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死后,贾珍为何急着为儿子捐官,为的是讨好刚死去的儿媳?

在清朝捐个五品官,得多少银子?可以议价!秦可卿死后,贾珍为何急着为儿子捐官,为的是讨好刚死去的儿媳?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封建时代的青年学子,要想出人头地,就只有认真读书,走科举取仕之路。其实,除了埋头苦读外,要想进步,也是有捷径可走的,那就是“捐官”。“捐官”又称捐纳,是封建社会时期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物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

秦可卿死后,贾珍为何急着为儿子捐官,为的是讨好刚死去的儿媳?

捐纳的传统,应该是源于秦朝,因为秦朝以前的官场,实行的都是分封世袭制,是民是官,生来就注定了的。到了秦朝,天下为公,各地诸侯被灭,空出来那么多郡县,就为有军功与才能者提供了舞台。除了因功授官外,秦朝还有一个新规定,那就是可以用粮食换爵位。即史书中所说的“秦得天下,始令民纳粟,赐以爵”。因为连年征战,财政吃紧,当政者才想出了这么个办法。不过,秦朝售买的只是爵位,并非官职,所以,对吏治影响并不大。

秦可卿死后,贾珍为何急着为儿子捐官,为的是讨好刚死去的儿媳?

到了西汉时,捐纳则形成了制度,西汉中期,边关多事,用爵位换取粮食已不足以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汉武帝进一步鼓励捐纳,决定出卖更具吸引力的官职,“卖官鬻爵”合为一体。不仅出售“荣誉爵位”,还拿实质官帽变现。官位级别不同,价码也各异。比如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就向社会开列了一单官位价目表:禄位二千石的卖二千万钱;四百石的卖四百万,“三公”卖一千万。比如,中平二年(185年),当时汉灵帝刘宏卖官粥爵,三公(司徒、司空、太尉)的标价一千万钱。

秦可卿死后,贾珍为何急着为儿子捐官,为的是讨好刚死去的儿媳?

比如,时任廷尉的崔烈通过汉灵帝刘宏的傅母程夫人,只花费五百万钱就买来司徒一职。中平四年(187年)四月,司徒崔烈改任太尉。

而崔烈的继任者,曹操的父亲曹嵩的太尉之位,却是花了大价钱的——一亿万钱。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载:“嵩灵帝时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曹嵩哪来的这么多钱?原来,曹嵩有个好养父。

秦可卿死后,贾珍为何急着为儿子捐官,为的是讨好刚死去的儿媳?

曹嵩的养父曹腾,被认为是汉相曹参之后,曾侍奉过东汉安帝、济北王、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6位皇帝(安帝、济北王时曹腾刚刚净身,济北王、冲帝、质帝继位不满一年,准确地说,他只侍奉了四个),为帮桓帝刘志即位,中常侍曹腾是立有大功的,所以,刘志一上台,就加封曹腾为费亭侯,官拜大长秋。

秦可卿死后,贾珍为何急着为儿子捐官,为的是讨好刚死去的儿媳?

因为跟对了领导,曹腾的家人也被倍受照顾,所以桓帝末时,其养子曹嵩已官拜司隶校尉。灵帝即位的,擢拜曹嵩为大鸿胪、大司农,先后掌管国家的财政礼仪,位列九卿,位高权重。但是,曹嵩并不像养父那样是个清廉之人,多年为官,因权导利,曹家可谓富甲一方。

中平四年(187年)十一月,太尉崔烈被罢免,大司农曹嵩贿赂中官以及给西园捐钱一亿万 ,故为太尉,位列三公。太尉仅次于大将军,曹嵩由此达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最高峰。

秦可卿死后,贾珍为何急着为儿子捐官,为的是讨好刚死去的儿媳?

中平五年(188年)夏四月,汝南葛陂黄巾攻没郡县,曹嵩的太尉之职被罢免,随后回到谯县老家。董卓之乱时,曹操在陈留起兵,曹嵩不肯相随,带着少子跑到琅邪避祸,从而退出了尔虞我诈的风云官场。

其后的唐、宋、元、明都有捐纳,到清朝此风最盛。清代乾隆晚年,由于官吏贪污和乾隆的铺张浪费,国库空虚,一遇灾荒,就大开“捐纳”(卖官)。

秦可卿死后,贾珍为何急着为儿子捐官,为的是讨好刚死去的儿媳?

乾隆时期规定,白米20石可捐县丞1个。20石白米,是个什么概念呢?据吴慧在《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中的换算,清代的1石大米 = 104300毫升 = 104.3升 = 156.45市斤大米。20石大米就是3129这市斤,按现在的行情,普通大米第市手3元左右,3000多斤大米,也就万元左右。

清朝的米价又如何呢?康熙后期,据曹寅于康熙四十七年三月初一日的奏折称:“江宁上白米价一两二、三钱。” 乾隆三年米(石)2.6-2.75两,清仁宗嘉庆时米(石)丰年2两,歉年3两。“上白米”价格百稍贵,而一般的米价格要低得多。

秦可卿死后,贾珍为何急着为儿子捐官,为的是讨好刚死去的儿媳?

另据清人笔记《履园丛话》记载,在康熙末年,每升度米7文钱,每石米700文或银7钱;乾隆中期为每升米14文钱,折每石1400文或银1两4钱。20石白米,也就20多两银子,难怪,那时北京城几乎所有的旗人都拿发给的老米换了个官。

康熙征讨准噶尔费用不足,下诏鼓励富户捐纳,仅山西一省当年1年内捐县丞1万2千人,甘肃半年就捐了1万7……那时真可谓是顶子满天飞,比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总经理还多。

秦可卿死后,贾珍为何急着为儿子捐官,为的是讨好刚死去的儿媳?

清朝的捐纳分为常捐与大捐,常捐只捐出身虚衔,大捐则可卖知府以下的官。雍正年间督考国子监,就是考察那些纳过捐,但还没有正式到任正在等缺的候补官们,结果1万多监生里面9千5百余人不及格,甚至接近6成人交白卷。嘉庆晚年间国库空虚,捐生人数捐到了22万……当时全国只有1300个县,竟有20多万候补县官在熬油排队。

秦可卿死后,贾珍为何急着为儿子捐官,为的是讨好刚死去的儿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有处写到贾珍为儿子贾蓉捐官的事。原因是他最最疼爱的儿媳妇秦可卿,年纪轻轻就突然死掉了,出殡时,因为儿子贾蓉只是个监生,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于是,就想着给儿子捐个身份。恰好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来府上致祭,贾珍因而趁便就说要与贾蓉捐个前程。关于捐官这段,曹雪芹写得也较为详细:

秦可卿死后,贾珍为何急着为儿子捐官,为的是讨好刚死去的儿媳?

戴权会意,因笑道:“想是为丧礼上风光些。”贾珍忙笑道:“老内相所见不差。”戴权道:“事倒凑巧,正有个美缺,如今三百员龙禁尉短了两员,昨儿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来求我,现拿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到我家里。你知道,咱们都是老相与,不拘怎么样,看着他爷爷的分上,胡乱应了。还剩了一个缺,谁知永兴节度使冯胖子来求,要与他孩子捐,我就没工夫应他。既是咱们的孩子要捐,快写个履历来。”

秦可卿死后,贾珍为何急着为儿子捐官,为的是讨好刚死去的儿媳?

贾珍听说,忙吩咐:“快命书房里人恭敬写了大爷的履历来。”小厮不敢怠慢,去了一刻,便拿了一张红纸来与贾珍。贾珍看了,忙送与戴权。看时,上面写道:

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

曾祖,原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

祖,乙卯科进士贾敬。

父,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

秦可卿死后,贾珍为何急着为儿子捐官,为的是讨好刚死去的儿媳?

戴权看了,回手便递与一个贴身的小厮收了,说道:“回来送与户部堂官老赵,说我拜上他,起一张五品龙禁尉的票,再给个执照,就把这履历填上,明儿我来兑银子送去。”小厮答应了,戴权也就告辞了。贾珍十分款留不住,只得送出府门。临上轿,贾珍因问:“银子还是我到部兑,还是一并送入老内相府中?”戴权道:“若到部里,你又吃亏了。不如平准一千二百两银子,送到我家就完了。”贾珍感谢不尽,只说:“待服满后,亲带小犬到府叩谢。”于是作别。

秦可卿死后,贾珍为何急着为儿子捐官,为的是讨好刚死去的儿媳?

龙禁尉是皇帝禁中侍卫,虽不是一方主官,但,近水楼台先得月啊,这们的位置,也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得到的。乾隆帝的宠臣和珅的仕途就是从粘杆处侍卫起步的,后来一跃成为身居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要职的朝中重臣的。

一个五品龙禁尉,谈笑间就以1200两银子给搞定了,还不用当事亲自跑路,有快递小哥“送货上门”。五品官价值1000多两银子,作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曹雪芹,并非是随意虚构的,当是可信之言。

秦可卿死后,贾珍为何急着为儿子捐官,为的是讨好刚死去的儿媳?

贾珍之所以急乎乎地要出血给儿子捐个功名,有人说,是因为贾珍与儿媳秦可卿两人之间有一腿,所以,他才想着要让秦可卿风光大葬的。撇开贾秦二人的八卦情事不说,曹雪芹的这段托描写,为后世留下清朝官场最真实的一幕,才是最有意义的。

秦可卿死后,贾珍为何急着为儿子捐官,为的是讨好刚死去的儿媳?

这样捐纳泛滥的结果就是,官员腐败,贿赂公行,贪污成风。为尽快捞回“捐官”钱,当事官员多会选择收受贿赂,只管捞回本钱,却无心做事。其结果是,吏治败坏,盗贼四起,严重的政治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因此,存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王朝,到清朝被终结,也是历史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