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文化研究系列文章之二十一:六郎城的传说

六郎城的传说

恒山愚人、裴宣根据民间传说整理

恒山文化研究系列文章之二十一:六郎城的传说

在浑源县裴村乡凌云口村南坡龙峪口西的山坡上,有一座用黄土砌成的土堡,当地老百姓叫它六郎城。六郎就是号称“杨无敌”的杨业的儿子杨六郎(杨延昭)的小名。

杨延昭本名叫杨延朗,后来才改为杨延昭。民间传说杨延昭是杨业的第六个儿子,故称他为杨六郎。杨六郎小时候特别沉默寡言,可能受父亲遗传或者家族影响,每天就喜欢用棋子摆弄军阵玩。父亲杨业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常常对别人自豪地夸赞说:“延昭这个孩子像我!”每逢外出征战戍守,杨业就经常把六郎带在身边。太平兴国年间,杨业在浑源、应县、朔州一代征战的时候,杨六郎被任命为先锋官。一次宋军和辽军敌我双方打仗对垒,彼此混战在一起,杨六郎忽然被辽军一枝乱箭射穿胳膊,他不以为意,愈战愈勇,继续率领将士奋勇杀敌,将士们受到鼓舞,士气大震,最后把辽军打得丢盔卸甲、狼狈逃窜,从此辽军只要对阵听到杨六郎的名字,就惊得胆战心寒,一段时期不敢再侵犯边境,八、九年间边境保持安定。这八、九年间,随着宋将李继隆调往西北前线,郭守文、刘廷翰、崔翰、田重进相继去世,宋军在河北前线署的高级指挥官的人选上出现了巨大缺口。这批富有经验和能力的高级指挥官的相继离去,对于宋军在战役指挥能力上的打击是可怕的。咸平四年,最后一个有经验和能力的老将范廷召去世,宋在河北前线面临高级将领无人可用的窘境。太宗、真宗大量起用藩邸亲信出身的将领如傅潜、王显、王超、王继忠等担任河北前线的高级指挥官,而这批藩邸亲信既没有丰富的战场经验,又没有过硬的军事才能,仅凭其出身便爬上前线高级指挥官的地位,直接导致宋军前线指挥的劣势愈加恶化。值此形势,辽军于是又集中兵力侵犯宋军边境。咸平二年冬天,辽军突然兵犯遂城。当时杨六郎正好驻守遂城,遂城城小墙低,防备较弱。辽军自恃兵强马壮,把遂城团团围住,攻城战斗十分激烈。杨六郎考虑到敌强我弱的形势,如果这样僵持下去,我方必然损失惨重,最后落得城破兵败的结局,必须另想他方。后来,他心生一计,命令集中城中所有壮男,用木桶把水担到城墙上,然后把集中起来的水顺城墙灌下,遂城马上就变成了一座寒光闪闪的冰城。辽军的攻城部队多次攻城,都因为城墙光滑士兵上不去,又屡屡被宋军弓箭所伤,最后只好垂头丧气退兵而去。遂城之战是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成为扭转整个战役的关键,极大地鼓舞了宋军的斗志,在其他宋军的共同合击下,最后彻底击败辽军。杨六郎因此一战也受到皇上嘉奖,从此,大宋百姓皆以杨六郎为自豪,到处传诵他的名字。他戍守或者战斗过的许多地方,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坐落在浑源县龙峪口峪的边山峪口上一座古军营,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传说杨六郎在金沙滩一战后,为保存实力撤退到此,筑此军营养兵屯驻。他在此城屯兵数年,养精蓄锐,后来杨家军逐年扩大。相传穆桂英破浑州搬兵就是从这里搬的救兵,所以后来这座军营就被老百姓称为六郎城。六郎城离穆桂英搬兵踏下马蹄印的马蹄湾相隔不远,因此这也更印证了这里就是六郎城的传说。

恒山文化研究系列文章之二十一:六郎城的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