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疫情給中國經濟按下了“暫停鍵”,隨著復工復產的“重啟”,每個企業都在經歷復原挑戰: 一方面要同心協力追回待工期的損失,另一方面防控疫情不能鬆懈,否則會令前期努力功虧一簣。同時,疫情帶來的集體恐慌、社會隔絕、工作方式的改變,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企業家和員工的心理狀態,而每個人的心理復原力對企業活力的恢復和整個中國經濟的強勁反彈至關重要。今天分享的這些數據,希望能助力個人和組織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復原力打造,加速反彈進程。


來源 | 長江商學院領導力與激勵研究中心


繼首期調研之後,長江商學院領導力與激勵研究中心戰“疫”同行系列調研第二期聚焦“復工前後企業家及員工心理復原力的打造”,深入瞭解不同行業、類型、規模企業的管理者和員工在當前的心理狀態和復原力水平,助力個人和組織復原力的提升。


在線問卷發放對象主要為長江商學院高層管理教育(EE)和長江商學院企業家學者項目、EMBA、FMBA企業家學員、往屆校友及其企業員工,採取匿名形式。其中,EE課程項目包括“長江CEO”、“總裁高級管理課程”、“接力長江”、“資本X商業”、“文創+”、“大健康”、企業內訓課程等。同時,問卷鏈接通過長江商學院公眾號和自媒體矩陣面向公眾開放。


自2020年2月26日中午開啟問卷調研,到2020年2月29日下午1:37(諧音:疫散去)截止,3天時間共收集到有效問卷5,835份,共計507,732條數據。


01

整體判斷


高低復原力人群在分佈和相關因素上存在較大差異;我們對調研的重要指標進行了指數化,設計生成“反彈指數”,從性別、職級和行業等分析角度進行量化分析和呈現;關於“疫情結束後最大願望”和“最大收穫和成長”,我們對9000多條有效回答進行了多維度的對比分析,期待分析結果助力個人和組織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復原力打造,加速反彈進程。


1. 男性的高復原力人群佔比高於女性;女性的低復原力人群佔比高於男性。高復原力人群佔比呈現出隨著年齡、職級、任職時間增長而增加的趨勢。


2. 從企業規模角度,100人以下、年營收1000萬以下的小型企業高復原力人群佔比最低,低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


3. 從行業角度,高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的三個行業是:能源|礦產|環保(24.68%)、房地產(21.71%)、和服務業(21.66%)。


4. 從裁員薪酬預期角度,高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的是預期自身不會被裁員、工資增加的群體,但同時,在預期裁員可能性80%以上,薪酬下降50%以上的受訪者中,仍有較高比例的高復原力人群。


5. 隨著運動、與家人/朋友交流時間的增加,高復原力人群佔比呈上升趨勢。


6. 全樣本反彈指數(影響心理狀態的正向指標和負向指標之差,詳見下文)得分為49.95。高復原力人群反彈指數(65.41)顯著高於低復原力人群(21.65)。


7. 從性別×職級角度,反彈指數得分最高的是男性和女性一把手(54.94,54.29);得分最低為女性基層管理者和員工(46.60,46.87)。反彈指數的得分呈現出隨職級上升而增加的趨勢,女性受訪者的得分均略低於同職級男性。


8. 從行業角度,反彈指數得分最高的三個行業是:農|林|牧|漁(53.36),房地產(51.61),和生產|加工|製造(51.26);反彈指數得分最低的三個行業是:商業服務(47.28),交通|運輸|物流|倉儲(46.78),和教育|培訓(45.60)。


9. 關於“疫情結束後最大願望”,在4662份有效回答中,佔比最大的兩類為戶外活動或旅遊(1178條,佔比25.27%)和投入工作(960條,佔比20.59%)。


10. 關於“疫情中的最大收穫和成長”,在4446份有效回答中,佔比最大的兩類為珍愛生命及健康(962條,佔比21.62%)和陪伴家庭(643條,佔比14.45%)


02

高低復原力群體分佈及差異


心理復原力量表得分在0-40分之間,由低到高分成四個區間:0-19(低復原力)、20-29(一般復原力)、30-36(較高復原力)、37-40(極高復原力)。在對復原力的分析當中,為了更直觀的對比高低復原力群體的差異,我們選取了心理復原力得分為0-19的受訪者(305位,以下稱為低復原力人群),以及心理復原力得分為37-40的受訪者(1087位,以下稱為高復原力人群)。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1. 分性別情況:整體來說,男性的心理復原力得分高於女性。在所有男性受訪者當中,低復原力人群佔比為4.09%,低於女性的6.56%;同時男性的高復原力人群佔比為21.18%,高於女性的15.63%。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2. 分年齡情況:19-29歲組的低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為6.80%; 50-59歲人群的高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為22.94%。整體上,高復原力人群佔比呈現出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的趨勢。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3. 分任職時間情況:在所在企業任職時間1年以下的受訪者當中,低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為7.67%;任職時間在10年以上的受訪者中,高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為21.42%。隨著任職時間的增長,高復原力人群佔比呈增加趨勢。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4. 分職級情況:一把手當中,高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為22.90%,低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的是員工,為7.94%。隨著職級的提高,高復原力人群佔比呈增加趨勢。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5. 分企業規模情況:從企業人數角度,高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的是10000人以上企業(27.65%),低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的為100人以下的企業(6.87%)。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從企業營收角度,高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的為年營收10億以上的企業,低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是不清楚企業營收的受訪者(8.80%),其次為所在企業年營收在1000萬以下的受訪者(8.30%)。綜合來看,

100人以下、年營收1000萬以下的小型企業高復原力人群佔比最低,低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6. 分行業情況:高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的三個行業是:能源|礦產|環保(24.68%)、房地產(21.71%)、服務業(21.66%);低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的三個行業是:交通|運輸|物流|倉儲(10.42%),服務業(7.86%),教育培訓(7.01%)。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服務業從業人員的心理復原力呈現兩極分化的分佈。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注:商業服務、能源|礦產|環保、農|林|牧|漁、交通|運輸|物流|倉儲行業的高低復原力人群樣本數量較少,可能造成偏差。


7. 裁員可能性和薪酬預期:從裁員可能性角度,高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的是認為自己不會被裁員的受訪者(20.71%)

,之後隨著選項中裁員可能性的上升,高復原力人群佔比呈下降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在判斷自己裁員可能性為80%以上的受訪者當中,高復原力人群佔比也較高(20.45%),同時該選項組的低復原力人群佔比也最高(15.91%),表明在裁員比較確定的情況下,心理復原力的分佈呈現兩極化的趨勢,部分受訪者的復原力水平並未受到裁員的太大影響。但由於裁員預期在50%以上的高低復原力人群樣本數量較少,這部分結果有存在偏差的可能性。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從薪酬預期角度,高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的是認為自己全年工資獎金會增加的受訪者(32.35%),低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的是預期收入會減少50%以上的受訪者(8.68%),在該選項組中高復原力人群的佔比也較高(18.72%),表明在減薪預期比較明確的時候,部分受訪者仍保持了較高復原力水平。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注:本題一把手無需作答,因此人數有變化。


8. 心理狀態對比:從抑鬱度角度,高復原力人群的平均得分為1.63,低復原力群體為7.11,(全樣本抑鬱度平均得分為3.74,得分範圍為0-27);從焦慮度角度,高復原力人群的平均得分為1.32,低復原力群體為5.82(總體焦慮度平均得分為2.85、得分範圍為0-21)。抑鬱度和焦慮度分值越低代表抑鬱和焦慮的可能性越小,高低復原力人群的平均抑鬱度和焦慮度均在正常範圍內。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9. 忠誠度:從忠誠度平均得分角度,高復原力人群(27.68)大幅高於低復原力人群(20.63)。


從跳槽可能性的角度,僅對比高復原力和低復原力人群佔比,結果顯示:

隨著跳槽可能性的下降,高復原力人群佔比呈上升趨勢,低復原力人群佔比呈現下降趨勢。在絕對不會跳槽的選項中,接近90%(87.88%)為高復原力人群;在一定會跳槽的選項中,低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58.70%)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注:本題一把手無需作答,因此人數有變化。


10. 壓力管理:從壓力角度,壓力非常小的受訪者中,高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37.14%),壓力非常大的受訪者當中,低復原力人群的佔比最高(12.19%)。在壓力非常大的受訪者中,仍有19.38%為高復原力人群,表明這部分受訪者的較強抗壓力。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從運動時長角度,高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的是運動時長2小時以上的群體(29.82%),低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的是完全不運動的人群(10.32%)。隨著運動時長的增加,高復原力人群佔比呈增加趨勢。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從與家人/朋友交流時長的角度,在完全不和家人/朋友交流的受訪者中,低復原力人群佔比最高,為40.30%;

隨著交流時間的增加,高復原力人群佔比呈上升趨勢,交流時間在2小時以上的受訪者中,高復原力人群的佔比最高,為24.16%。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反彈指數:我們把心理狀態的正向指標(簡稱為P-positive,指標得分越高,對心理狀態的積極作用越強),以及負向指標(簡稱為N-negative,指標得分越高,對心理狀態的消極作用越強)進行了歸納梳理。正向指標包括:復原力、忠誠度以及滿意度;負向指標包括:抑鬱度、焦慮度以及壓力度。可以看到P指標高復原力人群得分為71.06,遠高於低復原力人群(37.85);同時,低復原力人群的N指標(16.2)遠高於高復原力人群(5.65)。我們用P-N的差值代表反彈指數,

高復原力人群反彈指數(65.41)遠高於低復原力人群(21.65)。全樣本的反彈指數得分為49.95。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滿意度為防疫措施、員工關懷、同事溝通和自身工作狀態四項指數化之後的平均值,得分範圍為1-5,分值越高,滿意度越高。


**根據以往研究,適度的壓力對心理狀態最為有益。但考慮到疫情的特殊時期,我們在此把壓力度歸為負向指標。


03

職級×性別重要指標回顧


職級和性別是本次調研分析中的重要維度,我們按照職級×性別將全樣本進行了分組,進行反彈指數的統計測算,從下表可見。在10個分組中,反彈指數得分最高的是男性和女性一把手(54.94,54.29);得分最低為女性基層管理者和員工(46.60,46.87)。


回顧調研結果性別差異的分析,結果顯示:女性一把手的心理復原力高於同職級男性,但同時女性一把手的抑鬱度、焦慮度和壓力度均高於男性一把手,反映了她們在復工期面臨更大的挑戰。


*注:【主題二:性別差異】


同時,反彈指數的得分呈現隨職級上升而增加的趨勢,各職級女性受訪者的得分均略低於同職級男性。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忠誠度一把手無需作答,此表默認男性和女性一把手忠誠度均為最高得分30。


04

行業重要指標回顧


從行業角度,反彈指數得分最高的三個行業是:農|林|牧|漁(53.36),房地產(51.61),生產|加工|製造(51.26);反彈指數得分最低的三個行業是:教育|培訓(45.60),交通|運輸|物流|倉儲(46.78),商業服務(47.28)。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05

疫情——復原力的重要一課


1. 疫情結束後的最大願望


我們向所有受訪者詢問了“疫情結束後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共收到有效答案4662條,經過歸納梳理,將其分為22類。其中佔比最大的兩類為戶外活動或旅遊(1178條,佔比25.27%)和投入工作(960條,20.59%)。其他主要答案分類為:與親友相聚和美食(各458條,分別佔比9.82%),看望父母(302條,佔比6.48%)和運動健康(297條,佔比6.37%)。


按照詞頻統計,頻率最高的三個詞是工作(562)、旅遊(498)和家人(279)。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從性別來看,在排名前6的願望類別中,男性受訪者在與親友相聚和運動健身兩個類別的佔比高於女性,其他四個類別女性佔比高於男性。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從職級角度,我們對比了一把手和員工,在排名前6的願望類別中,員工在投入工作類別的答案佔比明顯高於一把手(24.67%,17.06%),在旅遊、美食、看望父母陪伴家人三個類別中,員工答案佔比也高於一把手。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從高低復原力人群對比角度,高復原力人群在與親朋好友見面聚會類別中佔比明顯高於低復原力人群(10.36%,5.65%),其他類別兩者差距不大。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2. 疫情期間最大的收穫和成長


我們向受訪者詢問了“疫情期間最大的收穫和成長”,共收到有效答案4449條,經過歸納梳理,將其分為19類。其中佔比最大的類別為珍愛生命健康(962條,21.62%),其次為陪伴家庭(643條,佔比14.45%),學習新的技能(490條,11.01%),保持良好心態(421條,佔比9.46%)、獨處思考(339條,佔比7.62%)和收穫了新的認知(252條,5.66%)。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從性別角度,女性在珍愛生命、愛護陪伴家人、學習三個類比中的佔比高於男性;男性在保持良好心態、學會獨處和收穫新的認知方面佔比高於女性。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從一把手和員工的對比角度,員工在珍惜生命健康類別佔比明顯高於一把手(19.03%,10.81%),一把手在學會獨處類別佔比明顯高於員工(13.36%,3.36%)。其他選項兩者差別不大。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從高低復原力人群對比角度,低復原力人群在珍惜生命健康類別中佔比大幅高於高復原力人群(37.56%,17.15%),高復原力人群在學習、學會獨處和保持樂觀心態類別上佔比高於低復原力人群。


如何快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數據很重要


06

總結


從高復原力人群分佈和差異的角度,我們再度回顧了影響復原力的相關因素,影響高低復原力人群分佈的因素包括:性別、年齡、職級、企業規模、行業、薪酬預期、心理狀態、壓力管理等等,通過以上分析結果的呈現,個人和企業都可以從中借鑑,有針對性的進行復原力提升。


比如調研顯示:高復原力人群的佔比隨著運動和與家人/朋友交流時長而增長;在“疫情期間最大的收穫和成長”的有效回答中,高復原力人群在學習、學會獨處和保持樂觀心態類別上佔比高於低復原力人群,無論是個人的時間管理、還是企業的員工關懷和培訓,都可以在以上方面有所側重。


我們對個人心理狀態的重要指標進行了回顧和指數化設計,生成“反彈指數”,從性別、職級和行業等分析角度進行量化分析和呈現;從性別×職級角度,反彈指數的得分呈現隨職級上升而增加的趨勢,女性受訪者的得分均略低於同職級男性。從行業角度,反彈指數得分反映了疫情對從業人員心理狀態的影響,並在一定程度上預測了心理重建的前景。無論得分高低,企業都應關懷員工的心理狀態,重視團隊心理復原力的打造,為業績反彈夯實根基。


關於“疫情結束後最大願望”和“最大收穫和成長”,我們分別對4662個和4449個有效回答進行了多維度的對比分析,結果顯示:

疫情造成的社會疏離讓很多受訪者關注與他人的交流和關係的構建。在疫情期最大願望和收穫的答覆中,出現頻度較高的主題是:相聚、家人、交流,因此復工後企業對員工的關懷應更多從促進交流切入,提升團隊交流的頻度和深度,企業文化活動也可圍繞家、關愛等主題展開。


至此,戰“疫”同行二期調研的五篇主題分析文章已經全部完成。【主題一:復工追蹤】展現復工前後企業與個人狀態;【主題二:性別差異】 揭示兩性管理者和員工的異同;【主題三:韌性打造】探究影響復原力的多變量關聯;【主題四:壓力管理】分析了壓力來源、壓力管理和忠誠度;【主題五:加速反彈】通過對高低復原力人群和指數化的呈現,展望經營恢復和心理重建前景。


二期調研的主題為“復工前後企業家和員工心理復原力的打造”。我們認為,在空前的疫情挑戰下,員工的心理重建和團隊的再度凝聚,是所有行業企業在復工之後持續面對的重要挑戰。回顧整個調研的分析結論,我們將重要建議總結如下:


1. 此次疫情當中,中小型企業受到的衝擊最大,無論是企業家還是員工都顯現出較低的心理復原力水平以及非常高的抑鬱度和焦慮度,中小型企業應發揮靈活、扁平化的組織優勢,一把手和高管需更多和員工坦誠溝通,主動表達關愛、鞏固信心,為反彈蓄力。


2. 企業的復工選擇和個人的工作狀態對心理狀態影響非常大,應儘可能的控制降薪、裁員比例,同時儘量給予員工穩定的預期;調研發現:除疫情、具體的工作以及家庭方面的挑戰外,企業戰略方向不明確是造成很多受訪者目前壓力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企業應及時向員工明確未來業績目標和戰略調整方向,上下同頻,給予員工更清晰的預期以幫助他們提升可控感。


3. 企業應重視和關懷女性員工、年輕員工、新員工、基層員工的心理狀態。調研顯示出,較其他人群分類,這幾類員工的復原力水平較低,而抑鬱度、焦慮度、以及壓力度都非常高。

激活高復原力群體對團隊的帶動作用對於提升企業整體復原力尤為重要。比如企業可以更多地授權和信任老員工和高管(特別是女性高管),使其賦能企業其他低復原力群體。


4. 企業一把手和高管在疫情期面臨著更大的領導力考驗,也應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大多數受訪者看來,“一把手和高管親自帶頭鼓舞士氣”比線上線下課程更有效;女性一把手和高管在面對更大強度壓力的前提下,顯示出比同職級男性更高的心理復原力水平,這對提升整個組織的復原力至關重要。因此,企業應更加重視、挖掘、激發女性領導力的優勢,促進兩性領導力優勢的互補融合。


5. 在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之後,壓力來源各種各樣且不會消失,因此壓力管理需要迅速及時地進行。調研表明,在線辦公工作強度、效率和溝通效果,疫情防控和員工關懷的滿意度,對員工心理狀態有較大影響,企業應在工作量和工作強度上平衡充實感和可控性,兼顧員工照顧家庭的需要。


6. 培養並維持積極的社會關係是社會復原力的重要指標,因此組織應幫助員工提升承受應激事件和社會隔離並從中恢復的能力。調研結果顯示:運動和與家人/朋友交流是非常有效的減壓方式,選擇做公益作為有效減壓方式的受訪者壓力度最低,個人和企業都應適當進行公益活動,收穫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企業積極鼓勵/組織員工運動健身,與家人/朋友加強交流,保持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危難之時的凝聚效應也是組織復原力打造的難得機會,企業應通過對員工的關心,激發員工之間的互相關愛。


7. 疫情給了我們最重要的反思學習的機會,所有人都在重新審視生命要素的重要性和優先級排序,健康、情感交流、認知提升已成為個人和組織成長的重要議題。調研發現,對個人職業發展的擔憂是受訪者的壓力來源之一,企業應主動回應員工成長需求,選擇適合的線上線下學習、培訓模式,為員工規劃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從組織層面,企業應把握戰略覆盤的黃金“窗口”,準備迎接疫情過後的蛻變躍遷。


過去的一個月中,疫情的戰場已經從中國蔓延至全球,我們正在不斷親歷一系列“百年難遇”的事件:美股10天內4次熔斷,2020年東京奧運會延期……


這在二期調研問卷收集完成(2月29日)時,沒有人能夠預測。在更大的不確定性和危機下,中國經濟、中國企業和我們每個人能否扛過去?


目前,國內戰“疫”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展現了上下一心、協同聯動的組織優勢、製造大國產業和供應鏈體系的優勢,並且中國正在和世界分享經驗,攜手抗疫共克時艱。疫情倒逼下,很多企業積極進行戰略調整,推動科技創新和業務模式創新,催生新的服務和產品。


從調研中我們看到:5835位企業家和員工展現出來較高心理復原力、忠誠度、抗壓力,以及持續學習和自我提升的發展訴求。

我們相信,這些優勢終將轉化為中國經濟反彈的強大勢能,每一個企業、我們每一個人,也能從這罕有的洗禮中,收穫更強的韌性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