角度來講,在康熙朝的後期(康熙四十三年後),大學士馬齊才是真正的“群臣之首。

電視《雍正王朝》當中的馬齊,其人物設計似乎是一個不善搞權謀,也不會爭權奪利,只是嚴格的按規矩辦事的“老實人”,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第一次被廢,康熙決定公開推舉新太子的事件中,馬齊是八阿哥胤禩的擁護者,而馬齊的擁護似乎只是認為八阿哥胤禩的確是太子的最佳人選,而且尊重大部分官員的選擇而已,並且馬齊似乎並不揣摩康熙的意圖,認為既然是公開推舉,那麼就應該是誰的選票多就是誰當太子,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康熙說馬齊:隆科多說他六叔糊塗,我看你才是真的糊塗!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馬齊因為“真糊塗”被康熙降級,扔在上書房行走,位列張廷玉之後。這個處罰其實根本算不上處罰,因為電視劇當中的馬齊,本來就是上書房排名第二的大臣,而佟國維被貶之後,馬齊依然排名第二,只不過換了一個排名第一的人而已。

電視劇當中的馬齊,在雍正朝依然是受到重用,依然是大學士,上書房大臣,和後來的軍機大臣。其最重要的原因是馬齊的光明正大和堅持原則。

但是,歷史上的馬齊卻絕對不是一個“糊塗人”。事實上作為大學士(首席)的馬齊,在康熙四十三年一等公佟國維“退休”之後,就是朝廷當中滿族官員的領袖,也是八阿哥胤禩的堅定支持者,這個狀況一直到康熙四十八年以後,馬齊的態度才開始慢慢有所轉變,最終成為雍正的堅定支持者。

在雍正朝,馬齊是作為主理朝政的四個核心人物之一,其他三個分別是怡親王允祥,廉親王允禩和一等公隆科多。並且在整個雍正朝,馬齊一直獲得重用。

在歷史上,馬齊在康熙朝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之後,康熙搞公開推舉新太子的時候,因為推舉八阿哥胤禩為新太子的事,被康熙責罰,多爵罷官,他的弟弟們也因此受到了牽連。

但事實上,馬齊本人並未公開出面推舉八阿哥胤禩,但康熙把“背地串聯”的罪名安到了馬齊的身上,馬齊受罰實屬替康熙背了個“黑鍋”。而在電視劇當中背黑鍋的是佟國維。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第一次被廢。但是沒過多久康熙就覺得這次廢太子太過任性和操切。他開始後悔這個決定。但是“君無戲言”讓他無法反悔。康熙除了不斷的向外界釋放他“原諒和理解廢太子”的信息,同時也在想辦法“復立太子”。在這個時候,康熙的心裡基本上沒有認可任何一個取代廢太子胤礽的理想人選。

康熙找到了大學士李光地,把自己的意思(復立太子)並不直白的告訴了李光地,並暗示李光地把自己的意思傳達給上書房的大臣們。但從後來的結果來看,李光地並沒有傳達康熙的意思。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整個上書房都不約而同的“裝糊塗”了。

過了一段時間,康熙認為李光地應該是“把事兒辦的差不多了”,他通知上書房公開推舉新太子,康熙的本意是想通過大臣們的“推舉”,順理成章的讓太子復位,為此他特意下旨:大阿哥胤褆除外,大學士馬齊不得參與舉薦新太子。在康熙認為堵死了大阿哥胤褆的路,限制住馬齊的舉薦,也就剩下“太子復位”這一種可能,何況他還專門就此事交代過李光地。

但是,事情的結果讓康熙十分的尷尬:上書房推舉上來的是八阿哥胤禩。這讓康熙很鬱悶。他高度懷疑有人暗中串聯,結黨營私

最終指認和揭發馬齊的是另一個大學士張廷玉。康熙認為在這次推舉新太子的過程中,大學士馬齊和已經“退休”的一等公佟國維在背後搞串聯,為了“擁立之功”而推舉了他們支持的八阿哥胤禩。

這個事,嚴格的講馬齊是為了推舉八阿哥胤禩而“裝了一次糊塗”。而他為八阿哥的上位也的確是做了很多的“鼓動和聯絡”的工作。在這一點上康熙處罰馬齊也算是馬齊“咎由自取”。但是,歸根結底,大臣們一致推舉八阿哥為新太子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馬齊支持八阿哥胤禩也沒什麼問題。這個前提是康熙的公開推舉新太子的“承諾”。

官僚集團能夠獲得“儲君”的選擇病決定權,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是建立與皇族分權局面的絕好機會,因此官僚集團是不會輕易放棄這種權力的爭奪,所以。這一次的官僚集團“全體裝糊塗”,算是一種官僚集團的策略。

康熙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在馬齊被罰不久之後又重新啟用了馬齊,不僅官復原職,到了康熙五十八年馬齊成為“首席滿大學士”。

說到底還是康熙有點心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